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 利用这个夏天,好好为身体打个翻身仗
2017/7/15 江西华佗国药馆

     关注华佗微信号→ 华佗国医馆

    

    ?定期推送,名医就诊 ,门店活动,中医养生知识等优质内容,关注我们没错!

    

     1

     三伏天的由来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三伏天就是所谓的“伏天儿”,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若暑邪不除,夏日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黄帝内经》言“……夏伤于暑,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017年伏天的时间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俗称“伏夏”,有初伏、二伏、三伏。今年有四伏,初伏为7月13日,二伏为7月23日,润二伏为8月2日,末伏为8月12日。

    

     2

     冬病夏治

     夏季“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之时,同气相求,人体阳气隆盛,皮肤松弛,腠理开泄,毛孔开张,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在体表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气血随着经络到达病变部位以驱散体内寒积,故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3

     三伏贴是否也需辨证论治

     三伏贴不需要辨证,贴上就有正面效果?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中医治病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有效就说明有偏性。中医的效如桴鼓是建立在准确辨证,以偏纠偏的基础上。有热证还用热药,阳气不足再做开泄之法,必然会加重疾病。

     经中医辩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三伏贴主要是针对夏天较轻冬天较重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脾胃病等较有效,这些患者平时喜暖畏寒、不敢吃凉的。如果是实火、湿热、阴虚火旺等患者,则效果不大,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

    

     4

     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三伏贴药方?

     其实辨证的原则和内服药基本类似,只是三伏贴的药方大都会配合辛香走窜能透达皮部的中药。有相应基础的朋友可以参考《理瀹骈文》,没有中医基础的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的中医大夫。

     如果大家只是为了生发阳气,身体没有明确的阴阳不和,脏腑失调。那可以用这个方子,每年老师都会给一些小朋友贴敷,可升达阳气以达到提高体质的作用。对于成人而言只要没有明确的阳亢症状也都可以使用,因为非常的和缓。方药及制作过程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基础配方】白芥子100g、延胡索100g,甘遂50g、细辛50g

     【哮喘】贴肺俞、风门等穴位,用原方。

     【暖胃】贴至阳,脾胃俞,中脘,脐。基础方加肉桂50g、花椒50 g、艾叶50g

     【引火下行】贴足心; 若温肾, 贴肾俞,命门。基础方加吴茱萸50g、 肉桂50g

     【关节腰腿痛】基础方加威灵仙50g、 徐长卿100g、 川芎50g、 骨碎补80g、 马钱子50g

     1、将药反复打粉、过筛3次。如图药粉越细越好:

    

     2、用姜汁调和好后,搅拌成团状,用医用胶布贴到穴位上。

    

     5

     贴三伏贴后的正常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一般三伏贴要避开阴雨及大风天气,最好选择阳光明媚,温度较高的日子贴敷。

     华佗国医馆聘请一大批国内、省内的顶级中医泰斗、名老中医以及博士后导师等著名专家。开设中医内、外、妇、儿科,中医美容、养生等特色专家门诊,并提供针灸、推拿等理疗服务。馆内主要经营北京同仁堂全系列产品,参茸贵细,精制饮片,中西成药等等。健康预约热线:0791-86221903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江西华佗国药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