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你需要的是纪律
2016/7/3 21:14:16 华商72行

    

    

     彻底解读从优秀到卓越 管理大师 柯林斯Jim Collins

     透过柯林斯的著作可发现,卓越企业更多是经由尝试与错误打造而成,而非精巧高明的策略规划;只要有足够的纪律,任何人都可以改造自己的组织。换言之,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他们坚守一套严苛、但并非不可能做到的法则。

     如果说,熟悉商业书的读者大概没人不知道柯林斯何许人也,或是没听过《从优秀到卓越》(《从A 到A+》)这本书,不免有过度吹捧之嫌,那么不妨看看《经济学人管理创见与大师指南》(The Economist Guide toManagement Ideas and Gurus)对于柯林斯的这段描述:“《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已经成为商管书界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s),不但畅销全球,而且拥有惊人的魔法。”

     根据美国知名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查理.罗斯在2009 年访问柯林斯时引用的数据,《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在全球累计的销售量已超过700 万册。而早在2004 年,当《从优秀到卓越》精装本在全美销量突破150 万本之际,《经济学人》(Economist) 便指出, 该书已打破《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的纪录,成为史上最畅销的商管书,使得柯林斯堪称“全世界最被广泛阅读的商业作家”。

     如果你经常在公司里听到“找到对的人”“纪律” 等字眼,那么多半是受到柯林斯的熏陶。2009 年,当丰田(Toyota)社长丰田章男面临公司创业以来最严重的召回危机,道出他在读过柯林斯的《为什么卓越巨人也会倒下》后,分析丰田正处于“企业从卓越走向衰败5 阶段”的第4 阶段(病急乱投医)时,不但震惊汽车业界,也让各界感受到柯林斯的影响力。

     走出企业董事会和主管办公室,无论是教育、艺术、宗教、健康照护、非营利组织,乃至于地方与联邦政府等各领域,也都遍布着柯林斯的读者。“我通常被归类为财经企管书的作者,但是在我的读者当中, 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于非营利组织。”

     问题,是一切的开端

     要了解柯林斯历来著作的畅销与长销(截至目前为止,商业书已来来去去成千上万册,在Amazon 销售排行榜上,《从优秀到卓越》依然高居前100 名), 当然得从他到底写了什么谈起。

     对柯林斯来说,在展开任何研究与写作之前,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是一切的开端。很多时候,不是我挑问题,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我。他们就像是突然跑了出来,掐住我的喉咙,不放我走。生命就是一趟不断探索问题的旅程,有好多东西可以学习。”

     问题1

     在《基业长青》中,驱使柯林斯非要一探究竟不可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可以历经好几代的领导人、横跨数十年,始终维持卓越绩效?”

     问题2

     《基业长青》出版两年后,有位麦肯锡顾问跟柯林斯说,“你们的书写的很好,可惜内容毫无用处。因为你们分析的公司多半有个好爸爸,在创立之初就已建立起卓越特质。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是走到半路才惊觉自己只是一家优秀、而非卓越的公司,该怎么办?”这段对话,触发柯林斯展开另一段探索之旅: “一家优秀的公司能够蜕变成一家卓越的公司吗?如果可以,该怎么做?”问题的解答,就在《从优秀到卓越》。

     问题3

     随着《从优秀到卓越》吸引了无数来自社会部门的读者,促使柯林斯进一步思索,“从研究企业所得出的经营概念,能够沿用在‘不以经济指标来评量成功、企业以外’的领域吗?”最后写成了从《从优秀到卓越的社会》。

     问题4

     如果你曾经对于柯林斯笔下的卓越企业景仰不已,那么在看到他介绍过的某些“卓越”企业走下坡、甚至破产时,一定忍不住质疑,书里的原则还管用吗? 对此,柯林斯以如下比喻响应,“如果把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拿来对照,归纳出促进健康的原则(例如,睡得好、吃得均衡、适度运动),但万一有几位过去很健康的研究对象开始睡不好、吃不好、不运动,难道就会破坏这些原则吗?”

     可能还要问,既然卓越企业都能够让自己从优秀变卓越了,难道不能阻止自己走向衰败吗?这个问题,柯林斯也想知道。他在《为什么卓越巨人也会倒下》探讨的问题便是,“当你攀上顶峰多时,你要怎么预先侦查到衰败的征兆、及早回头?而万一已经交上了衰败厄运,又该如何力挽狂澜?”

     问题5

     随着全球政经局势的风云诡谲,人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未来只会变得更不确定。在最新出版的著作《选择卓越》中,柯林斯试图响应的也正是这个问题,“面临难以预料、变动不居、甚至混乱动荡的环境, 企业如何还能保持卓越?”

     不要盲目采纳,让证据说话

     《经济学人》指出,有鉴于柯林斯已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保持巅峰状态近20 年,所以他长年思索的“企业如何长期维持卓越”这个问题,也值得套用在他身上。

     首先,柯林斯提出的观点,都是经过研究团队的大量研究和辩论得出,并非他福至心灵、信手拈来的。他的研究动辄耗时5 年、6 年、9 年,爬网历时数十年、成千上万笔史料报导与著作。翻开他每一本着作末尾,都会有多个附录,清楚说明他的研究方法(参见“柯林斯的研究方法”)。

     其次,那样费心挖掘出来的原则都还不坏,而且极具抚慰功效。毕竟,大多数读者都称不上是高瞻远瞩的天才,但是柯林斯让人们相信,卓越企业更多是经由尝试与错误打造而成,而非精巧高明的策略规划;只要有足够的纪律,任何人都可以改造自己的组织; 英特尔(Intel)在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是创意过人,只是做好准时出货。换言之, 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他们坚守一套严苛、但并非不可能做到的法则。

     柯林斯在念研究所时,有个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让他牢记至今:“从不全然相信教授的人,是最棒的学生。”

     因此,你或许对于柯林斯的研究方法有疑虑,也疑惑他的研究发现是否适用于所有企业,但不妨听信他一件事:“在我的网站与所有著作中的观点,都是为了供你深思熟虑,而非盲目采纳。你才是法官与陪审团。让证据说话。”

     张博士点评:很多企业,都处于从优秀晋级为卓越的阶段. 也有一些一度卓越的企业,正在逐渐滑向平庸甚至没落.

     卓越的企业有三大法宝:有纪律的思考、有纪律的员工、有纪律的行动 !

     本文选自《管理商学院》04期 第14页 管理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华商72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