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2017/4/12 健康法则TO美丽密码

    

    

     有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没吃饱”——中医教你科学应对小儿食积

     作者/薛征

     小儿食积,妈妈有责任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大事。特别是在城市,一家一个小宝贝,家长出于溺爱,喂养常刻意投其所好,或片面追求高营养,甚至每天的餐桌上,都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即使孩子不想吃了也要再塞几口,造成孩子被“吃撑”,这种“吃撑”,中医称作“小儿食积”。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食积”呢?原因有两种:“内因”包括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不健全,脾胃功能虚弱(现代医学解释是消化腺发育差,腺体分泌少,消化道肌层不发达,消化酶活力弱);小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爱吃的食物吃得过多,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吃,这样容易造成偏食或饱食无度等。

     食积的外在原因常常是家长溺爱孩子、缺乏喂养知识、调护不周等。例如,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喜欢给孩子吃高热量食物,而且大量多次,或吃得过于肥腻,比如鸡肉、鸭肉、糕点等;或给孩子吃过量的生冷食品,如生冷海鲜、冰淇淋、冷酸奶等。此外,小儿嬉戏玩耍时,感受风寒,腹部着凉,损伤脾胃,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导致食积。

     “疳证”主要表现为饮食异常、体重减轻,皮肤失去光泽、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膨隆甚至腹凹如舟等。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这是由于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致,相当于西医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中医疗法样样行

     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方法诸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药膳食疗等。

     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患儿,在教育家长改变观念的基础上,运用中成药健胃消食口服液、保济口服液、保和丸、小儿化积丸等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并针对不同患儿的个体情况,以健脾和胃的厌食方作为基础方,根据患儿伴随症状以及舌苔、指纹或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小儿食积,改善症状。对兼有腹胀、矢气多等气滞症状的患儿,中药内服调理主要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一般以保和丸方为基础方,酌情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健脾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除了内服,还可以用外敷的方法治疗。可选用董氏开胃散(主要包括青皮、枳壳、神曲、胡黄连、三棱、莪术等药物),外敷脐部,每晚1包,每包重量是15克,夜敷昼去,连续使用4周,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食积,发挥了中药与穴位的双重效应,疗效确切,孩子也易于接受,而且具有方法简便、实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为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该处表层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便于药物渗透和弥散。中医认为此处是“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

     除了药物治疗,也可推拿、刮痧、针刺等。小儿推拿,包括按、拿、提、揉、捏、摩、推等,其中在治疗小儿食积时,摩腹与捏脊使用更为频繁。

     摩腹为一种治疗食积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对于腹痛腹胀效果较好。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逆时针方向为补,顺逆时针方向各半为平补平泻。腹胀、腹痛拒按伴有便秘的患儿,常用指摩法(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腹痛腹胀、腹软喜按伴有腹泻的患儿,常用掌摩法(全掌)。每次5分钟?10分钟,日3次。

    

     捏脊法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一种,可以扶正祛邪以振奋阳气。操作时让患儿俯卧平躺,家长以两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其脊柱两侧肌肉,随捏随向前推按,由腰部向上推捏按到脖子,再从脖子捏按到腰部,每晚捏3遍?5遍。

    

     此外,若小儿食积发展日久,逐渐形成厌食症,可通过“针刺四缝”法来解决。在患儿两手第2指掌侧?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取四缝穴,常规消毒后,以毫针直刺四缝穴处,深约0.1寸?0.2寸,以见黄白透明黏液随针拔出外溢为佳,每隔5日?7日一次,疗效大多立竿见影。

    

     总之,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食积引起的不欲食、肚子胀或大便异常等不同情况,需加以区别对待、分证治疗。如为食积兼有他证,或先消食积,或二者同治。

     对于食积引起的不想吃饭(即厌食),重于运脾和中,在中药基础方中加以调和药物,如淮山药等;食积导致的肚子胀(即积滞),在基础方中加行气祛瘀,攻积导滞的药物,如广木香、佛手等;对于食积产生的大便异常(即泄泻或便秘),在基础方中加以健脾化湿,敛津涩肠或行气导滞通腑的药物,如白豆蔻、砂仁改善腹泻情况或枳实、莱菔子等帮助通便。此外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配合推拿、中药外敷、针刺、灸法、刮痧等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专家推荐小儿食积药膳方

     山药粥

     【原料】鲜山药100克,粳米50克。

     【做法】山药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适应证】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患儿,见有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稀溏等。

     胡萝卜粥

     【原料】胡萝卜250克,粳米50克。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适应证】宽中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良,以实证为主。

     白萝卜莲子粥

     【原料】白萝卜250克,莲子(带心)10克,粳米50克。

     【做法】白萝卜洗净切块,带心莲子洗净与粳米共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待莲子熟烂,便可起锅。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适应证】清热宽中下气。适用于食积夹热证,见小儿积滞,消化不良,口舌红绛,大便干结,睡眠较差等。

     薏米小米粥

     【原料】薏苡仁20克,小米50克。

     【做法】薏苡仁、小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

     【功效及适应证】健脾消食除湿。适用于小儿不思饮食,四肢乏力,肢体略浮胖,大便黏腻等。

     鸡内金散

     【原料】鸡内金适量。

     【做法】将鸡内金焙干研粉,每次2克?3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及适应证】消食化积,健脾止泻。对小儿疳积、遗尿均有良效。

     在治疗小儿食积方面,中医药极具特色,疗效确切。无论内治、外治都考虑了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故在治疗之外,平时家长应注意预防和调护。对于还在喂奶的宝宝,家长切忌贪多,速度不要过快,喂奶后,轻拍宝宝后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家长要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避免孩子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或生冷食物,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法则TO美丽密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