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完李佳琦,明天还得交房租
2024/3/31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690篇原创
昨天我写了篇《这次翻车,李佳琦会不会凉凉?》,讲李佳琦翻车的事。
大家都知道李佳琦翻车的原因。
作为猪猪女孩们省吃俭用捧上神坛的顶流带货主播,当他说出“有的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好吧,有没有认真工作”的时候,翻车就成了必然。
客户嫌东西贵,你居然抱怨客户不努力?
所以无论如何,李佳琦活该挨骂。
这里我说的“无论如何”,意思是无论李佳琦讲的对,还是错,他都活该挨骂。
不过今天,骂完李佳琦之后,我很想讨论一下他说的话到底对还是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之所以我有这个想法。
是因为在昨天全网铺天盖地的讨伐里,我发现有一种声音占了主流,那就是: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你李佳琦是努力,但你的成功背后难道就没有运气?就没有偶然?
现在同样一个年轻人付出和你李佳琦一样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你那样的成功吗?
你是不是飘了?
这些指责没有任何问题,道理也不难懂。
成功背后当然并不仅仅是努力,“努力不一定有回报”,我同意这个说法。
但是,我不觉得这个说法有什么价值。
努力的确不一定有回报,这是一句废话,再说一遍,这是一句废话,废话的意思是这句话没办法拿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所以我对“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充满警惕。
我也承认“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我这个公号的价值观,不是去重复那些毫无指导意义的废话,来满足大家的委屈。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是找到一个可以指导行动,并且有勇气为行动结果负责的观点。
昨天我文章的留言里,有人引用罗翔的话,说罗翔也说了,他不相信“天道酬勤”。

我不知道留言的人想表达什么。
罗翔老师的确说过这段话,不过碰巧,这段话我也看过,所以我利索的就回复过去了。
因为罗翔的观点是一整套,而不仅仅只有前面那半段。
现在我在网上找到罗翔的原话。
完整的(注意,一定要完整)放在这里:
只是我个人呢,其实也不太相信天道酬勤,因为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啊,很容易导致人走向骄傲,或者是走向虚无。
因为当你成功的时候啊,你觉得是靠你努力拼搏得来的,你配拥有这一切,所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败的人。
但是当你努力最后依然失败,依然是一事无成,你又会陷入一种极大的抱怨,你会觉得天道不公。
所以我个人其实是一种什么情境,我其实个人更倾向一种悖论式的命定。
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是你决定不了,但是你自己一定要尽力而为。
95%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可能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事尽力而为,但同时要接受命运一切的安排。

这才是罗翔真正的,完整的原话。
那条留言我不敢说是有意的,但客观上的确是“断章取义”了。
罗翔的话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全是大白话,我这里就不补充了。
所以我想说,批评李佳琦没有任何问题。
但仅仅批评李佳琦,就完事儿,对于任何一个真的想改变命运的普通人(包括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懒惰。
无论李佳琦会不会凉凉。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该过的日子还得过,该交的房租还得交。
想到你要交的房租,和网上铺天盖地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不如想一想,李佳琦的努力,和批评者们所说的努力,也许不是一回事。
至少,像李佳琦那样一年直播389场,口红涂到嘴唇发麻发痛的那种程度的努力,我没有做过。
所以,对李佳琦的指责,不该影响到我们自己如何做事。
更不能因为路人说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就真的躺平不再努力了。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旅美学者薛勇,在谈到孩子教育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叫做:
“对外民主党,对内共和党”。
比如你家孩子在学校,被身体更强壮的孩子欺负了,你该怎么办?
首先,你要勇敢的站出来替他维护权利,要求对方道歉,要求校方和老师保证校园秩序,杜绝再次发生。
这就是所谓的“对外民主党”。
但仅仅要求别人是不够的,你还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锻炼身体,强壮自身,让别人根本就不敢欺负你。
这就是“对内共和党”。
顺道说一句,薛勇就是这么要求和鼓励他原本瘦弱的女儿的。
对外声张权利,对内奋起直追,这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如果把薛涌的话放到这次李佳琦翻车事件,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李佳琦说的话,就像是在学校欺负了你家孩子的那个家长,说,你孩子老被我们欺负,找找自己的原因好吧,有没有努力锻炼身体?
你当然会生气了。
但是作为消费者自己心里也要有数,对外批评李佳琦,的确应该,可对内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我真的努力吗?我是像李佳琦那样努力,还是动不动就摸鱼?
否则,取关李佳琦让他掉粉100万,勇气全拿来发泄心中愤怒。
说难听点,也是一种懒惰。
讨论到这里,再来看那句“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是不是就很讽刺了?
明明就是一句废话,还被不少人看做是解释自身处境的金句,努力之后没有成效,就干脆调转方向,放弃努力直接躺平。
这不就是罗翔说的“走向虚无”么。
积极的观点应该是什么?
是思考努力的赛道有没有问题。
是思考努力的方式有没有问题。
是思考有没有勇气去挑战更困难的任务。
就像罗翔说的,这5%我们可以决定的事,我们真的决定了吗。
连5%都没有努力去改变它决定它,抱怨那95%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签名版)热销中,点击下图购买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