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时针头滑出?五大意外这样处理
2018/11/9 22:01:00 护理界

    

    

    

    今天为您历数打肌肉针出现的那些事儿。

     @佛游:

     给一小朋友打疫苗,中途小朋友挣扎针滑出,漏了一点疫苗液体(就一点,平时排气也可能会排那么点出来),家长质疑漏点疫苗出来还起不起作用,这种情况要补打一针吗?

     解读:

     这是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由于患者躁动而出现的意外情景。

     由于话题中肌注的药物属于疫苗,且针头滑出有漏液,导致有医护人员及家属都看到的药量损失,家属提出这样的质疑,也是人之常情。

     这种情况下,对于由于针头滑出导致的药量减少,是否补种,要视患者情况、肌注的药物品种、性质和量,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话题中,并未提及肌注的药物是什么,所以,具体补种与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斟酌,但无论如何,都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打消其疑虑,重建医患信任。

     随着“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理念的逐渐普及,以及各级医疗机构“限输令”的一再升级,禁止门诊输液,我们有理由相信,肌肉注射这种简便易行的用药方式,将会在基层医疗机构,大行其道。

     肌肉注射操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在操作过程中,像这种针头意外滑出的情况,还会时有发生,更有其他意外和记住并发症出现,下面,就此话题,展开延伸。

     肌肉注射时,除了针头滑出,还有哪些意外情况发生?

     一、回抽见回血

     肌肉注射时回抽针管见回血,说明扎到到血管。

     对策:

     如何应对,需要看具体情况。

     1、如果只是一点点回血,在注射部位准确的前提下调节一下进针深度再注射。

     2、但是如果抽大量回血或者特殊药物的话,就需要拔针更换药物,重新进行注射。

     3、患者和家属如若提出异议和疑问,医护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二、扎到硬结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进针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扎到患者臀部的硬结或疤痕上,操作者快速用力进针时,有一种扎到硬东西之上的梗阻感。

     一般情况下,针头扎到硬结或瘢痕上,就会导致进针失败,也就是说,针头只进到皮下,就扎不进去了,或是扎到了硬结或疤痕上,注射时药液推不进去,或是即使推进去,也很难吸收。

     对策:

     1、注射前进行局部评估。在拟注射部位进行触摸,检查有无硬结,查看局部皮肤是否正常。

     2、避开疤痕和硬结,进行注射。

     3、若扎到硬结上,可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并拔针。

     4、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注射。

     三、伤到神经

     臀部肌肉注射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药物性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

     注射时碰到坐骨神经多是碰到了神经的鞘膜,可出现沿腰腿的放电样麻木,若确实伤到了坐骨神经可以出现患处疼痛,行走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等。治疗上用营养神经药物,加上理疗、按摩等,重点是下肢的肌力训练。

     若神经功能不恢复或恢复不理想,可手术探查坐骨神经,同时对受损神经进行瘢痕松解、神经外膜松解和神经束膜松解手术。严重者应进行神经移植,以修复神经。

     四、针头折断

     这是患者/家属,也是医护人员不愿看到的肌注意外事件。通常情况下,这种意外事件的出现,与患者活动和注射器针头质量有关。

     对策:

     1、注射前常规检查注射前和针头。

     2、应用合格、质量过关的注射器。从源头上避免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3、注射时嘱患者不要乱动。为患儿注射时要在助手的辅助下,固定好患儿,避免患儿剧烈抵抗,造成意外出现。

     4、发现针头断裂,操作者要手疾眼快,立即拔出断裂的针头。

     5、无法自行拔出者,嘱患者放松,不随意乱动。

     6、立即请外科医生会诊,必要时给予手术取出。

     五、针头滑出

     这也是由于患者不配合,注射时躁动造成针头滑出。多发生在患儿、精神患者身上,由于患者躁动、不配合,造成注射时针头滑出。

     对策:

     1、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安抚,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

     2、针头滑出后,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斟酌,但无论如何,都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打消其疑虑,重建医患信任。

     3、针头滑出后,针管内药液大多推注进去者,无须再费事。但若是注射未完成,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再进行注射或放弃注射。

     贵重药物要做出妥善处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避免药物浪费,以确保患者安全,保证疗效,不发生医患纠纷为上。

     肌肉注射还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1、硬结

     最为常见,注射部位局部硬结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与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射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引发局部刺激形成硬结。

     对策:

     热敷: 硬结形成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 20~30 分钟。

     避免受压: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感染

     一次性注射器的全面使用,这种并发症现在已经较少见了。预防上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把药液质量,注意配伍禁忌为主。

     对策:

     治疗上可局部给予湿热敷,促进炎症消散。全身应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可给予外科清创。

     3、臀肌肌肉挛缩

     肌肉挛缩多见于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是指肌肉及肌肉所在部位的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对策:

     可行手术治疗。

     4. 青斑样皮炎

     较少见。是因肌肉、关节内、动脉内或动脉周围注射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末端动脉受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或注射的药物及添加剂引起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为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注射处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缺血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该处出现红斑,随后转变成网状紫色斑,而后出血形成淤斑,不久出现坏死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常继发感染,并可导致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同时可损伤神经,溃疡愈合缓慢,常留有明显瘢痕。

     对策:

     目前已知降低青斑样皮炎风险的方法是在注射前回抽针管,以确保是在肌内注射而非静脉注射或动脉内注射。操作时以预防为主,如严格掌握注射适应证,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一旦坏死和溃疡形成,尚无特效治疗。其他措施有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

     5.人工性脂膜炎

     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如石蜡油)和液体硅酮后。注射引起的人工性脂膜炎皮损发生位置视注射部位而定,常见于臀部。长期大剂量肌内注射黄体酮,也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甚至人工性脂膜炎。

     对策:

     停止肌注药物,给予活血化瘀类药物,局部理疗、按摩、热敷等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等主编.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雪仔.区区一枚肌注针,后果竟会如此严重.儿科时间.2018.10.21.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纳洛酮

     护士高薪选择

     -课程推荐-

     催乳师 | 小儿推拿师 | 母婴护理师

     养老护理 | 产后康复师 | 高级护理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 口腔专业护士

     护士资格 | 初级护师 | 主管护师

     邓斯坦婴语讲师 | 邓斯坦婴语倾听者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护理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