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当你被裁员,会不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这番话??
2022/7/7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58篇原创

     1

     上周我写了篇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章,果然,后台一堆人反对。

     先说这篇文章。

     大意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大学生不再稀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导致失业率创了历史新高。

     既然如此,在“拿文凭、找地方打工”这条路上卷下去,就未必明智。

     大学里试着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创业,在宝贵的四年里积攒创业经验,无论成败,对今后进入社会都只有好处没坏处。

     尤其是,当你的学校很普通。

     说实话,我一边写那篇文章,一边痛心疾首,因为我上大学时根本没人给我讲这个。

     导致我大学的兼职里,做最多的就是家教。

     家教虽然来钱容易些,其实毫无积累。

     跟现在的成年人跑外卖开滴滴,逻辑上是一回事。

     除了家教,我还帮一个出版社推销过杂志。

     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互联网地图,我只能大夏天骑着单车沿着北京的三环路,每看到一家似乎像样点的机构,就停车上门,直接去推销。

     太累而且毫无成就感,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10多年前,我会跟自己说,小兄弟,不要做家教,也不要做什么推销,你要做的是观察周围的同学,朋友,他们在哪些地方:

     有需求、不方便、想吐槽、爱嫌弃。

     你整合好资源,干就完了。

     同龄人永远最了解同龄人。

     真正的本事,是在别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地方,发现机会,尝试机会,这拼的不是什么努力,什么话术,也不是什么资源。

     只拼两点,一是用不用心,二是敢不敢做。

     比如说,我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即使是做家教,我们学校那会儿已经有学生专门干“接单和外包”,模式超级简单,就是跟当年俞敏洪一样,拿着浆糊桶去周围的居民区刷小广告。

     为啥这生意可以做?

     因为身边同学哪些是高考地狱级别省份来的,一定教得很好,而且家境一般,人也听话的,他们自己最清楚,家长那里有了口碑,就可以转介绍给别的家长。

     中间商赚差价,很轻松。

     同学接了活儿,还要欠他们的情。

     2

     今天我写这个,不是和大家探讨大学生创业有哪些项目。

     移动互联网时代了,刚才那个贴小广告的事儿现在肯定干不成,但一定有许多别的可以干的事儿。

     为什么我建议,大学生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

     因为这是战略层面的突破。

     包括当年的我在内,很多孩子进大学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住了。

     从来不去认真想一想,面前的路到底有几条,是不是只有找工作、考公、考研、出国这么几条?

     如果大家都只有这么几条路,那无论你走哪条,最后卷得一塌糊涂,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果你学校好专业强,倒也罢了。

     你一个普通孩子,为啥非要去跟学霸们拼学历呢?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限制在这几个“标准答案”里呢?

     拼到最后。

     有一天当你被裁员,会不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这番话?

     没有人天生就活该打工。

     也没有人天生就,“适合创业”。

     创业这个事,先从战略上确定可以搞,必须搞,然后再来说怎么搞,这些细节的战术。

     只要没有违法违规,就不用一票否决。

     坚持找下去,做下去,一边做一边纠正一边提升胜率,哪怕最后还是没做出来没成功,拿着创业经历去降维碾压学霸们,也很好啊。

     只可惜很多人陷入思维困境,却不自知。

     当他们听到一个新想法,第一反应永远是:这怎么可能办到?大概率是个死啊?这肯定得不少资源吧?万一赔了怎么办?

     对于这种人,无论他已经工作多久,有多少社会经验,依然还停留在当年高考时的“标准答案”思维里。

    

     高考,其实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开卷考试”。

     你说怎么会,高考明明是闭卷。

     不不,高考虽然闭卷,但是处理试题的方法、套路,通通都是老师讲过无数遍,你们也做过无数次习题。

     虽是闭卷,实是开卷。

     哪怕某道题你不会,你也知道,哦,我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掌握,所以才不会。

     要不怎么会有“错题集”?

     所谓错题集,不就是把你不会的题,都记录下来,然后一道一道做出来,这样考试就不怕了嘛。

     可是当你离开大学,进入社会,没有人教你“做题”。

     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造成巨大损失,错过巨大机会,没有人会告诉你错在哪里。

     人这辈子,从来没有错题集。

     错了就是错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你是可以改正,但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有“错题重做一遍”的机会。

     3

     唉,讲一件往事吧。

     很多年前,我在国外一个小岛上做投标项目。

     这个岛真的很小,小到全岛只有两家打印店,其中一家还只有黑白没有彩打。

     为什么我要提打印店?

     因为包括我和竞争对手在内的两家公司,无论投标文件怎么做,最后,都要去那个可以彩打的打印店,把投标文件包括价格打印出来。

     几次接触后我发现,打印店已经被对手“搞定”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最后一天商务申请,当我拿着申请到的最终折扣去打印出来,要不了几分钟,折扣就会被竞争对手知道。

     我们最大的底牌,会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

     但最后那天下午,我还是按照计划去打印了折扣,离开时我向店主告别,真心感谢这么些天来他的大力支持。

     第二天开标,项目被我们拿下。

     事后,我拿到对手的价格,确实比我打印的折扣要低一点点,也就是说,我之前认为打印店已被对方搞定,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对方显然想以比我略低的价格,既可以拿下项目,还能保证尽可能高的利润。

     如意算盘。

     但他永远不会知道,就在我走进打印店的最后那个下午,一个信封从岸边的办事处邮寄过来,已经在我酒店放了整整10天。

     信封里,是从折扣1%,2%……一直到100%的100张纸条。

     那个下午,我在和总部沟通完毕后,从信封里抽取了最后折扣,贴上文件袋,作为最终报价第二天好呈交客户。

     然后我走出酒店,去打印店演完最后一出戏。

     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今天写到这里,我忽然就很感慨,也许竞争对手把这个投标,也看作了一场“闭卷考试”。

     按照销售的惯常套路:设计方案,拉拢参与方,收集足量情报,包括搞定打印店。

     他以为,我就会乖乖就范。

     其实呢,在他自以为写出“标准答案”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

     作为胜利一方的我,拎着这位不知姓名对手的“人头”,走向庆功宴,迎接我在残酷职场的又一次进阶。

     职场,确实是打怪升级。

     但人生呢?未必。

     你当然可以选择打怪升级。

     也可以选择绕开障碍,去找一条新路出来。

     游戏之外还有游戏,规则之外还有规则,资源之外还有资源。

     记得,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高考只是一场仪式,大学也只是一个台阶。

     如果你总在后悔当初没有做什么,不如想一想,此刻的你,明明还有几条路可走?

     几年之后,你就不要为今天没做的选择,再去后悔了。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