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感染、医疗挤兑问题怎么办?全国最吃紧的阶段出现在...多位专家发声!
2022/12/23 22:29:00 护士笔记

    

     专家:后期面对老年群体住院需求增加,医护人员可能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近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共同·共享·共筑”生命健康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等19位嘉宾针对新十条背景下,首轮高峰感染期预测、医护人员感染新冠、医疗资源挤兑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刻地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

    

     据悉,本场论坛主要由三场圆桌对话组成,与会嘉宾围绕“构建全球公卫共同体”“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心理健康”三个话题展开讨论,受到广泛关注。

     No.1

     张伯礼:明年一二月份,我们将迎来抗疫曙光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现在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以变应变,根据病毒及疫情的形势,科学的调整,不断的优化,更科学、更精准。

     他说,目前这个阶段,因为奥密克戎的病毒变异,它的感染性更强了。但是它的毒性在减弱,所以没有症状的人大概占了三四成,而有上呼吸道症状的人占了四五成,而重症的以及感染以后出现有后遗症的人比较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优化调整以后,现在短期内会出现一个感染的人数在增加,但是整体来看,情况是往好的方向上发展

     张伯礼认为,曙光应该是在一二月份的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整个疫情就会进入常态。但是平复以后不是说没有了,而是不会大规模的感染了,整个的市场应该逐步恢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不会受大的影响。

     同时,张伯礼指出,三年抗疫是不平凡的,抗疫精神是不朽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好。三年抗疫也是对医疗卫生工作的一种检验,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短板

     例如,如何强基层,国家重大项目要考虑长远布局、关键技术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医药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了第二道屏障。疫苗是第一道屏障,中医药与疫苗相结合,中西并重,就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之路。

     No.2

     “首轮感染高峰期”问题引热议!

     最吃紧的阶段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针对感染高峰期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论坛上表示,“首轮高峰感染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

     他表示,做好一个预测是必要且非常困难的,因为你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模型来预测,它最关键的要素是疫情的参数,整个预测的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有人口的,有干预的,有免疫状态的,同时也有疾病的。所以,你仅仅从一个病毒,从一个疾病的角度来做预测,显然它就很难准确。

     关于这一具体问题,现在就是从总体来看,我们在国内的一些地区疫情是存在上升阶段,那什么时候它达到高峰?总体来看,它是要经历过五个时期即从引入到扩散到上升,然后是高峰期,最后是下降期。

     那么不同的区域它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很大,那么你看你的预测的高峰是以什么单元,也就是说,预测高峰是以全国作为基本单元还是以某一个省份,还是某一个地区,还是某一个人群。所以,它来的先后次序又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看,过去我们一些传染病的引入、传播、流行到最终的控制,它有几个基本的规律。

     讲峰值的时候,要看基本单元是怎么判断。所以,具体几月份他是达到高峰,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可能是要区别来看的,包括在不同的地方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采取的力度、人群免疫水平怎么样以及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人口的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峰值”的具体时间。

     他指出,在现在的疫情状况下,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一些参数是值得考虑的。一个就是看重症的发生情况,第二方面就是看我们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是不是发生挤兑了,而且这种挤兑是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疫情本身造成的,第其二由于疫情影响了日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如何来判定他是否挤兑以及挤兑的主要原因,挤兑的力度到底有多大,这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No.3

     当前一线医生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医疗系统采取了哪些准备和措施?

     针对当前,社会非常关注“医疗挤兑”问题,担心疫情会对医疗系统带来冲击等问题,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作出明确回应。

     李侗曾表示,确实疫情开始政策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大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旦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包括医疗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交通运行机构,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在医院里边也是,确实是有很多的职工,不仅仅是医生护士,包括财务、药房、后勤、保洁这些行政都发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群体感染

     在医疗资源挤兑方面,主要体现的是在发热门诊、急诊这些地方,可能大家更早感受到的是咱们一开始是药店,一些解决镇痛药、感冒药,紧跟着就有很多人去到发热门诊去就诊开药,其实本来可能很多人他是这些非处方药,我们在药店能够购买,不需要去医院,但是因为药店临时的一些供货紧张,他只能到发热门诊,到急诊去看病,这些地方也成了重灾区,很多工作人员被感染

     他表示,其实,医护人员感染要比我们社会面受到的冲击更早,其实现在可能很多的医疗机构陆陆续续已经有很多的工作人员在返岗了,已经开始康复了

     而医疗资源挤兑问题,下一步我觉得有可能会出现在床位使用上,因为我们前期感染的这些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族,后边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病的,平时他其实是不怎么出门的,所以他在前面的第一波可能能够躲过去,但是随着年轻人感染的增多,回家探望老人,那么可能越来越多的老人被感染。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肺炎,出现基础病不稳定的情况,他们要就医,可能对床位的需求,甚至对重症床位的需求就会增加,可能后期住院的压力就会更大。

     因为前期的其实医疗资源挤兑更多的体现是工作人员的减少,人手不够。所以,很多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我们原来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我们感染者需要满足体温正常3天,症状明显缓解,两次核酸阴性,在第九版里面还是要求我们再继续居家隔离5天,在《新十条》出来之后,已经没有这个要求了,可能就是我们满足了前面这些条件,就可以解除隔离可以返岗。

     随着人员的进一步减少,可能很多就是说还有一些症状,还有一些不舒服也要求返岗。那么像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很轻的可能确实是在带病工作。因为我们现在的目标已经变成了积极救治重症,不再像原来那个把防院感、防扩散放在第一条,而是将积极的救治患者放在第一步。所以,这也是策略的调整。

     同时,他指出,对于重点科室,比如监护室、手术室、妇产科、透析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一些,一定要确保已经没有传染性了,再返回岗位,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脆弱人群。后期医护人员大部分都进入康复阶段了,人手的紧缺会得到解决,但是要面对的可能是老年群体的住院需求会增加,可能还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来源:华医网(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号:spaceship777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护士笔记官方」护考消息第一时间推送!

     ↓↓↓

     往期精选

     1、第一波“阳”过的医护已回来上班,感染高峰将来临,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2、医护人员下班回家后该如何消毒,保护家人不被感染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护士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