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金融科班,31岁正站在职场生涯的岔路口
2022/5/19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41篇原创

     格总您好,

     非常高兴加入知识星球,有机会向您请教。

     我叫陶启华,女,31岁,金融本科毕业做过保险销售,后金融考研来到北京,毕业在投资公司做了三年尽调投研,两年前因偶然契机,到现在的芯片设计公司新成立的法务部门。

     刚开始一头雾水,搞不清法务职能边界。

     后来走上正轨,中间主导了结几起知识产权官司。

     现在带一个小团队,主管合同、专利、研究搭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合规风控等工作。

     老板重用年轻人。

     所以,我也能深度参与经营层面的分析决策,各种业务部门会议也有机会参加。

     虽然有助于对公司价值链,乃至产业链各层面有所了解,但弊端是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精力和时间被大大分散。

     此事很困扰我。

     最近一位同事要离职,老板想让我接他的工作,让我直接面对两难选择。

     他的工作范围:

     各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例会的发起、记录、跟进、分析,成为各业务部门和老板之间的桥梁。

     跟进研发项目进度,跟进质量、供应、销售部门问题,发起专项会议解决问题。

     组织供销会议,和销售一起过需求预测表,整理供应端库存并分析原因。

     我很犹豫,要不要接?

     接的话,可以让老板更加信任,同时更深入广泛了解业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但我之前的规划,是想通过专业学习,来积累商业、投资、财务知识,目前的法务和经营分析等工作可以补上一块,将来往投资并购方向走。

     因此,这块工作不是我内心想要。

     最后做得不好,也是对公司不负责任。

     但如果就这么推出去,可能让老板对我印象减分,不利于后续在公司发展,所以,到底是跟着内心去选择,还是接过来冲一冲,希望得到格总指点。

     谢谢!

    

     你好陶启华,

     蛮漂亮的履历,金融出身,三年尽调投研,两年企业法务实务,且“深度参与经营层面的分析决策”,经历难得。

     要不要接同事留下的工作?

     表面上是担心分散主业,影响“形成核心竞争力”,背后,其实是对职业规划不同选择的犹豫:

     如果不接,

     待法务和经营分析工作补齐经验值,可按原计划朝投资并购方向走。

     如果接,

     从法务实务中抽身出来,站在经营更高层面,从需求端(销售)到供给端(研发及供应链)全盘协调各部门协作,成为经营班子和最高决策之间(可能还是唯一)的桥梁。

     如果你今年45岁,那我建议你喜欢什么就坚持什么,不要管别的,付出代价就付出吧。

     因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段已经不多了。

     但是你才31,完全可以多走一点“弯路”。

     为什么?

     很多人以为,一个人可以拥有和掌控的资源,和他处理问题的能力成正比,这句话大致看是没有错。

     但具体到某个人身上,不能撇开他所处位置。

     比如,最近因为俄乌冲突被大家关心的乌克兰,人口4400万,和江西省接近;GDP大约1.5千亿美元,是江西省3万亿人民币的三分之一。

     但是乌克兰总统要处理的事务,比江西省省长要复杂、困难得多。

     因为乌克兰是一个国家,而江西只是一个省。

     举这个例是想说明,你希望进入的投资并购,这些金融行业之所以挣钱,一方面因为门槛高,里面都是聪明人。

     但更重要的,是金融所处位置比实业“离水源更近”。

     水就是钱,钱就是信用,信用需要暴力支撑。

     而合法的暴力来源只有一个,就是政府。

     财富来自于生产活动,但是交换财富需要的媒介也就是法定货币,只能来自政府,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被称为“万业之母”。

     由此来看,收入高的金融从业者,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就一定比得上收入偏低的其他行业从业者吗?未必。

     像你所在的芯片行业,处于全球制造业竞争的高端领域,你要处理的事务,已经足够复杂。

     完全可以想象。

     三年或者五年之后,你一个有金融出身、法务实务、对企业经营有过实战经验、对行业变化有着深刻理解的人,进入到投资并购领域。

     这种差异化的竞争力,该会怎样碾压同行。

     能当好乌克兰总统,当个江西省省长问题不大。

     反过来,就未必。

    

     再来说下,所谓职业规划。

     你今年31,18岁考上金融本科,是人生的第一级跳;考研成功得以进入投资公司,是第二级跳;转入法务部门,不算跳,算平级拓展。

     相比往上跳,平级拓展有没有用?

     有用,而且是大用。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人生最好一帆风顺,最好平步青云,但我们回归理性,知道只要你活得够长,那么遭遇挫败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人承受人生的大挫败,恰恰是因为一直走太顺,用金融领域的话说,“风险没有释放”。

     怎么才能释放?

     有人选择读书,充电;有人选择换岗,弥补技能短板;还有人干脆换行;甚至有人,在体制内外横跳。

     这些,都是在专业领域之外,拓宽认知。

     认知足够宽,才能在未来有机会再次跃迁时,面对更加复杂困难的事务,处理得下来,站得更稳。

     伟人尚有三起三落。

     我们普通人走点计划之外的“弯路”,太正常了,也太应该了。

     PS:

     大家好啊我是格总,像陶启华一样,如果你有问题想问我,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吧,现在新加入人数已经370+。

     在星球里,任何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付费加入星球后,还可以直接免费加入粉丝群,和其他优秀的同学一起玩耍。

     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加入。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