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写滴翠亭,到底是想写什么?
2022/4/27 7:00:00 解味红楼

    

     作者:卜喜逢

     来源:红楼心语(ID:hlxy459480278)

     近日有个红迷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宝钗在内心中有无成为名教君子的想法?”群友纷纷展开讨论,不出意外,滴翠亭的“金蝉脱壳”事件,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而是否故意,就成了以道德评判薛宝钗的主要依据。

    在滴翠亭事件之前,薛宝钗是去寻林黛玉的,文中这样写道:

     说着便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这是宝钗扑蝶前的最后一件事情。在宝钗不经意间听到红玉、坠儿的谈话之后,未免生是非,转而用金蝉脱壳之法,将麻烦转嫁给了黛玉。众多读者读到此处,或认为宝钗是故意嫁祸,因而宝钗心理阴暗;或认为宝钗是无意识之间的随口道出,不存在故意,故无关于道德。是否故意,完全可以从心理惯性的角度来进行阐释,笔者认为此无关于道德。前人对此论述很多,考虑也比笔者周密的多,自无需再来啰嗦。但在此处笔者却生出这样一个疑问:曹雪芹为何设置这样一个情节,他想表达什么?如果说曹雪芹就是想表达薛宝钗是一个坏人,是一个害人的人,此种描述却又太露骨了,直指宝钗的藏奸,岂是“山中高士”的风范? 那么,曹雪芹为何设置这样一个情节呢?

    笔者忽然想起宝钗的另一次无意识,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写到宝钗见到袭人为宝玉绣肚兜时候的情景: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这是宝钗的另一次无意识,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里绣的是鸳鸯,这是宝玉的贴身衣物。薛宝钗的两次无意识,分别指向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反过来,我们回想第八回比通灵时候的描述:宝玉看了,也念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莺儿的话被薛宝钗打断,但是在下文(第三十四回)中,经过薛蟠的大嘴,这句话还是被说了出来:(薛蟠)也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蟠见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了,便赌气走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 此时薛宝钗的表现颇有被道破心事的羞恼之态。而这心事,自然是与贾宝玉有关的。前八十回中,金的配玉的言论,在小说中共出现三次。第二十八回中也有一处与此相关的描写: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这种远着,却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羞怯?是躲避?还是拒绝?显然拒绝与躲避是不成立的。从到怡红院的次数可以证明,最多者除了黛玉就是宝钗,并且绝大多数黛玉与宝玉相处的时候,宝钗都会“恰逢其会”。事实上,金玉不仅困扰着宝钗,同样也困扰着宝黛二人。第二十八回中林黛玉责备贾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无疑就是对此的回应。曾有论者将宝钗形容为黛玉的“敌体”,至少在对宝玉的情感上,这是成立的。一个少女,自然不会是轻易的经常出入少男的居室,深受礼教影响的宝钗,更不会随意去替一个男子绣贴身衣物,究其原因,还是在薛宝钗对贾宝玉是有好感的,至少是好感。

    对此,第三十回的“机带双敲”处亦可作此佐证。前八十回中,宝钗难得的稍露锋芒,也仅此一次。这正可理解成宝钗妒忌之下产生的言语。而妒忌产生的原因,自然也是因为宝钗对宝玉有情。也可作少女心事的一种表达,再含蓄的人,在面对自己有好感的男子拿自己开不恰当玩笑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愤怒,而如果这个人对自己无所谓,那也就没有必要生气了。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滴翠亭的“金蝉脱壳”事件就不难理解了:宝钗寻黛玉,却见宝玉与黛玉一起,则念念在心,以致脱口而出“颦儿”。而曹雪芹或借此事,作为宝钗对宝玉有情的一种暗示。草率成文,思考难免不周,敬请读者指正。

     以平常心,看无常事

     读红楼梦,做明白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 聆听更多精彩内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解味红楼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