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这么卷,学历低的人如何突围?
2022/8/12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70篇原创

     1

     网上有句话很火,“人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我今天把它改一下,“人永远赚不到学历范围之外的钱”,我觉得改完以后更加成立了。

     因为认知还可以突破。

     比如你看了本书,或者经历了一个事儿,原来不懂的你懂了,原来错误的观念纠偏了,原来赚不到的钱,你现在可以赚到了。

     但是学历不一样。

     这年头,提升学历比提升认知难多了,特别是提升成名校,最好是国际名校,斯坦福硕士这种,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这辈子想都别想。

     看到这里有同学突然明白,知道我要讲什么了。

     对,前些天我发了一篇文章,是一名24岁的斯坦福学生(当然是中国留学生)咨询我关于工作还是创业的事。

     留言里有些同学对他的超高学历,表达了叹服和惭愧,说“看到了人与人的参差”,“人世间的悲喜真的不相通”……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

    

    

     我很理解这种“仰望”的心情。

     但我想说,“人永远赚不到学历范围之外的钱”,别人高学历就赚高学历的钱,你是低学历就赚低学历的钱,拿自己跟这种超级学霸去比,毫无意义。

     我这话讲的,可能会让人心里不舒服。

     但是反过来讲,好消息是:

     如果一个人的学历比你高很多,那么他不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你的竞争对手,往往是那些学历跟你差不多的人。

     这个道理,应该很浅显吧。

     就是越赚钱的竞争,门槛越高,比如学历就是一种门槛,在大投行大基金公司大律所工作,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来自普通学校的孩子。

     如果真有普通学历的孩子来上班,那么大概率,他已经跨越了学历之上的另外的高门槛。

     比如血缘。

     所以大家不要感慨,你们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有斯坦福,只不过这次碰巧,他出现在你的视野里而已。

     学历范围之外的钱,跟你本来就没啥关系。

     感慨个啥呢,对吧。

     其实,我读书那会儿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学历范围之外的钱,赚不了;能力范围之外的分数,也拿不到的。

     我读高中,学习排在全年级第3到第7。

     我永远不会去想,能不能冲一把,考个第1或者第2啥的,不会,想都不敢想。

     因为考第1那个家伙是个学神,每天不怎么做题,总分永远超出第2名20分;考第2的是我表哥,永远比第3多出10多分。

     就跟跑3000米,才跑了3圈你发现有个鬼已经领先大部队半圈了,怎么追?

     没法追。

     所以我只会盯着另外几个,跟我差不多的。

     如果天天盯着第1那个,我简直活不下去。

     2

     这个思维被我带到大学。

     我英语四级考了四次才过,我们那会儿是100分制,前三次考四级,我总是55,58,老差那么三五分,非常郁闷。

     有一天做真题时,我忽然悟了。

     对啊,听力!是听力!

     每次考试按照顺序先听力,再笔试,作为小地方来的孩子,我的英语听力非常差劲,再怎么听,其实根本得不了什么分。

     还把后面的时间白白耽误了。

     第四次考试我改变策略,听完前面几个简单题,后面复杂的听力题我直接放弃了,胡乱填了ABC提前进入笔试部分。

     能力范围之外的分数,我本来就拿不到好嘛!

     哎,结果真的及格了。

     所以啊,我们每次看到一些学神,千万不要把自己代入了,去跟人家比,除了自信心受打击,你什么也得不到。

     那么,面对牛人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呢?

     今天借着斯坦佛学霸的例子,我谈2点感受。

     你也可以看看,这2点感受,能不能成为你的收获。

     第一个就是人和人的能力,是互补的。

     坦白讲,当我刚发现来向我咨询的人,居然是个斯坦佛的硕士,我也很懵。

     你都斯坦福了,还有什么好问我的对不对。

     但是看完他发来的介绍,我就想对他说,小伙子,你找对人了:就职业规划这一点,对于写了500+篇职场文,接过300+个职场咨询电话的我来说,确实足够擅长。

     虽然24岁的他在专业领域已是人中龙凤,等到了我这个年纪,取得成就一定比我大得多。

     但是,他现在毕竟只有24岁。

     聪明可以靠先天,靠努力,但经验真的需要时间。

     你看,这就是人和人能力的互补性。

     国家和国家之间,有产业链条的分工;人和人之间,也是一样,也有你会他不会的东西。

     或者,他可以会,但是不划算的东西。

     所以,不管社会多么卷,学历低的人,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足够精,足够好,就是可以认识、帮助到那些看起来很牛的人,来完成自己的突围。

     想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就自信很多了?

     3

     第二个感受,叫做借鉴。

     来找我咨询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一次咨询都会成为我公众号的素材,我挑选出来的案例写成文章,是因为它们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对大家更有启发。

     比如斯坦福学霸那篇。

     学霸说他找到了高薪工作,但觉得没意义;想创业,又没有好项目好团队;想做投资人又没有启动资金。

     你看,是不是很熟悉?

     不管你是大学刚毕业找到工作,还是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干着没啥意思。

     你的处境和想法,跟他会不会很相似?

     不同之处,只是在量级上。

     他年薪百万,你年薪十万。

     他创业是找投资人融资百万千万,你创业是找亲戚朋友借几万十几万。

     但本质上,又有多大区别呢?

     那么我为他提供的建议,对你不也该有借鉴,有启发吗?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有个人,他的经历跟你一模一样,然后你把他的成功,直接复制过来就可以了,不会有,永远都不会。

     所以我们才要在别人的经历里,去寻找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

     你看到有人犯过错,你就不必再去犯一次了。

     那么你看到有人成功,那就拿来对比一下,你的此刻比起他的当时,共同点是什么?你这边是不是还缺了些什么?怎么去弥补?

     多做一点,你成功概率就提高那么一点。

     虽然很多成功有运气成分。

     但是运气之外可以总结的东西,你如果都总结到了,那么即使现在运气差一点,你到最后一定也能行,因为人的运气不会一直差下去。

     关于之前那篇文章,讲斯坦福学霸的那个,就聊到这里。

     总结一下,今天这篇我讲了3个事儿。

     首先,是大家放平心态。

     不要看到哪个学神就一惊一乍的,他的世界很大很美好,你的世界小一点,照样可以美好。

     然后是要懂得人和人,是能力互补的。

     做好自己的手头事,做精,做专,你有的是机会结识比你牛的人,成为他的员工也好,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也好。

     最后是,要善于从别人的经历里,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

     那种感慨人和人的差距好大啊,天上地下啊……的哀怨,大家以后不要再有了。

    

     我是格总,白天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晚上写原创公号帮到更多人,喜欢我的文章,就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吧~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