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运动不节食,还能快速燃脂?”“火化。”
2022/6/21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53篇原创
1
今天谈谈写作。
如何写出好文章?有没有技巧?
这个问题,在我公号后台是一个“姨妈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问。
我猜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觉得写文章有技巧,做公号是有捷径的。
他可能在想,我花10秒钟问一个问题,能有多大损失呢?万一呢,万一真的有捷径呢?
同学们,不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的规则是,坏事儿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谓墨菲定律。
但好的有价值的事儿,没有万一。
写作不是解数学题,不是别人告诉你怎么划辅助线,一瞬间大彻大悟,从此下笔如有神助。
写作是件苦差事,没有捷径。
狙击手的准度,都是子弹一颗颗喂出来的,写作者的水平,也是字数一个个堆出来的。
如果一定要问写作技巧,也不是没有,我今天就可以公布,不多不少六个字:
多看,多写,多改。
多看,不是让你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
而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
看别人怎么选择主题;围绕主题怎么布置结构,怎么选择素材;段与段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传递的是信息,观点,还是情绪?
多写,别的先不说,2000字的文章先写个50篇,找找感觉。
请问,你坐得住么?
多改,初学者最容易忽略。
把4000字改到最后只剩2000,大多数人跟割他身上的肉一样,下不了这个手。
问题是只写不改,文字节奏就永远谈不上精炼。
2
就是这样,大量输入、大量输出、大量臻于至善至美的修改,在此之后,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难,写作就这么回事。
但是,不能停。
人家说舞台表演,是“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写作这种笨功夫,也是一样。
虽然我的电脑里常年有10多篇文章,是提前写好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我从来不敢连续好几天一个字都不写。
一个星期不写,手感全无。
好了:
多看,多写,多改。
都是明面上的东西,拿走不谢。
但是我猜,这段文字1000个人读完,900人心里一声冷笑,90人若有所思,9人跃跃欲试,最后只有1人会真的动笔。
不过3篇之后,他就放弃了。
然后继续刷微信,直到看到一篇《5个捷径,从零开始写自媒体》,两眼放光点开。
你们看,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我明明已经告诉你们了,所谓写作技巧是什么,但又有几个人相信,并付诸实践呢?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说你老人家的投资理念已经十分简单,但为啥大家不愿意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也没有人愿意慢慢提升写作能力,但到处都有人不停在问,如何一夜暴富,什么捷径可以快速学会写作……
叫人惋惜。
好吧,我今天吐槽得有点多了,可能已经冒犯了不少人,作为找补,我这里不妨再公布一个写作技巧,其实你多半都听过。
就是讲故事。
3
讲故事特别是自己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有效、非常容易上手的写作技巧。
因为是自己的经历,所以有话说,不空洞,大多数经历别人也有,这就容易引发共情。
再加上,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
所以写作高手,通常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一个好故事往往胜过一百句大道理。
比如,你们还记得今年“五四”,作家莫言在B站的那个给年轻人的寄语,《不被大风吹倒》吗?
6分钟视频里有3分多钟,莫言都在讲故事。
一个故事,是他童年辍学时,得到一本《新华字典》,莫言认识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在《新华字典》上学到。
为他后来开始写作,打下基础。
另一个故事,是莫言小时候和爷爷去荒草甸割草,在回来路上遇到大风,爷爷和大风对峙,没有退却半步。
两个故事讲完,弹幕上一片感动的泪目。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是大师。
你们看,为了说明“讲故事”这个技巧,我今天也讲了莫言的故事,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了?
当然,你可以认为讲故事,算是写出好文章的一个“捷径”。
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并不容易。
如何选故事,如何制造悬念,如何烘托气氛,一步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要紧处,然后“砰”一声爆开。
处处都要用心打磨。
但就我观察而言,别说讲好故事了,大多数人在写作时,从来不讲故事,他们只喜欢讲道理。
原因是啥?
很简单,还是因为讲故事太累,太慢。
大道理张口就来,讲故事却需要你慢慢回忆,努力思考,去挖掘过往经历,还得是有说服力的经历,再来打磨。
一点都不容易。
但是,有价值的事往往困难,你想有好的写作,从讲故事开始练习,基本上是必经之路。
如果你每讲一个道理,至少有一到两个故事来支撑,那你的写作能力就已经很不寻常了。
4
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我今天聊写作,也不光聊写作。
是聊一种态度。
一种“反捷径”的态度。
现在,对“捷径”这个词,我都有点生理上的排斥了。
我称为“捷径反感症”。
很多事情,我虽然承认有捷径,相信确实有“天降横财”的事儿发生,但是我更担心“天降横祸”,担心德不配位,自己收获的比付出的多太多,就很危险。
一本万利,人人都爱。
事实却是,绝大多数成功,都来自“饱和攻击”,是人家付出如冰山一般巨大努力之后,在海面露出的一角而已。
不管哪个领域,小到个人成长,赚钱,健身,上班跑业务,大到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强大。
短期看,所谓捷径或者说风口,当然是有的。
但长期看,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风口不风口没有那么重要。
而且某一次踏中风口,搞不好还会上瘾,形成路径依赖不愿意老实走路。
直到最后认栽。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一直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把唐僧带到西天,为什么还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长大后经历得多,懂了。
哪怕人家把真经送你手上,有些路你不亲自走一遭,有些罪你不亲自受一遍,再好的真经,你也接不住。
对于那些总想追求捷径的人,我倒是有个段子想送给他们,是网上看到的。
损是损了点,可以触及灵魂。
问:如何不运动不节食,还能快速燃脂?
答:火化。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