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父亲:江湖中没了哥,但还留着哥的传说
2022/6/19 7:00:00 解味红楼

     虽然红楼梦没有父亲节这泊来的风俗,但每年的这一天,红楼父亲们照例被拉出来郑重的嚼一回,几年下来,几乎所有当爹的都被盘过了。

     比如好爸爸有甄士隐林如海,更有人想到了宝钗宝琴的父亲;坏爸爸有贾赦贾敬,更坏的是给儿子加冕的贾珍。

    

     看来不放大招不行了,我今天要出一张A,一个能压得住的人物,武林耆宿,辈分高资格厚,他就是父亲的父亲:贾代善。

     他是一个作古的人,一个留在记忆里的隐形的父亲。江湖中已没了爹,但还留着爹的传说。

     他第一次被提起,是冷子兴向贾雨村诉说荣宁家史:

     话说当日宁国公荣国公亲哥俩纵横沙场,屡立战功,双双封爵,贾氏一门两国公,显赫无边,名震朝野。这就是贾府白玉为堂金做马的底气和由来(唏嘘!到了贾琏贾蓉,列位看看跨的是什么马?提的是什么枪?)

     所以,作为荣国公贾源长子的贾代善,是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将二代。往崭崭新敕造荣国府的朱红大门外一站,衬着御赐牌匾的光辉,风神俊朗,意气风发。

    

     我们可以代入一下贾宝玉的容貌,因为贾母证明过,宝玉长的像他爷爷。

     那么,当时全京城的女孩可能都想嫁给他。

     最终代善公子订下了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十里红妆迎娶过门。

     这位小姐当年何等风华我们无缘得见,只听说不是个爱静的,一位千金小姐在家里的水亭上玩,居然能够掉落水中,想来不是捉裙嬉水,便是挽袖采莲来着。

     只知道这位史小姐爱笑,五十年后她历尽沧桑,依然是个爱笑的人。我们可以代入一下史湘云,史家的姑娘都是这般性情明朗。

    

     想来代善公子和史家小姐的婚礼上,一定收到了无数句“早生贵子”的祝福,不久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那就是贾赦,贾代善就此成为一个父亲。

     然后接二连三,迎来了次子贾政和小女儿贾敏。贾代善对这三个孩子的态度是有区别的,分别是严、爱、宠。

     他对长子贾赦非常严厉,原因有二:一是身为长子,将来要承袭爵位,背负家族责任,所以承受的要求高期望大,望他成人;二是贾赦从小调皮顽劣,贾代善恨铁不成钢。

     所以府里最具年资的老人赖嬷嬷回忆当年,说起:大老爷小时候淘气,天天挨打。

     贾赦从小就是一副差生的样子,直到老了也没变。贾代善的棍棒教育在大儿子身上,只得到了一个失败的例子,坏孩子没有打成好孩子,后来的贾赦,冷酷狠戾,不近人情。

    

     二儿子贾政就不一样,在冷子兴的评价里,说他: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注意祖、父二字是分开的,爷爷也疼,爸爸也爱。

     贾府一直被认为是“诗礼之家”,“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但他们的祖上荣宁二公,显然是军功起家,武将出身,怎么论到翰墨诗书了呢?

     我觉得很可能贾源是位儒将,一边打仗一边夜读春秋的那种。而“诗礼”显然在第二代贾代善的身上发扬光大开来,他一定是个读书人,而且读得相当好,他临终时还给皇帝上了遗本,应该是担任着很重要的文官职务。就是因为有这道遗本,皇帝点名把贾政给安排进了工部。书中说这是“体恤先臣”,这里先臣不仅仅是荣国公贾源,感觉也包括贾代善,他英年早逝,辞世时正做着皇帝倚重的臣子。

    

     所以贾代善父子俩有一点可能是相同的:贾政要不是蒙恩进了工部,靠自己说不定也能考个进士出来。贾代善要不是直接袭爵,考功名或许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呢。

     那么,酷爱读书的贾政是不是就从不挨打呢?非也。同样是赖嬷嬷曾经这样说过宝玉:

     当日老爷小时候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

     但是贾母史太君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贾政:

     你说教训儿子是为光宗耀祖,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按赖嬷嬷的说法,她见过贾政挨打按贾母的说法,贾政并没有被父亲如何教训。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是真的?

     其实都是真的。打是打过,打的不多。这些事情都要从只言片语的回忆中找线索。

    

     贾政的回忆:自己起初天性也曾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也许因为这个挨的打?)

     赖嬷嬷的回忆: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说的宝玉)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

     看起来贾政胆子小,他父亲贾代善随便打了打,就把他的诗酒放诞打回去了。然后他按着读书人的模板成长,守礼谨行,板板正正。

     所以贾政后来执着于打宝玉,就是在复制当年的模式,那是父亲传给他的。自身经验让他相信不听话的孩子就要打一打。

     父亲的教诲长久的影响着贾政,像一片云始终停留在头顶的天空,久到贾政都忘了他自己的本来面目。直到几十年后胡须即将苍白,看着扭转不回来的宝玉,他才想起最初的那个少年。

    

     之所以会有这么长远的影响,是因为父亲不久后就去世了。假如父亲一直都在,一直和他一起生活,他们之间还会有太多太多的交集,前头的事情就会被渐次遗忘,像流沙源源不断的掩盖前面的沙子。

     但是父亲死了,一切戛然而止,那么从前发生过的一切就会定格,当新的不会再来,旧的便永远不去,与其说是影响,不如说是怀念。

     而作为独生女儿的贾敏,想来也是贾代善的掌上明珠吧?她比哥哥们幸运,父母对她极尽富养,据王夫人后来回忆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金尊玉贵,何等的娇生惯养,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可是不管贾代善多宠爱这个女儿,他总归没活到她出嫁。他去世的时候,贾敏一定还是个小女孩,也许和初进贾府的黛玉差不多大小。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

     贾政入部习学,看来是做个实习生了,估计应该有十几岁。代善的遗本内容未必是安排儿子的前途,但皇帝看了之后立刻帮他安排清了儿子的前途。这里面有君臣情分在,“你死了,我会照顾你家眷”,间接证明了贾代善的影响力。而他的遗孀生活得很好,女儿后来择得佳婿,想来贾代善泉下对此也是满意的。

     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我曾经一度以为贾代善去世时贾赦贾政年龄幼小,因此记不得父亲模样,后来前后文对照,发现贾政已经能入部习学,又怎么会不记得父亲的模样呢?

     大约张道士的意思是说,年复一年,时光久远,父亲的容貌,早已经在儿子的记忆里模糊了吧。有这样一句诗: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淡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严厉也罢,慈祥也好,都成了旧事。一个人的痕迹在时光里淡去,多年来他只被摆在祠堂里,成了众多牌位中的一个。

     以平常心,看无常事

     读红楼梦,做明白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 听红楼梦超细解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解味红楼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