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还没有准备好
2022/12/8 23:01:34 红莲观潮

综合林孤小姐、毛桃财经、中国青年报等

2019年12月8日,长江日报报道,湖北武汉出现了首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020年1月3日,李文亮医生因“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被辖区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训诫。
2020年1月8日,李文亮在接诊时遇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并受到感染。
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封城。
2020年2月1日,李医生实名接受采访,他在病床上面对镜头,举着身份证说: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李文亮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2020年3月19日晚,武汉警方通报李医生事件处理情况,决定撤销对他的训诫书,并向李医生家属致歉,对李医生被训诫一案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2020年4月2日,李文亮被评定为烈士。
到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汉封城历经76天。
这是属于全体武汉市民,武汉封城的抗疫记忆。
2020年6月12日,李文亮的第二个孩子在武汉出生。
李文亮一周年时,人们纷纷悼念着他:
这两天,人们又纷纷涌向他的微博:
点击阅读:今天, 人们涌向他的评论区……
李文亮走后,艾芬医生接受《人物》杂志专访:
“早知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
2022年12月7日,疫情发布会后,官方直接拆除了背景墙。

从优化20条,到优化10条,从风向变了到释放信号,再到最终的一锤定音。
正好三年。
“新冠肺炎”,变成了“新冠病毒”;病毒从真的能死人(包括吹哨人),到“大号流感病毒”。
“非必要不返乡”,变成了“非必要不核酸”。
疫情真的翻篇了。
但,后疫情时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中,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冯子健表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在冯子健看来,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到来时间,与不同地区政策调整的方式、调整前的感染者人数、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冯子健称。
他还提到,在应对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过程中,有三件事亟需做好,包括采取适当措施压制疫情感染高峰;医疗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进一步加快疫苗接种,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采取适当的压制高峰的措施,包括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鼓励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等,减轻疫情高峰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冯子健说,“当然压制高峰的代价是使疫情拖得更长,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更大压力。这需要每个城市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
针对疫情高峰可能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的问题,冯子健认为,需要提前做好医疗服务的流程、模式转换的准备,使没有接触过新冠重症病例的医务人员尽快熟悉新冠的诊断、治疗的规则和流程,能够快速识别重症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此外,还要改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保护正在住院的其他各类病患,并尽量减少因医护人员感染而造成的人员压力。
冯子健还建议,还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人尽快接种疫苗,“疫苗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

疫情没有中间状态,各国走过的路我们也得复述一遍,预计明年1月高峰。个人尽力做的,是避免在第一波高峰中弹。各国经验,第一波医疗挤兑风险最大,后面逐步平缓,最终群体免疫。没啥恐惧,多数人都得阳一轮,迟早的。家庭储备,带货的都是扯淡,连花清瘟是安慰剂,还有副作用。据患者反馈,缓解发热是泰诺和布洛芬,基本自愈。
往期精彩
一锤定音,不要再幻想回头了
江湖还在,但那些风云人物,早已物是人非!
运去英雄不自由有些伤害,纯属活该!被活活烫死的两个女生!
一个顶流的覆灭高校连夜放假让大学生离校,学生们拖着行李箱,流落街头等车返家
站在弱者一边,站在良知一边一份非常“鸡贼”的情况通报
大势不可逆,但国际庄还是个寓言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阅读原文 支持本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红莲观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