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招主播月薪5万:为啥有的人吃苦吃到死,有的人吃苦能逆天改命?
2022/11/3 11:59:0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594篇原创

     1

     最近网上看到一句毒鸡汤,不少人转发: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钱和爱的流向是什么,今天我们不讨论。

     苦都流向谁?是能吃苦的人吗?一个人之所以吃苦,就因为他“能吃苦”吗?

     要我看,毒鸡汤最爱用的方式,就是错误归因。

     如果你稍微用点心,到处都能找到一些人,因为之前吃过苦,能吃苦,现在已经不需要那么吃苦了。

     我随便说一个人,你们应该都知道。

     很多年前,有一个大学生。

     因为家里没有钱,就去给外国人做导游。

     有一个冬天深夜,因为打车钱不够,结束工作之后,他返回学校的路,有一半是走回去的。

     好不容易走回学校,结果宿舍大门紧闭,怎么也叫不开,大学生想着第二天还要当导游,为了省60块钱打车费,又从学校走回市区。

     他后来回忆:

     当时我掏出压扁了的面包和牛奶,边走边吃,边吃边想,我不能玻璃心,我必须扛住,父母种地受过的苦,比我多得多,他们没抱怨,我也没资格抱怨。

     走了整整一夜,走到市区天已大亮。

     他就继续带着外国人去逛兵马俑、大雁塔。

     许多年后再想起那个夜晚,他说,他印象最深的,只有满天星光和一路歌唱。

     这个故事不少人都听过,是最近网上很火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的故事。

     董宇辉能不能吃苦?太能了对吧,作为农村孩子他吃过的苦,他能吃的苦,可以说,比绝大部分城市的孩子都多。

     但是后来,苦继续流向他了吗?

     他的生活,一成不变的苦下去了吗?

     并没有。

     走红之前的董宇辉,23岁就已成为新东方当时最年轻的英语教研主管,更不要说现在,是东方甄选当之无愧的“当家主播”。

     要知道,新东方在招聘网站上公开招主播,开价是月薪5万到6万元。

     而董宇辉这样的现象级主播,收入可想而知。

     不是说,“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么?

     只能说,这些鸡汤看似熨帖,非常“金句”,其实背后毫无逻辑。

     如果你真信了,会把自己吃的苦,归咎到“我太能吃苦了”上面。

     而忽略掉背后真正的原因。

     2

     其实董宇辉吃的那点苦,算不了什么。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苦难。

     那天我还跟朋友聊。

     说如果给我们人类历史上的普通人,经受的苦难打分,最高可以打100分的话。

     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承受的苦,大概60分;我们父母那一代承受的苦,大概30分。

     而我们当代人承受的,最多就15分,都是小意思,真的。

     如果你觉得委屈,说我凭啥要承受这15分?那我的回答是,那些承受了100分的人,更有资格来问这个问题,好吧。

     而且,那些真正的苦,那些50分以上的,70、80分的苦,都是系统性的,属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那种苦,是“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那种苦。

     是身不由己的苦。

     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再看我们当代人的苦,除了因为疫情管控,其他都算是结构性的,努力足够多,就能改善生活,运气再好点,说不定逆天改命。

     这种苦不是苦,是机会好吧。

     你要是再稍微读过几本人物传记,就会发现无一例外,我再说一遍是无一例外,任何一个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吃过巨多的苦。

     而且往往是,吃苦越多,成就越大。

     政界,商界,科学界,文化界……太多了,例子我就不举了。

     所以标题那句话,是不是毒鸡汤,你心里不该有点数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吃苦越多,成就越大,那怎么解释我们身边的确有不少人,特别能吃苦,也实实在在吃过很多苦。

     可他们的命运偏偏像被“锁死”了一样,幸福遥遥无期,苦难看不到尽头。

     这是为什么?

     答案当然不是毒鸡汤说的因为“能吃苦”,而是别的。

     这里说下我的理解吧。

     3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认知出了问题。

     该吃的苦没吃,反而吃了很多不该吃的苦。

     比如在大城市,很多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路上,早上6点过就起床,下班回到家已经9点,10点,长期睡眠不足,娱乐时间就只有临睡前玩会儿手机。

     说起来很苦吧?

     你要是问,为什么不就近租房?

     绝大多数人的理由是,要住自己买的房子。

     因为非要住自己的房子,或者舍不得花钱租一个离公司近点的公寓,或者舍不得把自己房子往外出租,本来可以用来自我提升的大把时间,白白耽误在通勤路上。

     没有自我提升,这种苦,你就只能一直吃下去。

     再比如,因为工资太低,不少人利用下班时间去送外卖,或者跑滴滴。

     送外卖风里来雨里去,苦不苦?

     为了完成平台算法的时间要求,不得不闯红灯,甚至出车祸,苦不苦?

     跑滴滴忍受长时间坐姿,各种腰颈椎病,苦不苦?

     送外卖跑滴滴是把自己当做耗材,长期用最原始的体力去挣辛苦钱,没有任何资源积累,技能提升也非常有限。

     你的单位时间,就永远只能卖这么便宜。

     这种苦,就不应该吃。

     有这点时间,我建议你不如去考所在行业需要的证书,攀爬到更高阶的职位。

     去吃考证书的苦。

     或者学学剪辑视频,写文案,研究下内容平台的分发规则。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你,把原本平凡的生活用个性化的方式传播出去,日积月累,会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去吃学习这些技能的苦。

     还比如控制消费攒钱,很苦,就很应该。

     可是为了花一大笔钱买奢侈品,你天天吃泡面的苦,就不明智。

     为了减肥努力健身控制饮食的苦,应该;去买一大堆减肥药,吃上吐下泻的苦,就不应该。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

     你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去吃该吃的苦,就不得不吃那些不该吃的苦。

     有些人是不知道,有些人是太懒,最后“积懒成笨”。

     原因无非就是这些。

     4

     同样是苦,性质完全不同。

     我觉得有的苦是一根锁链,把你锁死在现状里,你离不开,也舍不得,慢慢失去思考能力。

     还有的苦,是阶梯。

     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看起来没完没了,挺烦。

     但是每过一关你都变得比之前更聪明,更清醒,更强大,也更多选择权。

     我在文章里经常说,好的东西,都逆人性。

     但是逆人性的,未必是好东西。

     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个任务之前,要仔细想清楚,这件事逆人性,可是里面的苦,我到底该不该吃?

     该吃的苦,绝不含糊。

     不该吃的苦,碰都别碰。

     为什么有一种说法,叫做“吃苦会上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为了自我感觉合理,很多人喜欢把吃的苦有多少,等同于这件事有多大的价值。

     而事实上,一件事有多大价值,跟做起来有多难,有多苦,是两码事。

     所以苦流向谁?

     答案有两个,一是流向了吃苦之前,不动脑子,瞎吃苦的人;二是流向了信奉毒鸡汤,逃避吃苦的人。

     而真正聪明的人:

     1,会观察事情的趋势,所谓风口;

     2,会计算成功的概率;

     3,会分析个人的优势;

     4,会思考最终的盈利模式;

     5,最后,会盘算自身的体力和脑力上限;

     然后小心翼翼,谨慎选择要吃的苦。

     这样的苦,才是我们最该吃的,能吃这些苦的人,流向他们的,都是越来越多的甜和蜜。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签名版)火热上市,点击下图5折购买

    

     扫描二维码,进知识星球&粉丝群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