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醍醐灌顶”的认知,其实没什么卵用
2022/9/27 11:59:26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84篇原创

     1

     行动才能改变你,

     而不是认知

     我每篇文章推送后,总会收到一些留言,说哇,文章好有道理,醍醐灌顶啊,整个人又学到了!

     每当这时,我就挺尬的。

     同学们,醒醒吧,一篇文章告诉你某个认知,改变不了什么,你了解厉害认知,知道厉害的做事原则,你还是那个自己,不会有什么变化。

     只有当你按照新的认知,去做当初的自己不认可,甚至不敢做的事,你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比如,我在粉丝群聊过一件往事。

     上大学时,我们学校在中国人民大学隔壁。

     当年人大东门外路边上,经常有办假证的(现在不晓得还有没有),有一天我和几个哥们在路上闲逛,很无聊,有人就问,你们谁敢去假装办假证的?

     他们都怂,我说你们太怂了,看我的。

     然后他们就在路边猫着,看我一个人杵在人行道上,有人过来我就迎头上去问:办证吗?清华北大学位证,各种资格证书,办证吗?

     一边问一边心里好忐忑,心想千万别答应啊,不然我怎么回答……问完几个路人,幸好都没搭理我。

     我很得意的走回去。

     这帮人纷纷点头,牛逼牛逼。

     当然了,今天来看这个故事相当中二,不过大家想一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看N本销售宝典,还不如学着去路边推销产品(别是假证哈)来得更快,对不对。

     认知的作用是什么?指导行动。

     你知道无数认知却没有行动,或者还是照老办法行动,那么认知最多就吹牛的时候可以装一装,过过嘴瘾。

     反过来只要你行动,不管成功失败,你都会跟之前那个自己完全不同。

     当然了,我更希望你照着正确的认知,去收获到想要的东西。

     一个人从20岁左右进入社会,不断摔跤不断掉坑,也不断努力成长,到三十多四十几,慢慢赚到钱,升了职位,也有一定社会资源。

     这些,靠的是一次次具体行动。

     好了,我从5年前就开始写公号。

     如果再写10年,你还在说“哇,醍醐灌顶!”

     那只能说明这些年里,你沉浸在看完文章就自以为收获的错觉里,毫无进步。

     这10来年里,不应该把你从我这学到的认知,拿去跟世界拼刺刀吗?

     2

     坚持如果很难,可以降低难度,

     但是千万别停

     刚才说到行动,很多人说我也会行动,但是那些能提升自己的事儿,看书,跑步,背单词……往往都得坚持才有效果,可是,我坚持不下去啊。

     嗯嗯,这个的确,我很理解。

     怎么办?

     今天我支一招,就是:

     在你不想坚持的时候,降低难度,让难度低到自己不再抵触,愿意把事儿做下去,那你就能一直坚持,直到成功。

     记住,千万别停。

     这是一位健身教练告诉我的。

     他说很多人减不了肥,主要是每次训练量的“门槛”啊,实在太高,太不人性了。

     如果每次去健身房之前,想想那么痛苦你都要思想斗争很久,那么迟早有一次,你会找个借口说服自己,“先休息一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过来,状态不好时如果你“放过自己”,减少运动量,只是例行公事去打个卡,简单做几个动作,你的压力不会那么大,就会更愿意去。

     等状态好了,重新恢复高强度就是。

     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意志不是那么坚强的人,别看,说的就是你,你现在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事儿,是不是很多都因为:

     太难了。

     一次难,不怕,怕的是次次都难。

     人的意志力是稀缺资源,很有限,每次你把它压榨一遍,要给时间恢复,你不恢复它,它就要报复你。

     报复的方式,就是放弃。

     说起坚持这个事儿啊,大家常常说“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你们知道这句话最有道理的,是哪两个字吗?

     很多人说是“日拱”,也就是每天都做,都积累,听起来蛮对。

     错了。

     最有道理的,是“一卒”。

     你每天都拱,但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或者说,不要每次都那么高,状态好就拱它个八卒九卒,状态不好,拱三五卒也行。

     再不济,“一卒”你总能完成吧。

     你看,只要不停,你就还是在坚持还是在努力,有时候你是冲在最前面的标兵,有时候你是一瘸一拐的伤兵。

     反正没有停,就不算逃兵。

     3

     你如何评价自己,

     就看你如何挑选证据

     当然了,我相信看到这里还是有人会说,我不行的,我这个人比较内向/胆小/粗心/急躁/迷糊/不自信/没毅力……所以我还是不行。

     而且,他们真的可以举出事例来证明。

     有粉丝咨询我,说“我一直都不怎么自信”。

     她讲了当初在大学宿舍,在工作单位的经历,听起来真是那么回事,最后说,是“鼓了好久的勇气”,才来找我咨询。

     电话这头我问,那么你咨询到我了没?

     她说是呀,这不正在咨询嘛。

     我说对啊,你想要咨询我,然后你去做了,也做到了。

     这是一个自信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儿呀,你知道有多少人想来问我,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吗?跟他们一比,你很自信了好不好。

     你们也看出来了,我是在帮她找“证据”。

     找什么证据呢?

     评价自己的证据。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是这么讲的,半杯水放在桌上,乐观者会说,太好了还剩半杯水;悲观者会说,怎么办只剩半杯水了。

     故事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事物。

     其实,不光对外界,我们看待自己也是一样,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事,你慢慢会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你会觉得,事实就是如此。

     我想说,不,并不是这样。

     你如何评价自己,完全取决于你找的证据。

     你觉得自卑,你就会去找自卑的证据;你觉得勇敢,你就会找勇敢的证据;觉得自己粗心,就会找粗心的证据……一边搜集证据,一边从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领导那里,得到反馈。

     所有的证据形成一个“证据链”,最后你对自己的评价,就“铁证如山”了。

     可是,这些证据,不都是你去找的吗?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带着目的,去找那些好的证据呢?

     我记得小时候,周围人对我的评价是“很聪明,但是很粗心”。

     的确,我成绩很好,很难的题我都会做,往往在一些简单题上,因为疏忽丢分。

     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评价自己。

     后来我参加工作,领导交办的每件事我都尽最大努力,做得又好,又快,还细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老天爷,我其实没那么粗心啊!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我要寻找好的证据来支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也许会犯错。

     但是,如果你总是去找不好的证据,来形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连做事的勇气都没了,这岂不是最大的错误吗?

     好好想一想,你人生中的好证据都有哪些吧。

     比如你现在就可以觉得,自己很幸运。

     因为证据就是:

     14亿人里,哇,居然是你看到我这篇文章啊!

     PS:

     最后营个业。

     我的新书《职场的逻辑》又签了2000个签名版,还是五折,29.9块包邮。

     大家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后点击“立即购买”,就可以下单签名版啦!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扫描二维码,进知识星球&粉丝群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