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直抵人心作品刷屏,除了励志,《二舅》还教给我们什么?
2022/7/27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65篇原创

     昨天,B站up主“衣戈猜想”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了,浏览量达到惊人的500万,点赞破百万,无数人转发朋友圈表达对二舅的敬意。

     大家直呼,这就是视频版的《活着》。

     这个视频(如上)你要是没看过,我强烈建议你点开看一遍,或者更多遍,如果你已经看过了,我想试着谈谈我的看法。

     视频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励志,震撼。

     还有更多。

     在这个动辄躺平的年代,视频弥足珍贵。

     就像衣戈猜想在视频里提到的,二舅身上,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所有的平凡,美好,和强悍”。

     1

     面对苦难,

     人要活得有个人样

     二舅首先是不幸的。

     他本来是村里读书天分极高的“天才少年”,十来岁时却因为医生误诊成为残疾,这在今天是绝对的医疗事故,但在当时,他只能默默接受。

     木已成舟,能奈何之。

     二舅的第一个反应,是躺平。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被视频打动,首要原因就是,它记录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是人,就有情绪,遇到苦难而且是无端的苦难,就是有抱怨,会气馁,会颓废。

     二舅不是神,是人。

     他和我们一样躺平,是自然反应,我们很多人遇到事儿不够坚强,会埋怨自己,其实大可不必,再伟大的英雄也有脆弱的时候,承认脆弱并不可耻。

     但跟很多人从此自暴自弃,不同的是。

     二舅开始看《赤脚医生手册》,试着治疗。

     即使治疗无效,他只躺了一年,就起来了。

     从那以后,二舅开始了他的木匠生涯,一直到后来给邻居修插线板,修燃气灶,修床头灯……修除汽车和手机以外的所有一切。

     成为村里人见人爱的“歪子”。

     从他站起来,主动学习木匠活儿开始。

     之后几十年,残疾的他,活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他做的,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拖着残疾身子,二舅竭尽所能好好活下去,在巨大的苦难之上,咂摸出人生不多的一丝丝甜。

     这就是二舅最打动我们的地方。

     有人批评视频,说是在美化苦难,这一点我不认同,二舅的苦难并不是他自愿认领,作为一个活人,个体,他在命运之神粗暴改写人生剧本后,用尽全力做了最大反抗。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他本可以成为衣戈猜想所说的那样,“充满闲情野趣的老顽童”。

     但人生没有涂改液,二舅别无选择。

     平凡的二舅,倔强的二舅,自称只能顾自己却顾着全村人的“歪子”二舅,是我们面对一切苦难时,最好的导师。

     他几十年风里雨里的走街串巷,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

     面对苦难,人要活得有个人样。

     2

     为他人付出,

     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作为曾经读书第一的天才,二舅是聪明的。

     聪明不光指他看了三天木匠活儿,就能学会,更是指,他懂得要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才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但这还不是二舅聪明的全部。

     一位长辈曾经对我说,一个人心里装着别人的痛苦,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痛苦就会削减很多。

     这位长辈,和二舅是同一代人。

     我发现他们那一代人普遍有一种更高级的聪明,或者说智慧,就是他们深深懂得,为他人付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一开始,二舅去生产队做板凳;

     生产队没了,就在村里给人做木工;

     去部队堂弟那儿,给士兵们做柜子桌子;

     再然后,为两个妹妹打家具做陪嫁;

     ……

     乃至领养了刚出生,却被两次遗弃的宁宁。

     二舅的一生,总是在付出。

     我们这一代人,对此是不解的。

     比如给宁宁买房,“掏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宁宁买了房子,却开心得要死,这就是中国式的家长,可敬又可怜的家长。”

     可怜吗,看看二舅得到的是什么?

     他早上给姥姥洗脸,晚上给姥姥洗脚,无微不至关照,换来宁宁成为全村最孝顺的女儿;他为村里人修电器,做家具,成为全村都尊重欢迎的人。

     因为付出,在村子这个小社会,二舅有他独特的存在感,成就感。

     他是一个残疾,但更是别人的及时雨。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教育,更多个人主义。

     经济独立,精神自由,不依赖谁也不被谁依赖,这当然没错,也很好。

     个人主义确实可以提供安全感,但是个人主义,解决不了我们需要“被别人需要”的价值感。

     因为人和人之间,并不总是交易。

     我们是人,是人就需要感情,需要别人关心,花钱买不来的那种关心。

     投之木桃,他人报以琼瑶,能救赎我们承受的苦。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说:

     “人最古老的需求之一是,晚上你未归家时,有人在那里惦念你。”

     宁宁是一个弃婴,是养女,二舅却愿意抱她回家,倾尽一切养大,为她置办新房……你说二舅究竟图个什么?

     不图什么,不过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罢了。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张桂梅校长。

     当年她自愿调往华坪中心学校,是为了远离丈夫病逝的伤心之地。

     但她数十年为边远地区孩子的付出,同样也帮助自己,完成了自我救赎。

     3

     好好活着,

     人生就有意义

     视频最后,衣戈猜想引用《棋王》里的句子,忍不住感慨,和为二舅遗憾:他本可以有更美满、更惬意的人生,只可惜造化弄人……

     二舅当然有他的遗憾。

     医疗事故首当其冲。

     还有和隔壁村那个已婚女人的热络,“几十年过去,故人故事,无疾而终,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

     但他拒绝沉浸在遗憾里,选择不再回头看,于是,二舅成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哪怕日子困苦艰辛。

     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吗?

     我没有资格来评价。

     就想起很多年前,看电视剧《士兵突击》。

     里面王宝强的一句台词,说得多好,“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那时我初入社会,并不理解。

     后来经历起伏多了,才悟出来一点。

     什么是有意义?

     该努力的你努力了;该争取的你争取了;得到过,失去过,梦想过,也放弃过。

     哪怕最后泯然众人,你赋予人生意义,人生就有意义。

     你不赋予它,旁人看着再舒爽的日子,一样过得寡味少盐。

     倒不如别人平凡一生,自得其乐。

     这就是意义,它只取决于你。

     二舅的残疾,伴随他几乎一生,在最开始自我治疗的那一年里,他还对治愈抱有希望,但很快,希望破灭。

     这个残疾,像是一个隐喻。

     它像不像我们人人都有的,那些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接受的一切?疾病,焦虑,人际关系,得不到,舍不得,和无可奈何……

     坚持下去吗?坚持下去吧,坚持未必有希望,但没关系。

     因为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有个网友说,二舅这样的人,我们周围有很多,如果不是衣戈猜想的视频,二舅不过就是生活中的某个远房亲戚。

     曾经有不甘,还是带着残缺,选择继续。

     你看,这不就是你和我?

     看多了电视电影的大团圆结局,如今,我更愿意去看真实的,有遗憾的人生。

     因为它跟我们,是如此相似。

     我们面对苦难,挣扎着活得像个人样。

     我们好好活,努力活,心甘情愿付出,也被别人需要,于是我们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好儿女,好父母,好伴侣,和好朋友。

     付出爱,也得到爱。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也是“二舅”。

     向每一个平凡的二舅,致敬。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