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二舅》背后,是某些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2022/7/28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66篇原创
前天《二舅》视频(点此观看)开始刷屏后,我陆续在一些微信群里看到评论文章。
呵呵,真是一点都不意外,和任何一次“励志热点”出现后的表现一样,越是受教育程度高、智识群体越多的微信群,对《二舅》越不感冒,抬杠越多。
聪明的他们总是有办法,从一个我完全想象不到的角度,去解读视频。
恰恰是普通人、普通学历居多的微信群,大家对《二舅》反而充满善意。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的留言里,我说。
杠视频的,来自某些知识分子奇怪的优越感。
今天谈点感受。
一个人学历越高,一般来说思考得越深,这放到专业领域,是好事,但是一放到公共讨论上,就麻烦了:
可能会过度解读。
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要美化苦难?感谢苦难?
《二舅》的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我没看出来有什么美化成分。
作者用11分钟的视频,基本如实呈现二舅的一生,致残的原因,谋生的艰辛,无疾而终的爱情,还有直到现在,依然和88岁老母亲相依为命的现状。
作者最后表达向二舅的敬意,也就点到为止。
哪里美化了?哪里又感谢了?
反倒是作者表达了对二舅一生不曾得志的遗憾,只不过,这一点二舅并未看重罢了。
我一个朋友说得好,他说二舅所做的一切,已经是在他那个境遇下,个体可以做出的最优解。
呈现二舅的人生,这不是美化苦难,感谢苦难,而是在他人的经历中吸取人格力量。
二舅要不要感谢苦难,那是他自己的事。
看完视频,我们更知道当自己面对苦难时,应该怎么做,才对得起自己,这就是视频的积极意义。
请问,有什么问题?
再比如,还有人质疑医保社保的缺席。
这就是可笑到姥姥家了。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只了解自己这一代历史的人,永远都是一个孩子。
这一次,让西塞罗说中了。
医保社保当然是好东西,不过你可知道,我们国家的社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
1986年。
为什么会那么晚?
观念是一方面,社会形态是一方面,而财力才是最重要的那一方面。
纵向来看,几千年来没有社保一说。
横向来看,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社保,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的数据,6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80%的世界最贫困国家人口,没有社保。
天上不会掉馅饼,社保医保,不是天经地义该有的。
按视频推测,二舅遭遇医疗事故的那一年,大约在1970年前后,没有社保是一件正常、普通的事。
我们现在有社保,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本就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
足够多财富被创造出来,才支撑起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哪些嚷嚷着不公平的人,不如你来给二舅发社保好了。
打嘴炮,谁不会呢。
其实上面两种说法,也还好了,最让我无语的,是有人说为什么不去反思造成二舅苦难的原因?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他们想反思什么。
一个国家在那一刻的现状,是之前许多年积累沉淀的结果,反思做得不足的,是不是还该奖励做得够好的?那这个话题说起来就大了。
打个不一定合适的比方。
就像你孩子要你反思,为什么你们家只有120平的三室两厅?怎么没有别人家的联排别墅?你怎么办。
你只能跟他讲,当年我们只有20平不到的筒子楼住,现在的三室两厅,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啊。
还有人攻击村里那个赤脚医生,因为他是造成二舅悲剧的直接原因。
这个医生该不该挨骂?是该打还是该杀?
如果你了解那段历史,可能会有更复杂一点的感受。
按照1965年卫生部做的汇报,当时国家高级医务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安排比例75%发放到城市,农村只占25%。
既要解决农民看病问题,又没有钱,也没有人。
怎么办?
按照政府的要求,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公立医院里,一批批只有小学文化、初中文化的卫生员经过简单培训,走向田间地头,成为那个时代的特殊人才:
赤脚医生。
《二舅》里提到的《赤脚医生手册》,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简单易学的医学手册,开始向民间普及,我妈妈当时就读到一本比《新华字典》还厚的针灸手册。
她不是赤脚医生,但是按照书里的介绍,她自学针灸给家人比如我外公、外婆用针,效果一直很好。
这些赤脚医生,有没有误诊的情况?
当然了,只经过简单培训的卫生员,怎么可能不犯错?而且错误会很多,二舅的残疾不过是众多医疗事故中的普通一例。
但是,我们是不是更该看到赤脚医生的巨大历史贡献呢?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婴儿死亡率、人口病亡率的快速下降,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
赤脚医生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赤脚医生制度受到联合国高度赞扬,许多亚非拉国家还组织过人员,来中国观摩、学习。
那有人要抬杠了,说既然这么讲,这个肇事医生是一点责任都没有了?二舅是活该残疾了?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吗?
说起来,我还真遭遇过医疗事故。
我们那个小县城,医生水平虽然比赤脚医生要好很多,但依然会有误诊。
30年前,因为医生误诊,把腮腺炎和扁桃体发炎弄混,在我的右边脸颊下面,留下一条本来可以避免的疤痕。
我现在会抱怨吗?不会。
而且越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我就越不会抱怨。
说起来,我们很多知识分子,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是很专业的。
但是一旦进入公共领域讨论,立刻就陷入“过度解读”的自我陶醉中。
他们不知道世间万物,皆有成本。
不知道任何问题的解决,只能是在当时的限制条件下,可以做出的最优解。
罗翔说,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则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有些人,恰恰沉浸在读书太多的傲慢和愚蠢里。
他们对中国广袤农村的认识,不过是节假日出游时,在高速路两侧看到的一张张黝黑的脸。
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不过是坐在咖啡馆里,讨论独角兽、A轮C轮可以带来的财富自由。
他们自诩“精英”,对普通人的苦难生活,有一种最好远离,唯恐脏了衣裾的防备。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说。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经历,就像是爬山,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越美,这本身当然值得追求。
但是,无论你接受到多高的教育,爬到什么位置,永远不要忘了,俯身下去看看。
看什么呢?看看二舅。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什么是历史的进程?
就是你今天之所可以接受良好教育,是因为在你之前,一代又一代,太多太多比你天资还聪颖的二舅,他们没有这个机会。
他们在苦难岁月里,依然乐观,积极。
是面黄肌瘦的他们,一点点建设,才有今天你可以满面红光的批评这,批评那。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