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更重要
2023/4/15 8:15:30 北京厚朴中医
饮食滋味的“味”是什么?
味,分为两种——气味和口味。
气味是鼻子闻到的;
口味简单来说有五个,复杂说来有十个。
除了我们常见的酸、苦、甘、辛、咸,
还有涩、焦、淡、辣、鲜。
后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归经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品尝出来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辛味、辣味
辛偏中性,辣偏热性
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凉也可以辛温;
辣就偏热性了。
辛、辣偏于补肝,生发肝气。
当一个人的身体里有很多阴寒的东西,需要搭配又辛又辣的气才能调和。
咸味、鲜味
同一种味道
咸和鲜是一种味道。
鲜到底是一种啥味儿?
臭鱼、烂虾的味道就是鲜味儿,味精里有的东西就是从这里面提取出来的。
什么是臭?臭到极处就是香。
咸、鲜是入心的。
俗话说,“十个厨子九个咸,还有一个忘撒盐”。因为咸的东西可以补心气、通心神。
甘味、淡味
健脾益胃首选之味
甘和淡是同一种味道。
吃甘淡的东西可以健脾。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甘入脾,这说明甘味是补脾胃的主味。
酸味、涩味
酸到极处就是涩
酸味除了常见的酸味,还有涩味。
酸到极处就涩了,比如我们说这果子没熟,是青涩的;这柿子没捂好,也是涩的。所以酸和涩是一种味儿,都指口味。
苦味、焦味
烧焦的东西都有一种苦味
焦锅巴和烤煳了的食物味道都是苦的。
所以说,焦、苦是一种味儿。
烧焦的东西都会有一股苦味儿。
味道是人的主观感觉
当人对某种味道有特殊感觉的时候,说明你的身体在变化。
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对某种东西有特别的偏嗜?如果是,那就想想“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某些问题,就想办法把你的身体调到“和”的状态,口味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关于中医食疗
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尚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神的目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
这里的味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味和口味,中医饮食疗法就是通过这种味的调和来达到通神、养神的目的。这是中医最精华的东西。
饮食的每种味道都会影响到人体的三对臟腑,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源于相传作者为伊尹的《伊尹汤液经》,这里面的很多内容现在已经失传了,但很多方子都被保留在了《伤寒杂病论》里面,张仲景把这些方子按六经辨证重新组合了起来。
关于《伊尹汤液经》
发现“通过饮食之味来调神”这个伟大秘密的人是西晋的一位历史学家一皇甫谧。
皇甫谧是一个被过继给叔父家的孩子。过继的孩子都会备受宠爱,于是皇甫谧就变成了一个整天只会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人。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叔母任氏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流着眼泪对他说了一段话,《晋书·皇甫谧传》中这样记载:
“《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 目不存教,心不人道,无以慰我……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上述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用美食来孝敬父母尚且是不孝,你现在二十多岁的人了,成天还不学无术的,怎么能让我安心?
为了教育孩子,孟母三迁,曾子杀猪,难道是因为我没有选择好的邻居,或者是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所以你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学得好与不好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皇甫谧就顿悟了,从此以后埋头苦读,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所著的很多历史书籍比司马迁记述的内容还要丰富,司马迁写历史是从黄帝开始往后写,而皇甫谧则追溯到了黄帝之前。
后来他又沾染上了毒品,吃五石散吃成了一个半身瘫痪的人。瘫痪之后他开始学中医,而且还自己给自己针灸。
由于他本身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因此,他把很多失传的历史书籍进行了整理。根据以前流传下来的黄帝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还有一些《灵枢》的断编残简,皇甫谧编写了一本叫《针灸甲乙经》的书。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很多中医里失传的东西保存了下来。
张仲景是东汉人,皇甫谧是西晋人,所以他读过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他给的评价为“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也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后来在敦煌挖掘出的很多古籍中,有一本书辗转流落到了民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奇怪,就是《辅行诀臟腑用药法要》(后简称《辅行诀》),此书为华阳隐居——陶弘景所写。
陶弘景是南朝人,他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伊尹汤液经》的缩略版,里面有三百六十首经方是来源于《伊尹汤液经》的。
伊尹是个烹调高手,他知道食物的性味、归经。伊尹可以从一个奴隶最后被任命为宰相,成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不仅因为他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还因为他饭做得好。
他当时就是以烹调、五味为引子,来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从而被商汤任命为宰相的。当时,他对商汤讲了一些道家有关调和的理论,用做饭类比治国。
在《辅行诀》这本书里,陶弘景比皇甫谧更加明确地揭示了《伤寒杂病论》是对《伊尹汤液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这本书保留了所有伊尹配方的依据。
我们的线上美食课,由徐老师亲授。包含了徐老师的家教和自学的内容,理论依据来自于《黄帝内经》、伊尹的《汤液经法》和《辅行诀》及周潜川的《药饵疗法》的精华。
节选自徐老师《饮食滋味》
清明节气北方膳食搭配推荐

本周美食课·清明节气的北方膳食,仍是以温热为主线。是一套热性、温暖、补肝、升阳的一套膳食。
平和的人(常人)可以这么吃,特别虚寒的人,肝气虚弱的人也适合吃,但肝火旺、肝阳上亢的人不适合这么吃。
肝气虚一般分肝气虚、肝血虚,肝阳虚,肝的阴血不足,都不太一样。我们前一段时间推荐做的溜肝尖,就是补肝血和肝阴的。
肝气不足的人基本上就没什么胆量,而且啥事儿没有都是恐澹澹,如人将欲捕之。
相反来讲,老是发火,老是攻击别人,甚至这个眼睛还能鼓起来,白眼珠还滋点儿血丝,这种人就是属于肝火旺,肝气太过了。这种人就不能用这种温补肝的食物或者药物,更不能喝酒。
美 食 课
膳食烹饪分享
美食课学员膳食分享

清明节气某日午餐的君臣佐使:
【君】老酵母馒头
【臣】五花肉炒芦笋、香椿炒鸡蛋
【佐】泡菜
【使】芋头马蹄羹。
---感谢美食二期清香竹同学的分享!

【君】荞麦面(辛)
【臣】三蒜苔炒鸡蛋(辛),
炸鲅鱼(不知道属于哪一味!)
【佐】醋拌莴笋虾米(辛酸)
【使】蜂蜜绿豆羹(甘)
---感谢美食三期泥丸宫同学的分享!

同一个菜式,食材不同,做法不同,吃饭的心情不同……都让整件事情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和觉。
上了美食课之后更愿意花心思找优质食材,比以前更讲究搭配,好好做饭,好好吃饭,挺好!
---感谢美食三期丸某人同学的分享!

听课学、实操习,开启饮食的养怡之道...
编辑:王 剑
校对:美食课
审核:宣 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厚朴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