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聊聊毕业薪酬为啥理科生更高?
2022/6/7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48篇原创

     1

     这两天不是高考嘛,前几天跟我妈电话聊起这个,我爸在一边很得意说多亏我当年让你报的志愿,你看你这一路走得多顺!

     我心想得了吧老豆。

     顺什么顺,我只是怕你老人家吃不下饭,从来都报喜不报忧好吗。

     当年我报的志愿是“通信工程”。

     纯粹是因为我和我爸都觉得,这专业“好听”。

     而事实上作为一个理科生,我那会儿连什么叫通信什么叫工程都不知道。

     那个年代大家都差不多,特别我们小镇青年,填报志愿只能靠老师的经验,还有去到大学的师兄师姐,多少给点提示。

     而且,那会儿还没互联网。

     我是上了大学,才在机房第一次看到电脑。

     没见过电脑就敢报通信专业,简直就是拿12年青春赌一个盲盒,就问牛不牛逼?

     闲篇不扯了,回到今天主题。

     理科和文科哪个比较厉害?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印象中理科生刚毕业的薪酬,普遍高于文科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说理科比较“硬”,文科比较“软”?

     还有,学什么“专业”在职场最能打?

     今天谈点我的看法。

     所谓理工科也就是自然科学,特点是很普适。

     全世界的圆周率都是3.14;全世界70亿人都有膝跳反射;全世界的飞机起飞,靠的都是一样的空气动力学。

     你会算弹道轨迹,就是可以造更精确的导弹,打仗你就可以赢。

     可以赢就行,不需要靠说服。

     我好些年前参观过一家企业,他们给我国某型号战斗机做配套,当时说是战斗机国产化正在攻坚,特别某些部位的材料暂时还得靠进口(现在不知道如何)。

     类似材料科学这种典型的基础理工科专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一个钱学森可以顶5个海军陆战师”。

     它不像管理模式或者社会制度这种文科领域,你可以模仿学习。

     要造出大飞机、高端轴承、纳米芯片……需要科研攻关需要产业配套,短期内完全没法追赶。

     这就是理科“硬”的地方。

     理科生去到职场,虽然在学校学的东西未必能直接用上,但是多年的理工科思维训练,切入任务环节上手很快。

     稍微有人带带,或者观摩下老员工,立刻就能出活儿。

     所以毕业薪酬也比较“硬”一点。

     2

     文科的“软”,又是什么意思呢?

     有点像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全国人民都在议论,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一点,写文章嘛,谁不会呢?有人去讨论物理最后一道压轴题吗?没人。

     最好别讨论,免得暴露自己题目都看不懂。

     这就是文科的特点,普通人都觉得自己多少会一点。

     什么大国博弈、国学经典、什么央行放水贸易战,北京随便找个出租车司机,都能从三里屯给你一路掰扯到大兴机场。

     所以文科生特别是非名校的应届文科生,毕业之后挺尴尬,像“工商管理”这种专业,说起来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

     搞得非名校的文科毕业生,起点薪资一般都不高。

     那么你问金融呢?

     严格说金融和会计,只能算商科。

     历史、政治、英语、教育、国际关系……包括大家比较不理解的哲学这些,才算文科。

     像我这种理工科转行销售的(销售也算文科),10多年前研究生毕业,月薪5500,还可以吧。

     可是我本科毕业那会,全系offer薪酬最高的是一位学霸女生,我记得她去的安捷伦,月薪似乎是1万3吧,对,就是每个使用过万用表的理工科生都知道的那个安捷伦。

     安捷伦是外企,上世纪末从惠普分离出来。

     本科理科的1万3,1万3之下是其他本科同学的收入区间,当然绝大部分都比5500高了。

     后来进入企业,有机会成为面试官,发现文科应届生的毕业起薪至少在过去10年,比理科生是要略低,也验证了自己毕业时的感受。

     看起来,文科是要“软”一点。

     不过,文科真的软吗?

     当然不,文科的硬需要时间。

     我在知识星球里解读的第一本书《君主论》,领域是政治学,这是一本典型的文科经典,还是400年前的作品,据说此书,长期占据欧美名校的图书馆借阅榜单。

     为什么?

     因为无论中外,名校培养的都是面向未来的世界领袖,国家领袖,再不济也是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而要成为领袖,就要懂得《君主论》里的“统治的艺术”。

     刚才说理工科很普适,是因为遵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和客观世界打交道,无需经过人的同意。

     但文科研究的,恰恰是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里人的动机?

     如何解决人和人的利益冲突?

     如何驾驭一个公司?

     如何征服一个国家?

     如何赢得竞争控制平衡?

     如何传播你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都是文科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文科生光看几本书上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在进入社会后,不断施展你在大学课堂学到的东西。

     有历练有沉淀,心态足够开放。

     时间越长,文科的威力越大,越可能成为一把锋利的“软刀子”。

     所以说,文科一点都不软。

     它只是没有理科来得那么直接,那么立竿见影。

     3

     在理工科的进阶之路上,随着难度增加,对专业能力这样的“硬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走到最后成为某个理工科领域佼佼者的人,会越来越少。

     不是每个物理系的学子,都会成为物理学家。

     哪怕北大数学系,韦神也只有一个。

     但人一旦进入社会,不管你做什么,你的“软技能”一定都需要,所谓“软技能”就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些,恰恰是文科生的强项。

     之前我写过文章。

     有一次,某个搞研发的技术专家向我咨询,他总是无法融入新团队,问我该怎么办?

     我就给他讲了两个小故事。

     一个是当年的西德为了避免邻国猜忌,主动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从而顺利融入欧洲。(点此进入)

     另一个,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主动放弃占领香港,让香港保持自由港地位,为后来爆发的朝鲜战争,大量物资的引进,提供了条件。(点此进入)

     虽是国与国的关系,但用到人和人,团队和团队上面,一点都不违和,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好处。

     好了你可能会问,格总你不是理科生吗?

     没错,我是如假包换的理科生。

     但自从进入社会,我就不再把自己当做理科生,或者文科生了。

     理科和文科的设置,初衷是国家为了培养细分领域的人才。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精细化的专业分工。

     但是我强烈建议,如果你已经看到这篇文章,记得,不要给自己加上理科或者文科的标签。

     不要被某个学科定义了。

     更不要成为,只擅长某个技能的工具人。

     如果你学的理工科,一定要在闲暇之余大量接触人文学科,历史、经济、哲学、文学……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反过来如果你出身文科,也不要拒绝去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动态,科研成果。

     为什么?

     因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本身就缺一不可。

     “偏理科”,你可能会无法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无法理解不同价值观背后,是怎样的文化背景在起作用,或者,内心陷入混乱走不出来。

     大白话讲,就是容易“想不开”。

     如果“偏文科”呢?

     你可能会缺少起码的科学精神。

     对未知的事情,你不再有好奇,对真相也不再会敬畏,某些神汉神婆的说法会让你点头,最后成为人家案板上的鱼肉。

     这些是在个人修为上。

     而从世俗角度去看,世界是由一个个任务组成,圆满完成任务,才能取得世俗成功,得到回报。

     高难度的任务,又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的领域,既懂理科、又懂文科的人,才有可能胜任。

     4

     最后多说两句。

     在众多文科类“软技能”里,以我这么多年职场经验来看,“管理能力”绝对是最重要、普通人最有可能用上的能力。

     不管你理科还是文科出身,管理能力一定要跟上。

     因为大型组织的竞争力,其实一定程度上拼的是“配置资源”的能力,不光是销售研发市场还是生产车间……全都是。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而只有“管理”,才是撬动人力资源的唯一杠杆。

     没有哪个将军,有狙击手打得准。

     但是一个好将军的作用,比一个好狙击手重要上千上万倍。

     刚才提到的钱学森。

     大家都知道他是科学家,导弹专家,但钱学森同时还是一位管理大师。

     钱学森很早就提出,导弹武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他的原话是:

     “研制导弹,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后来,他主导建立起“总体设计部”、“技术、行政两条指挥线”、“科研、生产、计划协调管理系统”。

     成了我国航天科研管理的三件“法宝”。

     前几天,神州14号载人飞船升空和空间站顺利对接,这里面也有钱老那一代航天人的功劳。

     管理的事儿,今天不多聊。

     但是大家要记住。

     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就是说你得去做,做多了,经验教训总结了,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哪怕你才刚出校门,一定也要做好未来有一天,成为管理者的准备。

     至于你学文科还是理科,都不影响。

     PS:

     大家好我是格总,我已经开通了知识星球+粉丝群,现在新加入人数已经400+了。

     星球最大福利,是你在职场遇到任何问题,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人际关系……都可以来问我,你能加到我的私人微信,来看我的朋友圈。

     我每个月还会精读一本成长类好书,我本人录制音频,呈现给你,从3月开始已经解读了《君主论》《滚雪球》《反脆弱》,大家好评多多,《思考,快与慢》这两天刚刚上线。

     付费加入星球后,你还可以直接免费进入粉丝群,融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和其他优秀同学一起玩耍。

     扫描下面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加入。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