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一份好工作?今天我亲自示范一下
2022/2/22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16篇原创
1
今天我们谈下工作的“成长性”。
先讲个现象吧。
我跟很多老板,还有做管理的人都聊过:
如果你对手下的员工极度不满,已经放弃他了,你会怎么办?
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
要求他上下班打卡,但不给他事儿做,时间一长自然而然,他自己都知道离开了。
你可能会问,为啥不骂呀?
原因也简单,骂如果有用的话,早就已经骂了,骂肯定骂过但是烂泥扶不上墙呀。
再一个,如果把他骂一顿再走,多半会心生怨愤。
以后万一江湖再见,就很难看。
哪怕再也不会见面,都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圈子,他在背后说你坏话“这人脾气很糟”,你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何必呢?
当然,我得说“不给事儿做,自然就走了”这种情况,一般是指中层或者中层以上,很多基层员工你把他扔那儿,只要还在发工资,人家可能还巴不得这样。
这就奇怪了,同样是不给活儿干,工资照发,为啥基层员工觉得能忍,中层往上觉得不能忍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面子问题。
我倒是不是说基层员工不需要面子,而是,很多人打份工就是为了钱,手头没活儿,部门里的事儿跟我没关系,我没地位,也无所谓。
反正给钱嘛。
但是做头头的一旦没事儿了,你在公司说话就没分量,重大的决策也轮不到你参与,甚至知晓。
当初人五人六,现在灰头土脸。
这落差有点大了,脸没地方搁还是自己走吧。
第二个原因,是对成长性的重视不一样。
当头头的一般来说,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打工虽是为了钱,但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才最重要,这个道理他们太知道了。
没活儿干,意味着成长停止。
也不再有操盘某个项目,在行业里拿出“作品”,来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坐办公室啥也不干,天天白拿工资,看起来好像占了老板便宜。
等到找下一份工作时,才知道吃亏的是自己。
2
大家看下这张表格。
这是一个粉丝发来的,她现在拿到一个新offer,问我,要不要跳槽呢?
我说驳回去,表格重做。
为啥?
成长性呢?成长的对比在哪里?表格完全没体现。
我不是说工作单位属性、薪酬这些不重要。
只是,我们眼光不能只盯着“看得到”的那部分,还要去思考,两份工作背后“看不到”的内容。
这个看不到的,就是成长性。
比方说,这两家公司一个是区属城投,属于当地政府下辖的投资平台。
一些体量太大、回收周期太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会交给平台,并且帮忙从银行融资去做。
这种公司属于体制内,好处就是你认识人的层级会比较高,而且往上的纵深有,约等于当地国企序列,你能干而且上面有人,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会低。
混得再好点,40岁左右,能调任别的平台去做一二把手。
坏处就是很局限,发展基本就在当地。
另外一个施工单位,我不知道是啥性质。
如果是当地民企,一般来说,非常依赖地方人脉,纵深和延展,都没法跟城投相比。
接触的人就三教九流啥都有,能力必然有成长,但对你个人的气质影响也比较一言难尽。
好处是,你跟老板关系好,时间可以相对自由。
如果,是一家大型工程集团的分支呢?
那纵深就比城投差不了多少,往外延展的可能性还要再大些。
如果还是一家国企甚至央企,那体制内的稳定、社会地位,就都有了。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在城投的发展对“关系”的要求很高,这个女生担心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怕就她一个人干活,这确实很有可能。
好吧,我们收回来。
刚给大家示范了下,从平台的角度,如何去思考“成长性”。
“平台”是一个层面,我们往上走,“行业”的选择也有不同成长性。
有些行业比较封闭,有的体量比较小,还有些行业体量大,或者技术更新快。
不同行业出来,对社会的适应度也不一样。
往下走,还有“职位”的成长性。
不同职位对能力的锤炼,方向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成长,有些职位,让你成为某个技能上的专家;有些职位,会让你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
行业、平台、职位,三位一体去考虑一份工作的延展度,再从时间上去考虑个人的成长性,都想明白了,怎么选都不会差。
3
今天我们聊的是成长。
只要营养别太差,人身体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过程,由基因决定,我们不用干预,就长高长壮了。
但能力的成长不一样。
它要求一份能锤炼你的工作,你得刻意去承担责任,扛起压力。
扛过来了,能力才会提升。
不过,最重要的成长还在思维层面。
因为思维一旦局限,人就彻底困住了。
类似下面的对话,在我公号后台经常出现,非常典型,我特意把它找出来,大家看看,这种思维你有没有?
其实他说的是实话。
“6亿人月收入1000”,这话李总理说过,不会有假,这6亿人,我们也不能说人家不努力。
可问题在于,剩下的不是还有8亿人吗?
你究竟该在6亿人里,还是8亿人里,谁说了算?当然是你自己,那么,怎么说了算?
答案就是,看工作的成长性。
一份工作的背后,是一根社会价值链条。
这个链条上有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有无数的问题要解决,所以,也有无数的机会。
把思维打开,你手头的普通工作,怎么不可以“雕个花出来”?
当你真的“雕个花出来”,你会发现,职场其实是没有天花板的。
说起天花板,之前有在外企上班的粉丝跟我讲,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外企的高阶职位永远也轮不到中国人。
我说对,这是事实。
不过我更愿意和你分享一条新闻,大多数人可能都没留意。
4
这是去年的一个新闻,或者说是旧闻了,就是去年10月1号,著名的宝洁公司有了大中华区的新董事长兼CEO:
许敏。
许敏1997年加入宝洁,从管培生开始工作了24年,一直到之前的职务,是宝洁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销售和品牌及品牌运营总裁。
她的这次上任,创造了两个新纪录:
宝洁184年企业史上,首位中国培养的CEO,也是首位女性CEO。
请问,说好的天花板呢?
我常常有个感觉。
我们的职场生涯啊,就像一枚腾空的火箭,这枚火箭能飞多高,取决于它的每一节推进器。
每一份工作,就是推进器。
眼前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份独立的工作,它还是之前工作的延续,也是下一份工作的台阶。
所以,成长性才显得那么重要。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所谓“中年职场危机”了。
因为大多数人,初入职场前几年还会拼一拼。
等适应了,游刃有余了,就躺在舒适区里不再折腾,就算跳个槽,也只看眼前利弊,不去考虑未来的成长性。
这样的人,“中年危机”不轮到他们,还会轮到谁呢?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