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不发国难财的公司,都快死光了”
2022/5/10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38篇原创

     1

     这两天,知乎上有个提问火了。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这回答当然有夸张成分,高赞也迎合了大家对某些企业发国难财的愤怒。

     不过有一说一,就说私营企业,我看到的不发国难财的公司,虽然日子未必好过,不过,也有还不错的。

     但是这些公司平时大家都看不到。

     为什么,因为太小了。

     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一年几十万到百把万最多小几百万的收入,小到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新闻、在媒体报道里看到他们的名字。

     疫情反复无常,大小私营企业都可能会死。

     不同的是,小公司很灵活,特别是自由职业兼职太普遍,一个人干两三份兼职,有活儿来了兼职一段时间有钱一起挣,没钱就各自苟着。

     哪怕死,小公司死得快,但因为负债低或者没负债(因为贷不到款),所以翻身也快。

     大公司一旦遇到麻烦,就是真的麻烦了。

     像刚才我说的那个知乎提问,排在第一位的最高赞回答,恰恰就是一个不那么小的企业。

    

     具体细节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上知乎自己看。

     这里我简单提炼一下要点。

     这家公司属于传统纺织面料行业,答主上一代已经干了30年,答主自己也有10年的从业史。

     疫情之前,年销售9000万但是利润很薄,大概6%到8%,疫情这两年的国内国外来回封城、客户破产、海运价格暴涨、人民币升值……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导致每年都血亏。

     答主说,他本人也认为这个行业没前途,因为越来越多纺织产业都在往东南亚转移。

     而且,他们家这两年已经抵押了不少厂房土地和个人名下住宅,来帮公司扛着。

     部分车间已经关闭,来缓解压力。

     至于能扛多久,也说不好。

     即使这样艰难,答主想的还是:

    

     就让人唏嘘不已。

     2

     疫情这两年,特别是最近上海封城,我一直在反思和重塑之前一些观念。

     比如,一家公司究竟大了好还是小点好?或者大小公司各自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一些想法。

     简单举个例子。

     大公司的优势之一,就是所谓“规模效应”。

     你开个咖啡店每天的固定支出(比如房租物业)是1000块,你卖100杯咖啡,每杯咖啡就要承担10块钱成本,如果卖200杯,每杯就只承担5块钱。

     固定支出摊薄了,每卖一杯咖啡,你赚的钱就更多了,这个就是规模效应。

     当然了,行业不同,各自规模效应发生的环节也不同,不过规模起来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甚至因为规模巨大,能把握更大的议价权,这在传统行业很常见。

     大公司们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商业环境没有大的变化。

     如果赚钱的逻辑是建立在一些,可能并不稳固的地基之上,地基要是出了问题,那越大的生意,损失就会越惨。

     比如现在疫情封城。

     你有一家咖啡馆,和有一个20家咖啡馆的连锁品牌,承受的损失是完全不同的;你开一个路边小吃,和开一个几十上百张桌子的酒楼,也完全不一样。

     而且,大公司并不是小公司的扩大版本。

     干过销售管理的同学都知道,有个词叫“人均销售额”,就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额除以人数,这个指标,表明你的团队有多精悍,生存能力有多强。

     因为,有了订单才能有现金,才能为公司造血,才能发工资奖金,活下去。

     但是很多公司扩大,是伴随着“人均销售额”的下降。

     为啥?

     因为里面不“直接”产出订单的人数变多了,上至公司管理层,下至前台和门口保安,这些都是公司随着规模扩张,不得不增加的人员。

     这些职位,不能说没有价值。

     但是,确实使得人效下降,人效下降,意味着发完工资奖金,公司能用来抵御风险的现金,相比起规模(注意这个词)是下降的。

     这就是为什么极端情况发生时,规模越大,越脆弱。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他说很多人养宠物,都是猫猫狗狗,因为哪怕失业在家,猫粮还是买得起的。

     但没有人会在后院里养一头大象。

     3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提到《三体》里面的一对概念,“恒纪元”和“乱纪元”。

     所谓恒纪元有点像疫情之前的日子,一切都是稳定的,至少变化没有那么快。

     要我说,大公司就比较适合恒纪元,承平年景,风调雨顺,只要按照之前成功的商业逻辑,把版图往外扩张就可以了。

     拼的是速度。

     短时间内没啥问题,因为类似疫情、战争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并不总是发生。

     但时间一长,黑天鹅必然发生。

     有一天倒下,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往往只是因为,你太大了。

     而黑天鹅横飞的乱纪元,就是现在。

     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一觉醒来,所在城市足不出户了。

     也不会知道哪场热战或者贸易战开启,物流和汇率起伏,分分钟吞噬掉本就不多的利润。

     看起来,小公司更适合乱纪元一些。

     因为乱纪元生存,拼的是灵活。

     而从恒到乱,再从乱到恒,就叫一个周期。

     研究基因进化的学者喜欢用大肠杆菌做实验,因为大肠杆菌的生命周期很短,只有20分钟,每20分钟繁殖出下一代,许多个20分钟之后,就能找到基因变异的特点。

     在20分钟里,大肠杆菌也要和同类竞争,去争夺培养皿里的营养液,去繁殖后代。

     某只大肠杆菌到了晚年,会不会回忆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呢?

     它永远不会知道,这不过是人类的一场周期20分钟的实验。

     大肠杆菌20分钟,像不像我们人类的几十年?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周期之中,只是因为,人类的寿命太短了,普通人活到壮年,最多也就经历过一个周期。

     从恒纪元到乱纪元,基本都后知后觉。

     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当家人,对曾经的辉煌依依不舍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他也许还没有看到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巨变。

     如果这次疫情,真的是乱纪元的开启。

     那么,大公司必然还会有,但更多的小公司会出现。

     当挺拔的大公司被狂风折断枝头,小公司们像绿苔一样,静悄悄铺满山谷。

     不也是另一种美?

     任何生命体都需要在一个周期的尾部,去做艰难决策,要么自我改造成为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物种,在下一个周期里重生。

     要么倒下死去,成为新生命体的养分。

     公司这样的人造生命体,也不例外。

     PS:

     大家好我是格总,我已经开通了知识星球+粉丝群,现在新加入人数已经300+。

     你在职场遇到任何问题,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尽管来问我吧,付费加入星球后,还可以直接免费加入粉丝群,和其他优秀的同学一起玩耍。

     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加入。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