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香气
2023/4/16 8:00:00 北京厚朴中医
最喜人间四月天,处处繁花绿叶,处处让人心生喜欢。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都喜欢春天。紧跟着春天的步伐,花粉症也来报到了。一些小伙伴鼻子、眼睛痒得抓心挠肝。还有一些小伙伴身受过敏性鼻炎困扰,早上起来一连串的喷嚏,鼻涕一把眼泪一把,鼻子塞住不通气,说话带上了浓重的鼻音,人也昏昏沉沉的。此中的辛酸啊,省略两千字……你懂的。
徐老师曾经在四季养生堂节目中,对花粉症做过专题讲解。
西医把春天里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归因于花粉、柳絮等外因。中医则关注内因,从人的自身体质找找原因。
中医认为,出现各种痒的症状,鼻子痒、眼睛痒、皮肤痒等,是受了风邪。而“鼻子一把,眼泪一把”的鼻炎症状,多是受了寒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注意,是清鼻涕哦,清水一样清。如果你的鼻涕是黄的、浓稠的鼻涕,那就不是寒邪。
冬日闭藏不当,感受了风邪寒邪,淤积在体内。到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这种生发包括外界阳气生发的引诱和内在阳气生发的鼓舞。阳气试图把身体里面的风邪和寒邪驱逐到体外,这是“顺症”,不应该去遏制,而是应该去帮助阳气把这些黏液、黏痰排出体外,这样才能从根上解除过敏的问题。
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给与抗过敏药,确实可以缓解症状,解决眼前的痛苦。但这相当于小偷进来了,把报警器摘了。如此一来是没啥过敏反应了,小偷也潜伏下来,以后还会时不时兴风作浪。
《金匮要略》
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一些辛温、辛热、发散的药,把体内的寒气散出来。非药物疗法,比如艾灸,也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喝药觉得苦,艾灸没时间的小伙伴怎么办呢?“服气”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前古人治病,有一种法子可以不让病人喝药,而是通过闻药的气味来改善问题。把中药做成香囊,挂在内衣里面,低头就能闻到药味,在闻的过程中,病就治好了,这就叫“服气”。厚朴的开窍香囊,正是借鉴了古人的这种方法。
小编来带你认识以下这几味中药吧:白芷、辛夷、藿香、苍术、艾叶、菖蒲。
通窍搭档
这一组,是专门对付各种鼻子不通气的。
辛夷,是玉兰花的花骨朵。这个花骨朵是玉兰花在秋冬形成的,表面有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它是保护花蕾过冬的外衣。北京有一种民间工艺品叫“毛猴儿”,是用辛夷和蝉蜕两味中药做的,毛猴的身子就是辛夷。中药书籍中记载:辛夷性温味辛,归肺、胃经,辛散温通,芳香走窜,能够上行头面,散风解表,善通鼻窍。
白芷,是伞形科植物白芷干燥的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白芷辛温,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止疼痛。
除了过敏性鼻炎不通,还有一种病叫做鼻渊,不是鼻子流清水闻不着味,而是流浓鼻涕,伴有头痛,一般在鼻子两侧及眉棱骨处。《济生方》中的苍耳子散,就是将苍耳子、辛夷、白芷和薄荷叶晒干、研末成细粉,用来治疗鼻渊的。
除湿搭档
这一组,是散发着香气的一小队。
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经。气味芳香,化湿、止呕,为解暑之上品。藿香气味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苦温燥湿,辛香发散。既能发汗解风寒之邪,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寒湿困脾,而致鼻炎迁延不愈的不在少数。香囊中加入藿香、苍术,正是基于两者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而考虑的。
端午搭档
还有一组好搭档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
艾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艾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有芳香的气味,鲜艾草芳香避秽,祛避湿气和瘴气,我国自古以来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传统习俗。艾草晒干或阴干后得到的艾叶,气香味辛,可散寒。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水菖蒲主要生长在湿地、水边,叶子形状像一把利剑,民间管它叫水剑,可以斩邪鬼,所以端午节,人们除了悬挂艾草,还悬挂菖蒲。用菖蒲的根茎制成中药,性温,味苦,气味浓烈,煎煮服用可以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在香囊中,芳香避邪,又恰恰能体现出菖蒲燥湿化痰的作用。
墨 菲丨文案
五味子丨编辑
非同凡想丨校对
宣 教丨审核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厚朴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