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一等奖作文《且停亭里且停停》,评委:有巧思、匠心和诗意
2020/5/31 8:34:01 汉诗世界

    

     c关注“汉诗世界”春暖花开

    

    

    汉诗

    

     《且停亭里且停停》是江苏省第十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

    

     且停亭里且停停

     徐州市第一中学 刘紫妍

     晦明交替了千百年,唯有月依旧,影横斜。那日,月清如水,我站在树下,感慨万千:总有这样一处地方,望得见月,倚得了树。

     我就在月下在树边静静地看四周看天地,忽见有檐角流光,雕纹尘封——一座亭守着盘龙卧凤的祝祷,坐落枫江夜畔。那是多少代前生活存在过的见证,而今又熟悉得如同故交;亭身犹在,它在慢慢翻过的浩繁如海的卷帙里彳亍,而我们熟视无睹。

     当夜晚成为白昼的影子,我记得的许多事,都在被时间遗忘。月是一寸一寸亮起的,正如苍木一季一季地抽枝出芽,日日而郁郁。天上水溶月,树下隐闲亭,亭一日一日迎接过行色匆匆但求一时缓缓的游人。万籁无声,万象有声,世事皆慢的一刻里,最宜一览亭子沉默的过往,与往昔的静默。

    

     入亭,宜慢。

     它应当是这样唤起潜藏了数百年的回忆——“听得道一声去也”“遥望见十里长亭——”又是游子,又在别离,离情别绪更要一番消磨。宴罢当去时,暮影横斜,亭不止一次地陪伴着天南海北的送别。箫声再叹,亭里饯行,纵无言语,心意早已明了。你且听那莺莺的唱曲儿婉转绵长:“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书生挽衫直立,合袖作别,欲语几番却还休。回身又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只见烟雨潇潇时,亭静默地容下柳永一曲《雨霖铃》。不知是多少时过去了,张珙牵马将行,夕阳下再回首一回,她仍在亭那里。天涯再远,亭依旧在;必有离别,而幸的是也总有人在等待,声悲切:

     “此别,珍重。”

    

     饯行将别与倚月顾盼的情味,慢慢地收进了亭的一寸天地里。元曲也好,宋词也罢,总在送别,也曾等待。魏晋南北朝时驿承亭制而兴,十里长亭,五里短亭,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升腾着水汽,慢慢沉降了光阴。

     亭里一别,游子前行,自此羁旅,注定孤独。然而一人游亭,胜观万家灯火,尤在清风明月夜,树外清溪缓缓酌。

     我们总要记得亭筑于来往要道旁,多是为旅途停歇之用。前有离别遥遥,后则行路迢迢,旅者驻步在亭,整顿行装,便是寻到了一片自我空间。试想夜凉如水,他独自凭栏——这是一个人的寂寥月,一个人的寂寞亭。何谓包容?或许就是你走进一方亭台里,可以怀古,可以伤今;这亭子哪怕窄小,也容得下“感极而悲者也”的绵长感怀,也听得见“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由衷祝冀;它不仅是阳春白雪,伯牙鼓琴的高尚载体,亦可作月下独酌,弹琴长啸的个己寄托。不止送别,远非歇息,过亭者千万,其所容者莫不大异,然而无论喜忧,终是殊途同归,皆是己志,皆是己怀。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只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与自我灵魂对话的安逸时刻,无一例外是慢步入亭而慢品心绪。千般往返,万般踌躇,皆在山川亭里的静默中渐渐消融。

    

     亭走过昼夜,代代慢经春秋,便通了咫尺的方圆与古今。泓水兰亭曾有曲水流觞,天朗气清,一亭俊逸才子把盏谈笑,笑谈昔今;因此亭中游子感怀己志时也并不孤独,毕竟亭台虽小,也曾以同样静默沉缓的方式包揽各方意志。你可以想起放鹤亭,醉翁亭,陶然亭……读罢了王羲之一纸序,看见兰亭前石碑上藏骨而不族的“鹅池”笔锋,方知天地浩渺,千古同心。亭之慢者怡情,其幽深处,情有共鸣。

     我们百转千回的文化长河起落潜行,何尝不如此?鲜活了生命的古物,哪件不如亭一样慢慢交汇了时空?

    

     入亭亦宜慢,我愿缓步几许,哪怕片刻停步,求得心慢。

     李渔曾为且停亭拟下一联,其下言曰:“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我们的山河依旧,而人间渐渐失却了慢慢前行的怡情。我们所望见的云霞灿烂,星辰璀璨,何尝不是这许许多多亭子的共同经历?又何尝不是万千亭子见过的暮夕影长,夜色如墨?木心先生为久经时日的家乡唱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亭子就这么慢,慢,慢,慢出了我们的生活。当玻璃幕墙折射过光芒的热度在夜晚沸腾,月亮升起,不在树上,在五光十色的城市光影里黯然失色,宛如一片惨白塑料;树孤独地行走,如同漫长而执拗的朝圣。

     不应忘却,那亭台日远天涯路。

     月亮慢慢升起时,我还在树下,在树下等待着亭走入这一轮明月。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高妙之处主要有四:

     一是巧集文题,意趣盎然。文题由浙江兰溪“且停亭”及清初文学家李渔为其所撰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中的“且停停”集结而成,作者借楹联之意架构全文,既巧思又新颖,有文脉也有匠心;

     二是通过对元戏曲《西厢记》片段加以演绎,描写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列举历代文人与“亭”的割舍不断之情,让“亭文化”成为靓丽的风景,令人遐思;

     三是全文紧扣“亭”“月”“停”,让地、天、人有了各自的舞台,更让人的活动、人的情感更具质感,更富有诗意;

     四是将传统的文化内涵精心着上了现代色彩,“慢”生活的现代理念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准了契合点,有重温,有向往,也有期待,从而使文章有美感,有别样的时代气息。

     四者的结合,让文章有源、有脉,在文化之旅中洗涤心灵,在多重生命的共舞中获得诗性的启迪。“停”而不忘“日远天涯路”,等待走入一轮新明月。

     (江苏特级教师冯为民点评)

     来自

     语文林

     汉诗世界平台

     书讯:最新出版《中国当代诗歌精品60家》向读者优惠,35元一本,有意者联系主编一叶飞鸿(微信qfjyh666888)

    

     投稿必须加主编qfjyh666888

     并关注公众号:hssj666

     投稿邮箱:

     jiayehong666@163.com

     3、本平台的赞赏金额百分之六十归个人 ,10元起发放。 每月1号发

     主编:一叶飞鸿

     现代诗副主编:四郎

     纸刊副主编:林烟

     格律诗副主编:暮云春树

     执行副主编:草原

     编委:一叶飞鸿 月满西楼 四郎 林烟 暮云春树 草原 李艳芳 天籁之音 外圆内方58 皓月素心

     汉诗世界选稿总群负责人:草原

     汉诗世界选稿2群格律群负责人:暮云春树

     汉诗世界选稿3群实力诗人交流群:一叶飞鸿

     汉诗世界选稿4群新古典主义流派群:四郎

     汉诗世界选稿5群 负责人:外圆内方58 皓月素心

     汉诗世界选稿6群:负责人:天籁之音

    

     长按识别二维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汉诗世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