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集体农庄里的儿童这样长大
2016/8/22 厚朴中医

     I 走万里路 I

     编者按:I 走万里路 I是新开设的人文杂谈栏目,用于刊载厚朴师生和广大网友原创的海内外行走所见所得。貌似跟中医无关,但值得你看看。

     本文介绍的集体农庄,会让父辈回忆起几十年前国内的人民公社,也会让你想到近几年在大城市郊区蜂拥倍出的生态农场、亲子营,还有更理想化的共享生活方式社区。作者是厚朴四期学生。

     犹太集体农庄里的儿童这样长大

     作者/行者青

     说到犹太人,大家脑海中固有的观念可能是:擅长经商、四处流浪、很爱学习……

     而谈到以色列,大家可能很快会想到:科技发达、耶路撒冷、巴以和谈……

     前段时间,笔者受邀访问耶路撒冷电影节。电影节之后,更是有幸参观了以色列犹太人特有的 Kibbutz,并在那小住了一个星期。真是大开眼界!尤其珍贵的是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到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其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培养,受益匪浅。

     在希伯来语中,Kibbutz 是“聚集”的意思。在中文语境中,Kibbutz 音译为基布兹,意译为集体农庄。

     早在以色列建国近40年前,第一个犹太人集体农庄就在现今的以色列北部成立了。那是1910年,创建这个集体农庄的大多是来自东欧的犹太人,是信仰社会主义的犹太复国运动者。他们一路向南迁徙,不仅为了恢复祖辈的家园,也是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以身作则,树立一种“新犹太人”形象。根据马克思主义,他们如此设定:集体农庄所有财产公有,成员们共同劳作、用餐、生活,农庄提供住房、医疗和一些零花钱

    

     Our Crowd

     一开始的时候,日子可并不好过:非常恶劣的耕种环境、普遍缺乏农业知识、没怎么干过体力活、缺水、缺钱…… 但是,为了犹太人共同的理想,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智慧,集体农庄纷纷成立并得以延续。从日常生活来看,农庄盛产橄榄、玉米、葡萄、鹰嘴豆等各种粮食、蔬果,为当地社会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收入;大而化之,他们为以色列建国,以及之后的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Kibbutz Ein Harod 1941 ? Flickrbot/Wikicommons

     集体农庄的“平等、合作”无处不在,而这一重要原则也深深的影响了农庄里的儿童教育。在农庄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犹太人关于婴幼儿童教育的方针也逐步在改变: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出生六个星期之后就会被送到农庄的育婴房去,由受过特殊训练的保姆统一照看。孩子的母亲则在产后六周之后下地干活儿——建设一个新的社会,女性也在积极贡献她的全部心力,这也是集体农庄“男女平等”的表现之一。

     于是这些婴儿每天只能和父母见面两三小时,晚上也只能和其他婴儿一起睡在农庄的集体育婴房。甚至,为了便于管理等原因,每个农庄每年的不同时间段都会有生育指标,这样就不会有意外的婴儿潮,而农庄里劳动力却不够用。

     其实,最初也有个别刚搬来的农庄居民受不了这种严苛的制度。比如有一位母亲因为想多看看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她会在育婴房周围走来走去。她成天哭泣,因为不能自己带孩子。后来,她和家人干脆搬离了集体农庄。

     孩子们也被规定每天几点必须统一睡觉,就算没有睡意,也要躺在床上,并且头朝向同一个方向。他们甚至被规定了必须同一时间如厕。时至今日,一些已经六十岁的农庄成员回想起这样苛刻的纪律,依然咬牙切齿。有关睡觉等严格安排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废除,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也可以在出生之后同父母有更多相处的时间。集体农庄的教育质量上乘,有一些农庄之外的犹太人也会委托农庄的学校来带他们的孩子。

    

    

    

     这次我参观的集体农庄? Nimrod Shaked

     这个集体农庄位于以色列中部,成立于1931年,距离首都耶路撒冷大约一百公里,目前居民大约八百人,农庄里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现今,它的产业早已不再局限于农业,绿色工厂逐渐成立,农庄也或出租或出售了部分地产给全球五百强的大企业。早些时期,该农庄一天到晚都可以夜不闭户。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全民富有了,农庄偶尔会有流民“光顾”,人们也会关窗锁门了。

    

     在集体农庄的育婴房里,孩子们各自的尿不湿和衣服都由老师分别放在各自的格子里 ? Mira Tsui

    

     婴儿们的名字和生日都被张贴在墙上,是一岁左右的孩子 ? Mira Tsui

    

     Kibbutz Nachshon 的婴儿们,图片引自《纽约时报》

     孩子们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游戏,喝奶、睡觉,然后在父母下班之后会被接回家。

    

    

     卧具等设备并不算豪华,但都干净卫生 ? Mira Tsui

     为了确保每个婴儿都能得到足够的关照,平均每两三个婴儿就派有一个保姆照看。这些孩子几乎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集体”的观念。他们的集体观念如此之强,甚至在成年后服兵役时,会有来自集体农庄的人在宿舍中央放一个盒子,把家人朋友寄来的慰问包裹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放在盒子里,请大家一起享用。

     等到孩子们长到两岁的时候,就会进入下一个幼儿园,大家都是差不多大年纪的。玩具也会变得大个一些:

    

     三岁时,孩子们开始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每个幼儿园都有餐厅、厕所、浴室、卧室、游戏间、衣帽间。

    

     比如在泥地里打滚,做个泥塑?Mira Tsui

    

     比如在这个充满了(老旧)实物的园子里,触摸、认识各种物品? Mira Tsui

     如今,集体农庄早就不仅只有东欧犹太人的后裔了,还有北非犹太人,或者来自丹麦、乌拉圭、法国、瑞士、日本、印度等国的,认同集体农庄理念并且被农庄所接受的人(每个农庄都有很长的候选人名单)。

    

     各种肤色的娃娃? Mira Tsui

    

     我一共去了五个幼儿园,从一岁到五岁,每年长一岁,孩子们就会被升级到下个阶段的幼儿园。孩子们来到四岁时上的幼儿园,玩具和物品也全都相应长个了。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挂着孩子们的帽子。怎么回事呢?原来,以色列处于地中海边上,夏天特别晒,所以每个小孩上学时都会带上自己的帽子,方便每天户外活动时随时带上,防晒。

    

     孩子们在丰收季节的采摘

    

    

    

     Mira Tsui

     五岁时,各种益智玩具和书本都加入了日程,还有超大个的积木。老师们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慢慢的,也会请他们或通过阅读,或通过想像来讲自己的故事。从小到大,老师一直跟孩子们强调的就是集体、分享、协作,父母们也都非常放心的把孩子们交给老师培育。事实上,很有可能老师和孩子们的家庭成员间存在很多交集,比如某老师本人曾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祖母带大的。祖孙三代都在同一个集体农庄长大的事情,在以色列并不少见。犹太人一贯重视家庭、重视养育的价值观在集体农庄有了集中体现。

     集体农庄里的父母不必担心孩子们吃的食物是否合格,也不必担心老师会不会对孩子们不公或者粗俗,父母们得以一心一意工作,孩子们也能快乐的共同成长。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很难得。

     你可能要问,这么好的教育,这么放心的食物,那父母要花多少钱啊?

     答案是:一分钱都不用花!孩子所有的饮食、教育、医疗、保险等费用都由各集体农庄支付,他们的父母们为农庄贡献力量,孩子们就自然能享受集体农庄的妙。农庄成员信奉,也在践行着理想主义。不夸张的说,他们以集体农庄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为己任: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要去当兵服兵役的。在战时,他们甚至会被召去打仗,对于国家和集体,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责任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感觉他们有更强的纪律感,以及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

     时至今日,整个以色列有十二万人生活在现存的273个集体农庄里。其中,只有大约60个依然践行共产主义,其他的集体农庄都日渐改革,逐步开始私有化了。有些农庄的食堂不再免费供餐,而是对供应的自助餐收取比如三十谢克尔(折合人民币大约52元),这个价格在以色列算是相当便宜了。再次强调,你不需要担心食物的质量或者分量。良心价,良心菜!

     不断有年轻人在成年后远离集体农庄,去以色列的大城市,甚至欧美等地去发展;也会看到有比如美国、英国、瑞典的犹太人或者非犹太人来到集体农庄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想要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跑来当志愿者,或者甚至搬来常住、工作,最后得以加入农庄的。

     大人们是自由的,而孩子们,我想:出生在当今以色列集体农庄里的孩子们,可以安全茁壮的成长的同时,而不必经受他们爷爷奶奶幼时在农庄的严苛纪律,其实是我国绝大多数孩子没法从小接触到的集体、人群。“个人主义”这些年来在社会、孩子们中的泛滥,其实让孩子少了很多管束,比如经常看到人们在微博微信上抱怨高铁、影院、音乐会里碰到的熊孩子嚎啕,顽皮。农庄里的孩子更懂得奉献和合作的力量。事实上,有数据显示,在以色列,成长自农庄的政治家、医生、律师的国民比例要高于非农庄的国民。

     集体农庄这么好,那它就没有什么不足吗?

     当然有!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你从一出生时,就没有隐私,除非你搬离农庄。还有就是,万一某个农庄寄生虫比较多,那怎么办?

     作者:受篇幅所限,这只是一个简介。如果你对集体农庄的儿童教育有更多的问题,甚至关于奶粉的问题,都欢迎留言提问。我会搜集问题、分类,然后再撰文解答的。

     I 走万里路 I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厚朴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