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实业依然不过时
2016/7/24 15:02:54 华商72行
很多企业家在过去一年感受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且预感这种困难和挑战可能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对于唱衰论,我认为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转型。
实业仍是核心
在过去的30 多年,实业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力,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推动力,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消费产品的制造国家。我认为,这将是中国竞争力的优势,未来还应继续保持。
2015 年,中国经济结构历经调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工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但即使如此,我仍然坚信,实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中国一定需要实体经济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发展。
杨教授点评:在“互联网+”的热潮下,我们通过互联网来作为一种实现工具,但是最终的目的必然是发展实业的, 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实业的转型升级,应该走进新的未来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
提升产品技术能力才能推动经济转型
如何能够在未来保持中国的实业的竞争力?提高中国工业的竞争力?我想无外乎五点:
一、继续提高产品技术能力。深圳作为个创新城市,无论是新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或者传统的高端制造业如华为、TCL、中信通讯,都在深圳都有很好的发展。
在国际工业发明专利申请里,申请数量前三位的中国企业都在深圳,这是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城市的一张名片。而且,发明专利的积累,能够产生未来的推动整个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二、提升工业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就工业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方面来说,还有更大的一个话题。现在,国务院已经总结为“中国智造2025”,实际上就代表制造的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支撑的一种管理的技术。
三、建立起全球化的经营能力。这里面还包括品牌渠道和客户服务能力。过去,中国更多地扮演产品制造者的角色,未来会越来越多在中国工业输出当中占据比值,换上中国自己的品牌。这就建立在我们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上,需要提升我们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提高创新的能力。我觉得在中国这一个阶段提出互联网+ 是非常切合中国产业的特色的。如果中国的工业未来的发展不能够导入更多的互联网因素的话,竞争力也是很难提高。所以,互联网+ 是未来中国企业,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TCL 提出“用双加转型战略和国际化双融驱动” 加快企业的发展。所谓双加转型战略就是产品加服务,过往我们作为一个工业的制造公司,我们更多的是怎么把产品做好卖给小费者,现在双加转型战略就是要把更多的智能和互联网的应用要在产品在切入,成为一个智能的终端。这种智能终端产品以及上面搭载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产品的应用拓展了很大的空间,也创造了很大市场的需求。
五、国际化。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全球化经营。深圳走在最前面。专利申请量前三的公司(华为、中兴、TCL)都在深圳,他们的海外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占了很高比例。因此,双加转型战略和国际化双融驱动是TCL 未来的发展的一个战略。我们相信,在通过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将继续能够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当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中国企业也将能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继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杨教授点评:生产模式人工智能以后,简单重复性劳动力就不需要了,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素质. 所以教育很重要.当人类社会适应人工智能的时候,西方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工业成本差距,就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改变. 我们如果要赶上新时代的改变,首先要改变教育结构.
本文选自《经营商学院》05期 第06页名家专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华商72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