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护小儿健康-看中医如何推走感冒-小儿推拿教学
2017/7/31 神农中医馆

    

     悠悠妈妈

    

     刘医生,我宝宝老是感冒,请问怎么办?

     刘医生

    

    

     神农中医馆爸妈课堂

     手护小儿健康-看中医如何推走感冒

     7月30日晚上已经结束

     下面神农君带您走进爸妈课堂活动现场

    

    

    

     很多孩子特别容易感冒

     虽说是一个常见疾病,可不少妈妈开始抓头皮了

     这堂课将小儿推拿的手法图文并茂教给爸妈们

     共同为宝宝建起一道防护网

     感冒

     中医里面,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内经有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小孩感冒的病因病机

     第一:小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不够致密,保护体表也就是卫外的能力不坚固,那么这个时候就容易导致外邪入侵。

     第二:小孩子体质的因素,阳气足不足,卫外的能力足不足

     小孩感冒的症状特点

     感冒的主要临床症状: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或身痛。

     感冒的类型

     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咽不红,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鲜红。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辛温解表

     操作穴位:

     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

     补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

     推三关、揉外劳宫,一窝风,凤池,掐揉二扇门,拿肩井。

     发热汗少,头痛身重,困倦嗜睡,食欲不振,胸闷或呕吐腹痛,或鼻塞流涕,舌红苔黄腻,指纹紫。严重者:高热,头昏,口渴心烦,小便短赤。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辛散解表

     操作穴位:

     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

     清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

     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大肠,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清后溪,清小肠,拿肩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开天门

     位置

     位于眉心至前发际一直线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眉心推至前发际,交替直推,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48次。

     推坎宫

     位 置

     位于眉头至两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向眉梢分向推动。力度由轻至重,以眉心稍微发红为度,48次

     揉按太阳

     位 置

     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太阳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48次。

     揉按总筋

     位 置

     位于掌后腕横纹的中点,针对中指处。

    

     操作手法

     用一手持小儿的四指,用另一手的拇指指端揉按总筋,24次。

     分阴阳

     位 置

     位于掌后腕横纹上。

    

     操作手法

     用两拇指自掌后腕横纹中点向两旁分推,24次。

     补脾经

     位 置

     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转推动小儿拇指螺纹面称补脾经,推100-500次。

     清肝经

     位 置

     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小儿食指指根方向推向指尖称清肝经,推100-500次。

     清心经

     位 置

     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小儿中指指根方向推向指尖称清心经,推100-500次。

     清肺经

     位 置

     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另一手拇指指腹由小儿无名指指根方向推向指尖称清肺经,推100-500次。

     补肾经

     位置

     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动小儿小指螺纹面。

     推三关-风寒,暑湿

     位置

     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婉,合并另一手食指,中指,用指腹从小儿的手腕推向肘部,推100-300次。

     清天河水-风热,暑湿

     位置

     位于前臂正中,从腕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一手拖住小儿的手,掌心向上,合并另一手食指,中指,用指腹从小儿的手腕推向肘部,推100-500次。

     退六腑-暑湿

     位置

     位于手背侧,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手法:

     一手持小儿的手,另一手拇指指端按压在外劳宫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100-300次。

     揉内劳宫-风热

     位置

     位于手掌心,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操作手法:

     一手持小儿的手,另一手拇指指端按压在内劳宫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100-300次。

     揉一窝风-风寒

     位置

     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手法:

     一手持小儿的手,掌心向下,另一手拇指指端以顺时针方向揉按一窝风100-300次。

     揉按风池-风寒

     位置

     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手法

     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地一松一放20次,然后食指按在风池上,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掐二扇门-风寒

     位置

     位于手背,第三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手法:

     一手托住小儿的手,掌心向下,另一手拇指指甲掐按二扇门3-5次,在以拇指指端以顺时针方向揉按100-300次。

     清大肠-暑湿

     位置

     位于食指桡侧,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小儿虎口直线推向食指指尖为清大肠,反之为补大肠。100-500次。

     清小肠-暑湿

     位置

     位于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从小儿指跟直线推向指尖为清小肠,反之为补补肠。100-300次。

     清后溪-暑湿

     位置

     位于手掌尺侧。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揉按1-2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下推七节骨-暑湿

     位置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上往下推七节骨。100-300次。

     揉龟尾-暑湿

     位置

     位于尾骨端下。

    

     操作手法:

     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动龟尾100-300次。

     捏脊

     位置

     位于大椎至龟尾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手法:

     将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挟提脊柱两侧的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5-10遍。

     拿捏肩井

     位置

     位于大椎与肩峰短连线的中点。

    

     操作手法:

     将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拿捏肩井5次。

     如果您对本课堂的内容感兴趣,或者希望过来上课,请随时留意神农中医馆微信公众平台消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神农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