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行业;第二,看老板
2024/3/31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683篇原创

     一个25岁的小朋友问我,年轻人该去啥样的公司?

     我说年轻人和年轻人不一样啊。

     如果你和我一个类型属于不安分那种,那我倒是可以讲下心得。

     如果你自认为很安分呢,我建议你想一想你到底多安分,千万别去了不该去的地方,自己呆着纠结想跑,又嫌沉没成本太高。

     总的来说,世界正越来越欢迎不安分的年轻人。

     如果我能给25岁的自己提建议,去啥样的公司,我会跟自己说一定要进对行业,跟对老板。

     这两个至少得满足一个吧,下面分别讲下。

     先说行业。

     和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大平台(比如国企)不一样,我25岁时偏爱发展快速的行业(哪怕公司小很多)。

     国企还得拼关系,不然就得给关系户提鞋。

     你能忍不?反正我不能。

     一个行业发展快,哪怕你进去是个前台,也能随着市场扩张去到很多子公司分公司,从前台干到行政专员,再到行政主管,更不要说核心业务部门,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工作强度大,导致你不得不极速成长。

     一般来说公司也会倾斜资源,所以收入往往比普通行业多得多。

     教培被一刀切之前,不少毕业生干个2年多年薪就能到三四十万,累是累,心头爽就有干劲啊。

     之前找我咨询的一个研究生小同学,领域是新能源车电池的一个组件,从地级市导师的三产公司被挖到一线城市做研发主管,年薪直接翻到八十万,毕业才刚第3年。

     这也是沾了行业的光。

     关于哪些行业增长快,大家一开口就是什么人工智能,芯片啥的,朋友们,我们不要去讨论那些够不着的东西好吗?

     讨论北京二环边的四合院和杭州西湖边的宅子,哪个住起来更舒服,这没有意义呀。

     对于一个25岁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你够得着的所有行业里,哪个发展最快,这个原则高于一切。

     行业的重要性所有人都在说,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嘴炮,平时说行业重要,轮到找工作了,还是更在意收入职位五险一金甚至离家近不近。

     因为当你做出一个决定时,你的家人,同学,朋友,你周围的和你一样普通的人们会提醒你,哎呀怎么收入这么低,哎呀怎么公司这么小……

     于是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做的决定,又收回去了,还是会选择当下更划算但长期更平庸的那个。

     这么讲吧,如果我25岁看中某个行业发展快,就连公司要不要给我交社保,我都无所谓的。

     公司交社保,那是普通职场人在意的事。

     要想出头就不能做普通人,再说一遍,要想出头就不能做普通人。

     不能指望中国经济发展了,自己跟着水涨船高。

     有人说“幸存者偏差”。

     对,就是要做幸存者,30岁之前想法就是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安稳这种事30岁后再考虑。

     40岁后吹牛喝茶,皆因30岁前加班如麻。

     行业第一,老板第二。

     接下来讲老板。

     都说公司的天花板就是老板,此话诚不我欺。

     行业如果行,牛逼老板可以把公司做上天,普通老板也不错,员工收入和成长稍差些也比普通行业过得好。

     反过来行业如果不行,普通老板可能就认命了,牛逼老板还能带员工东山再起。

     大家最熟知的比如史玉柱俞敏洪。

     教培如日中天那会儿新东方是行业top,一刀切后俞敏洪又带领剩下的人靠东方甄选起死回生,最近开始搞文旅。

     我这寥寥几句,背后是人家多少夜不能寐。

     所以老板如果不错,哪怕公司现在不行,未来也很可能行。

     这样的老板都有啥特点?简单说2点吧。

     一个是老板必须亲自带业务。

     不是说把生意交给职业操盘手就不行,而是为了增加业务成功率,资源就得投够,往往又只有老板本人才可以调动足够多资源。

     如果老板不亲自带业务,就会跟操盘手信息不对称,互相之间容易出现分歧,资源就调不动。

     反正我工作这么多年,那种老板守着老盘子,让职业经理人去做新业务的情况,跑通的极少极少。

     所以老板本人必须亲自带业务至少重度参与。

     比如看俞敏洪在东方甄选投入多大精力吧。

     第二是老板舍得花钱。

     哪怕冒着花错钱的风险,也要把钱花出去。

     花钱的本质是从社会买来资源,虽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买到,但不花钱一定买不到。

     所谓花钱还指舍得分钱。

     老板年年换劳斯莱斯员工天天吃糠咽菜的公司,我也没见过几个有前途的。

     如果你说我们公司不就这样?

     那你可以看看老板周围几个左膀右臂。

     高管换不起劳斯莱斯,换个7系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基层你爱留不留,但骨干必须留住。

     上面2点一个是业务能力,一个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和意愿,这2点具备不敢说老板一定能成事儿,至少概率会大不少。

     有人说还要看老板本人气度。

     我个人觉得这个分行业。

     老板气场十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to B业务肯定有加分,正面典型比如任正非王健林,反面案例比如下周回国那位。

     至于to C业务则完全不需要。

     理科生马化腾张一鸣谈吐上没啥魅力,不妨碍生意做这么大。

     搞笑的是投资人评价泡泡玛特的王宁,上市前说他“说起话来没激情,没感染力”,上市后“性格沉稳,话不多但都是精华”,简直了。

     还有说找工作要不要离家近的。

     如果公司不错但通勤太远,我认为你要做的不是换公司,而是换个离现在的好公司近的地方租房子,哪怕多花点钱也要把时间省出来。

     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什么,居然还嫌时间多,时间当然是拿去加班了,公司(行业)在高速发展所以你不应该时间很多才对。

     把时间省出来,拼命的承受老板的无情压榨,这是每一个有野心不安分的年轻人的自觉。

     只要身体能够承受,你能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学到东西,参与项目,拥有以后可以拿来吹牛逼(包括面试)的经历,老板的压榨越多越好。

     时间如果老板压榨不完,就自己压榨自己。

     无论主业的技能提升,还是自我成长,总之不要让自己停下来。

     更不要沉迷在一些奶头乐里。

     一个人变好还是变坏,都可以找到理由,区别在于你有没有勇气选择难而正确的事来做。

     差不多就讲这些吧。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签名版)热销中,点击下图购买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