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要警惕你的牛被坏人捐走
2024/1/20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604篇原创
1
这几天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不再大规模的强制要求核酸,甚至“非必要不核酸”。
再加上“新十条”发布。
看起来,似乎是要过去了。
这3年,时不时有人在后台留言,问我怎么看,尤其是问我支持清零还是放开,我一直没回答。
现在,防疫看似即将结束,真正的抗疫才刚刚开始,怎么看?
我今天作一个说明,以后大家别来问我了。
我先说好,下面的话不一定对,更不一定中听,你要是不同意,关上文章就好,不必动怒。
动怒对身体不好,影响免疫力。
接下来的时间里,免疫力可是个好东西。
2
话说疫情三年,所有人都背负沉重的压力,稍微有心,就可以看到。
比如我家楼下的小面馆,从疫情之前的一两年换一次招牌,到现在三个月一换。
我有时候路过都在想,既然你都知道上一家只开了三个月,凭啥你觉得你自己就能挺住呢?何必这么折腾做赔本买卖呢?
但是转念一想,心里又很凄然。
是,他们也许知道撑不了那么久,可是除此之外,又能干什么呢?跟西方福利社会不一样,我们的老百姓从来不觉得就该躺平,稍微有点机会,就想折腾折腾。
于是我常常停下脚步,进去吃下一大碗碳水,以表示对他们的微弱支持。
在我这样的微弱支持里,面馆一家家倒闭,我的体重也一天天只增不减,我发现:
这不过是一场事与愿违。
反正从很多年前,我就已经发觉,这个世界的运转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或者说,跟我希望的很不一样。
你现在支持的,可能是你未来会反对的;你现在想放弃的,可能是你未来求之不得的。
举个例子吧。
这届世界杯上,为了表达向国内女性不戴头巾的支持,伊朗球员拒唱国歌,得到大家赞赏。
单单来看这个举动本身,的确值得赞赏。
不过这个事儿,没法“连起来看”。
我当年在华为海外工作,伊朗这个国家,我恰好呆过差不多两年,而且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舞弊,德黑兰抗议示威出现骚乱的那几天,我恰好就在事件的中心,德黑兰。
虽然公司禁止大家讨论别国政治,好奇的我,还是悄悄和本地员工做了交流,特别是女员工。
这些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女性,对于头巾,没有一个表示好感的,甚至聊到最后,有人会悄悄给我开个玩笑,笑着举拳低呼,“Revolution(革命)!Revolution(革命)!”
那时候我很年轻,非常理解她们。
从个人的好厌来说,我当然站在游行者这边。
但是骚乱过后,有一次我坐出租车,跟一个白胡子司机聊起这个,聊到最后司机对我说:中国人,你知道吗?今天这些孩子反对的人,正是我们这一代曾经支持的。
这句话,真的石破天惊。
是啊,2009年,这一代伊朗年轻人反对的宗教领袖,宗教政策,乃至意识形态,不正是30年前,1978年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里,被上一代年轻人推举上去的吗?
如果这一代年轻人,自认为他们拥护的,是正确的一方?那么他们的父母呢,父母当年拥护的,不也是自认为正确的么?
所以,到底谁对谁错?
如果今天的伊朗年轻人,是对的,那么再过30年,他们的孩子会不会又重新站出来,宣布父母那一代,包括这些不唱国歌的伊朗足球运动员,干的都是蠢事?
我也不知道。
3
2009年,我离开大学校园才3年,我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完全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冲击。
走在德黑兰街头,路边像是中国城乡结合部一样的陈旧建筑,还有街上过时破旧的车辆,常常让我感到唏嘘。
如果我真诚的希望伊朗这个国家的未来,变得越来越好,那么,我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
年轻的我,大脑里一片混乱。
13年过去,2022,伊朗又一次走到历史的三岔口,何去何从,没人知道,我只知道一点,就是一旦这个国家陷入混乱,无论年轻人选择谁,最后的一地鸡毛,也是由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来承担。
伊朗究竟该走哪条路?
不同年代的伊朗年轻人,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也许1978年的他们是对的,也许2009年的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都不对,或者,都不全对。
一个国家的强盛,可能需要一系列药方,按照某个时间顺序,精准地服下去。
就怕你提出的,只是这副药方的一部分。
或者你的药方,服得太晚,或是太早了。
13年过去,我又去过很多国家,看了很多书,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特别是悲惨的糟糕的事。
当我飞回国内的机场,看着簇新的航站楼,和川流熙攘的人群,我会想起德黑兰那个老旧的机场,想起瓦尼纳克广场边的抗议声。
当过去几年,疫情还没开始时,我在国内飞来飞去出差,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一片蒸蒸日上,老百姓生机勃勃,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就会想起在伊朗,那个白胡子老司机的话。
所以,如果要说,这些年我学到什么。
那么我学到的就是如下两点。
4
第一,对于公共政策,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永远都有可能是错的。
我再说一遍,是“我”永远有可能是错的,单指我自己,至于看文章的你是对是错,那是你的事,我不了解你,我只了解我自己。
为什么我说,我永远可能是错的?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对工作的影响当然有,客户没钱,就影响销售;四处防疫,就影响出差,工作可以说是处于“低温运行”状态。
更不要说,我经常因为做核酸,寒风里一站就是大半个小时。
但这只是我自己。
我既不是医学专家,也不是社会学家,更没做过田野调查,我常年接触的无非是自己身边不到100个人,而且基本是同一阶层的人。
我有我的信息茧房。
所以,我没有这个能力去判断,如果放开或者继续清零,究竟哪个利大于弊。
的确,作为一个娴熟的写作者,不管我支持哪一方,都可以找到数不清的例子,来证明我的合理。
可是这样做,难道不违心吗?
所以,既然我永远可能是错的,那么,我就会小心自己的观念,“守脑如玉”,千万不要陷入一厢情愿和自我陶醉。
对问题一定要一个确切的答案,是人的本能。
但我情愿保持无知。
说得高级一点,就是让脑子里保持两种相反的观点,也不影响自己的行为。
而且我提醒自己,拥有一个观点是廉价的,真正宝贵的,是花费时间精力,去证实或者证伪这个观点。
再说我学到的第二个道理,就是:
一切好东西,都有成本。
我说的是一切好东西,包括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好东西:24小时自来水,电力,公路高铁基础设施,无线网络……当然还有医院。
也包括我们暂时还没有的,比如完全不核酸的自由。
我常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已经习惯了,就忘了已经拥有的好东西,背后是有成本的。
我们要知道,为自己利益去呼吁去争取一个好东西,是每个人都乐意去做的事,但是承受背后的成本,却是每个人都想逃避的。
就像那个著名的笑话。
“为什么你同意捐一百万给国家,却不同意捐你的一头牛呢?”
“因为我真有一头牛啊!”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看到互联网上,那些看起来正义又美好的呼吁时,总会保持警惕。
我总是会去想:
你张嘴就要的这个好东西,背后是谁在承担成本?是谁在付出努力?是谁在流血流汗牺牲?
特别是,呼吁的人,你自己捐牛了吗?
我做不到把牛捐给国家,但是,我不会要求别人去贡献他的牛。
评价公共政策的好坏,我的确无能为力,既然这样,我就对自己说,还是在我有把握的领域,职场,去写出更多好文章,去让读者受益吧。
让职场人得到启发,总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吧。
5
写到这里,我要说的都说完了。
如果依然有人问,作者你到底支持什么?
我的答案,刚才已经说了,“我永远都有可能是错的”。
只不过,如果你愿意捐牛给国家,我表示赞赏。
你的牛正好好耕田呢,忽然被捐给国家,你想要回来,我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而如果你打着正义的旗号,却只想捐别人家的牛,那就赶紧给我滚蛋。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签名版)火热上市,点击下图5折购买

扫描二维码,进知识星球&粉丝群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