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还一事无成的中年人出路在哪里?
2024/3/31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702篇原创

     正文之前,宣布一件事:我开始做直播了。

     从下周开始,每周的周一、周三、周四、周日,晚上6点半到8点半,在我的视频号上聊聊职场那些事儿,一次一个话题。

     一周四晚,晚6点半,这个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要照顾家庭,请大家见谅。

     第一场直播,就在下周一晚上6点半,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把直播预约起来。

    

     如下是正文。

     A君今年42岁,是我认识超过10年的朋友,他具体是我之前的同学还是同事还是客户,我不能讲,因为我们的共同好友也会看到这篇文章。

     A前些天来出差,和我聊到深夜很晚。

     我把和他的谈话整理一下,主要讲一下“40岁还一事无成的中年人的出路”这个话题。

     整个晚上的前半段,基本都是A的倾诉。

     他毕业于一个普通本科的土木专业,20年间换过四五份工作,倒数第二份是在珠三角一家大型日化公司的分公司做经营副总,后来公司出了变故,不得已去到一个做安防的公司,基层业务员(为防止个人隐私暴露,专业,行业我换成类似的)。

     A目前年薪20-30万,但这家安防公司已经摇摇欲坠,据说明年要过一个大坎。

     过得去就勉强支撑,过不去就完蛋。

     公司副总裁已经私下给不少亲信透露,有地方就赶紧走,不要等公司垮了再跳,行业职位不多根本来不及。

     其中一亲信跟他很熟,A才得知事态严重。

     A的状态可以说是当下这个经济大环境下,城市中产的普通现状了。

     但是最近他又受到新的刺激:

     当年的大学同宿舍同学,7年前跟老乡做电瓶车生意,越做越大,几个月前来A的城市开分公司,也见了面,让他亲身体验到跟对方的差距有多大。

     A最后叹口气:

     我都42了,感觉自己这辈子一事无成,也不知道前途和出路在哪里,这些话也就跟你说说,回到家里面对老婆啥都不敢说,免得她担心……

     A这种心理大家一定不陌生,关注我的都是职场人,你们谁身边没几个“40岁还一事无成的中年人”呢?

     兴许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是这么评价自己。

     但是,对此我有不同意见。

     那天晚上,我跟A是这么说的,我说你对比的时候搞错参照系了,当你说“一辈子一事无成”的时候,是把自己当做一个60岁就会退休的打工人。

     42岁到60岁,你只有最后18年的职场生涯,想要有所成就,这个时间的确不太够了,所以你才说“一辈子”。

     问题是,你的那个大学同学可不是打工人。

     人家是当的老板,当老板是没有退休这一说的,不是因为无法退休,而是因为人家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在为自己赚钱,所以根本不考虑什么60岁就退休这回事。

     很多老板,大的小的,七八十岁了还在工作非常普遍。

     你以为他很辛苦?并不,其实他非常享受。

     所以一定要比较的话,应该严格区分开2种不同的参照系:

     作为打工人,就应该跟周围同龄的打工人比,这么一比你会发现,周围打工的哪个不一天天累得要死要活还赚不了几个钱。

     什么高管,老板面前也卑微得跟条狗样。

     因为打工这条路本身就决定了,你赚钱的方式是通过公司。

     坏处是公司限制了你的资源积累,好处是公司帮你隔离了市场风险,所以最后你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那另一个参照系呢?就是当老板。

     如果是当老板的话,按照刚才的说法你完全可以工作到70、80岁,那么42岁就是一个完全来得及的年纪,因为你还有三四十年呀!

     你把剩余时间按打工人的来算,成就又跟老板比,这个对比本身就不公平。

     我讲完后,A想了想觉得还是有道理。

     当然了,他立刻问了我一个问题,我相信看文章的各位也会问这个问题:我也想当老板,但是风险那么大怎么办?

     我笑了。

     因为是多年好友所以我很不客气的回答他:哥们儿,你都已经这样了,你觉得你的人生还能更糟糕吗?(各位也可以问问自己)

     当然了,负债就不提了哈。

     咱们绝不负债,不搞什么资金杠杆,做个小老板一年赚个一两百万小富即安它不香吗。

     A看着我,表情有点惊愕。

     我对A说,所谓小富即安我跟你举个例子。

     我之前在华为上班,华为的任正非现在是商界教父,但是他创业其实也很晚,43岁,跟你现在差不多大。

     现在78岁的任正非当然非常牛逼,但是回到43岁那阵子,任老板也就是个普通中年人。

     当然我们可以说,他在军队里就拿过全军技术成果一等奖,非常优秀,但是再优秀,商业上的理解也就是个普通人,不然后来也不会被人骗去200万了。

     如果43岁的老任选择换家公司继续打工,还会有今天的华为吗?肯定不可能。

     所以选择当老板,是他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说白了,命运的齿轮在他43岁那年才开始转动。

     当然,华为今天做这么大,过程九死一生不说了,也赶上了通信市场爆发的风口,包括现在智能手机爆发的风口,华为的努力是事实,赶上风口也是事实。

     那好,2022年华为营收6000多个亿。

     什么大环境,什么国别,行业,地域这些我们通通刨开,大家都是40来岁的普通中年人,我就假设43岁的任正非比你牛逼一万倍,一万倍可能吗?其实不可能,人和人的差异不可能那么大。

     但是我们就这么假设,那你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当老板,等你78岁的时候一年营收6000万,是华为的一万分之一。

     不过分吧?

     往前倒推,那你68岁做2000万,不过分吧?58岁做1000万,48岁做500万,过分吗?

     不过分对不对。

     我说现在跟你讲这个,你可能不会信,觉得我在吹牛逼,那是因为你打工20年,“年薪百万就是收入上限”已经成为思想钢印,嵌入脑子里了。

     正因为年薪百万是收入上限,所以打工人才会热衷于消费,因为你的收入不能投入再生产。

     就是这样,48岁做到一年500万营收。

     先不讲什么行业什么利润率这些技术细节,就说500万这个营收,大差不差,这就是我讲的小富即安。

     那么今天,你站在当年任正非站过的那个人生关口,看起来你需要做一个选择,要不要自己去当老板。

     但事实上,你根本没得选。

     如果你是个高管是个中层,有一些行业资源搞点油水,我认为继续打工问题不大,但这些东西你并没有。

     你人生已经足够糟糕了,就像当年任正非。

     40岁了,没有什么行业地位,没有什么职位级别,基本上还一事无成的中年人,出路在哪里?

     这就是我的答案。

     不要想着60岁退休,而是以未来三十年四十年来着眼,一步一步开始试着去当老板,把身边可能接触到的资源,尽可能盘活,尽可能小成本的投入试错,去赚到第一笔钱,找到手感。

     无论如何,一定不是继续打工。

     因为打工这条路你已经走了20年。

     自己是不是打工这块料,心里没点逼数?

     而所谓的资源,就是可以带你入行的那个人,因为他,你不必把所有的坑都踩过一遍,所以找到那个人,把你的能力和靠谱证明给那个人看,才是最要紧的。

     想一想你那个做电瓶车生意的同学?

     我对A说。

     他其实只比你多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找到这么一个人,带自己入行。

     至于要付出多大代价花费多少心思,来让人家带你,那都是为了你的出路,必须要承受的事。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新书(签名版)热销中,点击下图购买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