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人: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2022/9/8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79篇原创
1
那天和一个年轻的咨询者聊了很久,差不多2小时,这在我接受的咨询里非常少见,原因是他来电话并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解决一个困惑。
这个困惑就是,他为什么不快乐。
大家不要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普通家庭,普通学历,普通收入……什么都很普通,所以我觉得他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像他这样的人我们身边太多了,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是。
之前跟一个年轻粉丝聊天。
她也说,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起几百年前的普通人,甚至有钱人,要先进不知道哪里去了。
举个例子,古时候的有钱人,夏天再热也得忍着。
现在住城里的普通人,家家都有空调。
所以按理说,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大家应该很快乐才对啊。
可是,为啥我们现在那么不快乐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今天我想说一个,我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因为没有希望。
你们看有没有道理。
那天一边打电话,我一边就想起多年前看陈忠实的《白鹿原》,里面有这么一幕,有一年,瘟疫席卷白鹿村,家家户户都有人患病去世,更有一家六口人,在短短的几天内全部死光。
但这家最后走的女主人,却并非死于瘟疫。
书里这么写的,我摘出来:
“……埋葬毕哑巴弟弟的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躺在四壁皆空的火炕上疲惫憔悴默然无语,第二天天亮以后再没有醒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原来什么病不生也是可以死掉的。”
居然会这样?
我觉得答案是,身边亲人一个接一个无可避免的死去,安葬好亲人后,她孤身在世已经了无乐趣,生无可恋,即使没有感染瘟疫,精神也垮了,身体就自动死去了。
是的,因为没有希望了。
2
一个人会快乐,需要生活在希望之中。
我说的不是看场电影、吃个火锅那种短暂的快乐,而是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快乐。
现在学业重一点,总会毕业离开。
现在赚少一点,未来会多起来。
现在被人瞧不起,相信总有一天出人头地。
这些,就叫做希望。
因为有希望,当下的不堪就有了存在的意义,才能从千般苦万般愁里,砸吧出一丝甜味来。
我曾经跟你们分享过,很多年前当我还年轻,拿到这辈子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我有多快乐。
那年我毕业入职华为。
月薪5500块,扣完税和社保啥的,到手大概5000,不怕你们笑话,这真的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拥有这么大笔钱。
因为工卡里还有800元,可以在公司内部的商店自由消费,而且公司提供免费住宿,所以银行卡基本不需要动。
等第二个月工资一到账,我背着同事悄悄找了个银行柜台,把两个月工资整整一万元取出来。
捏在手里连数两三遍,一边数,一边笑。
是不是很搞笑?
你们看格总当年也这么土,这么可笑过。
我之前一直以为,我当时的快乐,来源于从来没有赚过这么多钱,后来慢慢懂了,其实并不是。
那些快乐,更多来自对未来充满希望。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家公司蒸蒸日上,知道自己努力干就会涨薪水,20来岁的人,一眼看去是满坡满谷金灿灿的稻子等着收割,只恨自己不能24小时连轴转。
要不然,1万块如果是裁员赔偿,我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
后来的经历,基本证实了我当时的乐观。
我要承认,我这份快乐有运气成分在。
那时候的中国,改开才不到30年,加入世贸才几年,还飞驰在国内城镇化、国外全球化的快车道上,经济发展一眼看不到头,房价也没正式起飞。
经历会影响人的看法。
所以包括我在内,周围走得近的同龄人,都不存在什么“不快乐”的感觉。
作为当年的小镇做题家,每一步都靠着希望苦撑,而每一次,世界都没有让我们失望,我还在华为的前同事们,现在不少已经混成国家代表,甚至地区部领导了。
3
运气这个东西,真是没办法的事。
巴菲特固然只有一个,但巴菲特本人也承认,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恰好出生在上个世纪美国经济腾飞,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年代。
也就是所谓“卵巢彩票”。
成为不了巴菲特,运气好点的中国人,也不少,比如身边比我大10岁左右的客户、朋友,只要不是出生农村,基本个个都有不止一套房,这是普遍现象。
这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
就是因为运气好,生得早了点。
我有个广州的朋友,挨边快50了,2000年在电力系统上班,月工资大几千,他老婆当时在金融机构。
那时候,第一批80后刚上大学,90后还在读小学初中,第一批00后才出生,广州那阵子珠江新城连个影儿都没有,天河的房价只有2000元每平出头。
而且房子没有限购,只有促销。
从2000年起,加上父母存款,他们在广州以一年一套的速度,一直买到2006年,当然,都是不到100平的小房子。
这是所谓眼光吗?
不是,就因为赶上了,手里有钱,房价还低。
这些陈年旧账,翻不得,翻开就是三个字:没道理。
所以现在的普通年轻人想要买套房,想要升职加薪,想要在疫情、经济下行、考研考公人数创新高……的重围下逆袭翻身,难度比之前大了太多太多。
难度大,希望就渺茫。
希望一渺茫,你说人还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内卷”、“躺平”这样的词流行,一开始我觉得是年轻人矫情,后来慢慢理解了,我20来岁时全社会还在烈火烹油地发展,所以我就是只夏虫,大家别对我语冰。
今天写这么些,探讨为什么那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感觉不到快乐,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不知道你们认不认可。
当然,我也不光写这个答案。
就像再好的年景也有人不珍惜,一次次把自己给作死;再差的年景呢,也有人沉得住气,小步快跑把日子越过越好。
任何时候,你总是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
我给大家看两张图片。
4
第一张,是我的签名新书里的寄语。

字是丑了点,“放弃幻想,降低预期,思想淡定,情绪躺平,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为啥说是“不败之地”?
意思就是你站稳了,千万别敌人还没来,就先自己趴下了,平时该干嘛干嘛,日子过着往前走,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小成本试一试。
有些年轻人靠着淘宝、微信、抖音、小红书赚各种奇奇怪怪的钱,我已经听到过太多太多。
如果你能赚到不少钱,一般来说不会不快乐。
第二张图是网上看到的。

你可能会说,格总,这个跟你平时说的不一样呀,你不是一直说要努力工作要鸡血要卷吗?怎么现在说“还是要优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
那我解释一下,其实不矛盾。
这个号是职场号,我当然鼓励大家工作要努力了,而且我还给你们讲了那么多方法、技巧,对不对。
但工作,永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
相比起工作的紧张、效率优先、和毫不留情,生活就要松弛就要有意思得多,我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工作上尽心尽力,其余时间该休息,该享受,就别委屈自己。
刚才说放弃幻想,因为幻想太虚无。
但希望还是要有,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建议大家,多读人物传记,让里面的人物成为你的精神坐标。
你当然成为不了他,但你可以试着,像他们那样在最艰难时刻依然拥有希望。
最后送你们一句电影台词: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火热上市,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扫描二维码,进知识星球&粉丝群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