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全国唯一一家“安乐死”医院?医生:存在误读!
2023/4/8 22:59:02 护士笔记

    

     上海有“安乐死”医院?

     还是全国唯一一家?

     近日

     一篇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

     提及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临汾社区医院”)

     支持“安乐死”

     不过记者求证发现

     这篇自媒体文章错漏百出

     借“安乐死”吸引眼球

     对“临终/安宁疗护”存在误读

    

     厘清定义:

     安宁疗护并不等于“安乐死”

     从网传文章中附的截图可知

     该文大幅内容引自2016年医疗纪录片《人间世》

     第四集《告别》

     这一集的拍摄地的确是

     临汾社区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

     但是要说明的是

     安宁疗护并不等于“安乐死”

     上海也不存在“安乐死”医院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8月印发了关于《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规范》的通知,其中明确定义,“安宁疗护服务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以及减轻家属心理哀伤的一种卫生服务”。

    

     截图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政务公开版块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临终/安宁疗护(Hospice & Palliative Care)也有自己的定义:是一种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亲人的生活质量的方法,“肯定生命,视死亡为一个正常的过程,既不主张加速也不推迟”。

     从权威渠道的定义中不难看出

     网传文章中将临终关怀描述为

     “安乐死”“放弃治疗”

     其实严重背离了安宁疗护的初衷

     网传文章还有一点错漏在于

     上海作为全国唯一一个

     被整体纳入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省市

     已实现全市246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临汾社区医院并非“全国唯一”

     其他不少医院

     也开设了安宁疗护病房

     经过30多年的探索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从业者已增长到8000余名

    

     实探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汾街道是一个很普通的上海社区,老年人密度高,周边没有大型商圈。临汾社区医院一楼是社区门诊,二楼是安宁疗护病房区,一共26张床位。安宁病房非常安静,病床旁只有简单的呼叫按钮和输液杆,看不到心电监护、呼吸机,病区内设活动室、读书角放了一些书籍。

     2016年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四集《告别》见证了71岁放射科退休医生梁金兰朗读最后的手写信,见证了“文艺大叔”王学文从几个月到5年生存期的生命奇迹……因为这些临终患者直面镜头的自述,让更多人知晓安宁疗护,思考是否选择安宁疗护。

    

     护士长张敏表示,“安宁疗护并非外界所说的放弃治疗,我们只是不干预疾病本身的治愈性治疗,而是针对疾病带来的痛苦症状,做对症舒缓治疗,进行疼痛管理,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例如晚期肿瘤病人腹水、恶心呕吐、压疮等情况,其实都可以避免或大幅度改善。”

     病房主任潘菊美则总结,“安宁病房让已无治愈希望的临终患者从无法喘歇的救治状态进入缓冲带。”与此同时,如果经过止痛、舒缓等手段令患者感到有了“改善”,想联系开刀医生或专科医生再进行积极治疗,他们还可以随时安排转诊

    

     赵文蔷是临汾社区医院唯一的专职社工,在她眼中,临终病人需要被撕下病症标签,还原成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社会人。在一次次看似随意的“聊天”中,赵文蔷逐渐梳理出患者的人生故事,让临终病人将人生的末期转化为一场“漫长的告别”

     他们在实践中发现,临终患者多数都希望最后的日子能和亲人在一起,完成殡葬、遗嘱和对财产归属的处理,考虑是否捐献器官或遗体,和亲朋好友相聚一次,完成最后的心愿,并跟所有珍重的人一一告别。

    

     社工赵文蔷与临终患者进行面谈

     “在安宁疗护的定义中,患者家属也是服务对象。他们将陪伴患者走到最后,今后也将带着创伤继续生活。如果没有足够时间抚平情绪,可能进入极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如何为家属提供精神、心灵、社会关系的持续支撑,也是安宁疗护着重努力的方向。”临汾社区医院副主任胡敏提到。

    

     临终患者在这里

     可以安放身心

     我可能时间不多了,选择来安宁疗护之前我犹豫了很久,但来到这里的感受超过了我的预期,很温暖很温馨。自从生病以来,我没有像现在这样放松过、舒服过,我身上干干净净,家里人也都陪着我,我没有什么遗憾了,谢谢你们。

     肺癌晚期患者黄先生

     在普陀区利群医院住院部6楼的

     安宁疗护病房

     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留下了这“最后的遗言”

    

     从2012年安宁疗护首次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的10多年来,普陀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全部设置了临终关怀科,建立起以利群医院为中心、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的“1+12”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安宁疗护床位共148张,累计收治患者4500余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人数700多人。

     常年守护在安宁疗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回忆起病人们“人生最后一程”的故事来,眼神里总是闪耀着别样的柔情和不舍:

     病人或许并不怕死,而是怕生不如死。

     安宁疗护,关注生命的长度,更关注生命的质量,就是要读懂生命黄昏里的每一声叹息,让这段时光静静流淌。

     在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采访,病人家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护人员每天都来病房与病人、家属交流,病人无论有什么需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这不仅对病人,对我们家属来说,也是暖心的慰藉!”

     病人张爷爷(化名)是位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老战士。2020年,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张爷爷既对过去的经历百感交集,又对自己没有拿到纪念章深感失落。经多方咨询,医院社会服务部副主任、社工周家楠获悉,张爷爷的纪念章是有可能补领到的,她马上把好消息告诉了张爷爷,还定制了一对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杯送给他。老兵喜出望外,握着她的手动情地说,“谢谢你,这份心意很重。”

    

     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谷奶奶(化名),得病前是个不折不扣的时髦阿婆,得病后却郁郁寡欢。 周家楠每天都与她聊天,在她的床边点着香薰,没有事的时候就安静地陪伴,或者播放谷奶奶喜欢的流行歌曲,尽可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她的病痛。渐渐地,奶奶睁开眼睛,用眼神回应着她。在询问奶奶有什么心愿时,她说:“和老伴相互照顾着快乐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两个女儿和女婿也很孝顺。人生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愉快的生,也为了到后来能体面的死,我只想死得体体面面。”

     中秋佳节,安宁疗护病房的老人们和陪伴的家属,不能与家人团聚,难免徒增落寞,安宁疗护团队的成员,为谷奶奶和她女儿送上了手做的灯笼和节日祝福。“谷奶奶主动要求合影留念,还叮嘱女儿给她戴上了假牙,生着重病,依然在意自己的形象。”

     周家楠感受到谷奶奶的女儿正承受着即将到来的丧亲之痛。所以,她每次进病房,都要给谷奶奶女儿一个爱的拥抱,温暖她、鼓励她,愿她和谷奶奶“生死两相安”。谷奶奶去世后,女儿给安宁疗护病房团队写来了感谢信:“医生非常敬业,护士小姐姐非常有亲和力,让我妈妈很安心,入院后身体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守护天使!”“对病患的尊重,减轻了危重、晚期患者包括家属精神上的痛苦,病人感到没有被社会所遗弃,也舒缓了家属的心理压力。”

    

     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医护人员、社工在病床前布置节日装饰

     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利群医院党总支书记吴玉苗说,安宁疗护病房为疾病终末期病人与家属带来了关怀,送去了尊严,有效提高了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显示,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均保持在98%以上。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上观新闻”、“新民晚报”等(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号:spaceship777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护士笔记官方」护考消息第一时间推送!

     ↓↓↓

     往期精1、突发!华山医院医生因纠纷杀害护士妻子,已被警方控制2、全身大面积皮肤黏膜脱落、糜烂,家属放弃治疗!警惕这类药疹!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护士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