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司的客户,发展成自己的人脉?
2024/3/31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708篇原创

     “如何把公司的客户发展成自己的人脉?”这个话题太大了,而且涉及到需要实际操作的经验,一篇文章放不下。

     所以我把它放到了今晚的直播间。

     我会结合10多年职场生涯里,我亲历过,见识过的事,把“客户变人脉”给大家讲透彻。

     大家赶紧预约今晚的直播,千万别错过,直播都是没有回放的。

     如下是正文。

     正文虽然和标题无关,不过也很有看头,而且,文末还有一个彩蛋。

     大家看这张图。

     是我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前几天出版社才邮寄给我。

    

     相比之前大陆的版本,这个封面看起来貌似要小清新一点,对吧。

     上一次新书出版,我说感觉很奇妙,这一次看到新书居然以繁体字出版,内心的感觉实在是……已经不能用奇妙来形容了。

     总之很爽就是了哈哈。

     今天聊起这事儿,是忽然想起好几年前几家出版社联系我,要帮我出书,结果我通通拒了。

     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为啥要出书呢,读者想看文章直接来我的公号不就完了?没必要让人家花钱呀。

     而且吧,虽然都是出版社帮我整理好书稿,但我本人也得亲自去审核,去做大量配合工作,有这点时间,我多写两篇新的文章不好吗?

     如今回头来看,很想送当时的自己两个字:

     SB。

     幸好在出版社妹子的怂恿下,我被推着往前走,一直到新书出版,然后发现有一本自己写的书,还是很不一样。

     比如说很多读者喜欢我的文章,之前只能向朋友推荐我的公号,现在可以买书来送人了。

     纸质书拿到手里的感觉,跟刷手机看文章分量还是不一样。

     再比如,不管是拍视频做直播,或者讲公开课对外做自我介绍,也可以带上书名。

     好歹出过书的人了,品牌力就强得多。

     我发现啊,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知识分子”的向往还是很强的,而成为“知识分子”的一个标志呢,就是得有一本自己写的书。

     同样的文字手机上看,哪怕我都写几百篇100多万字了,我还是个“写公众号的”。

     可是等出版成书,人家说起就是“作家”了,就不一样了。

     写到这里忽然感觉很羞耻。

     我这样的水平哪里够得上作家哟,不过无所谓了,别人爱叫啥叫啥吧,反正你们喜欢看我的文字我就很开心哈哈哈哈。

     今天聊起这个,其实是想谈个人成长。

     就说刚才出书这事儿吧,我觉得所谓成长就是,“觉得自己当初是个SB”。

     其实当初的想法,也不能说没道理。

     但显然短视了,格局低了,没有意识到出书这事儿对于个人品牌的作用,竟然有那么大。

     再后来我又听人家说,业内还专门有团队帮人出书。

     不光教你怎么写书,还提供资源帮你卖书。

     不但卖书,还帮你去拼各大网站的畅销榜。

     人家非常专业,能直接把一个有一技之长的素人包装成某某专家,某某老师。

     听说后我就觉得自己太土鳖了,人家孜孜以求的东西,我竟然满不在乎,哎,真的是。

     不过今天厚着脸皮把这段经历写下来,自认SB,也说明人的确成长了。

     其实这10多年一路走来,我真的是一阵阵啪啪打脸,太多太多次觉得自己是个SB。

     所以网上经常有新闻出来,大家有的站张三,有的站李四,只有我谁也不站,就一边看热闹一边等子弹再飞一会儿,哪怕错过热点。

     原因是啥呢,就是因为太多次打脸了。

     知道信息输入可能不够全面,今天的自己可能就是明天嘴里的SB,好歹也是个写作者呢,反复打脸它不丢人嘛。

     说起信息输入,这里再讲个事儿吧。

     你们都知道我第一份工作在华为,你们能想吗,在我离开华为之前,居然一直以为华为的工作是全中国最好的!

     我想的是,这份工作虽然辛苦虽然累,但是拿钱真的很多啊!

     这就是当初的想法,能想吗,是不是非常SB。

     其实人家华为一点都没有包装自己,可是作为毕业生,我入职之后整个人的信息输入基本90%以上都来自公司,来自项目,来自客户,来自领导同事。

     时间一长就信息茧房了,太可怕了。

     后来我跳槽,换行,尤其是开始做投资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公司,才发现我的天,社会上还有这么多容易来钱的路子。

     不靠关系不违法,细分领域10几个人的小团队做到营收上亿,净利几千万。

     能想吗?完全不能想。

     尽调的时候我看数据,都想加入进去了,那个时候再看自己当初在华为,真的太SB了。

     当然了这里必须澄清,我认为华为的工作也是非常好的,一般人想进还进不去呢,但是谈不上“最好”。

     那会儿我说最好,真的就是井底之蛙,SB了。

     我这个公号是职场成长号,不知道你们看完我上面讲的,有没有回忆一下,你忽然觉得之前的自己特别SB的一刻?

     可以是关于打工的,关于创业的,关于婚恋的,或者生活理念比如健康和卫生习惯上的,任何方面都行。

     任何一方面你意识到之前SB,那说明你在这点上就有成长进步,就有好的收获,那我要恭喜你。

     如果没有,往往不是因为你的认知完美。

     只能说明你太高估自己了,太喜欢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里,或者对某些错误观念太深信不疑了。

     最后再讲一个小事儿吧。

     前段时间我因为要早起晨跑,不得不早睡,慢慢就养成了早睡的习惯(其实也不早了,11点之前吧)。

     有个朋友就问我,说我也想早点睡觉,但是试了好几回总是睡不着,我觉得早睡这事儿还得分个人体质吧,我可能就是晚睡的体质,你觉得呢?

     我说大哥,我一个几十年的老夜猫子都可以早睡,你当然可以了。

     其实早睡的秘诀在于早起,你拿3天来定好闹钟,强迫自己6点钟早起,最多当天中午可以午休20分钟,其余时间不准睡觉,你看你能不能早睡。

     记住,坚持3天就够了,一定要坚持!

     过了几天他回复我,我办到了,早睡早起太香了,当初还以为跟体质有关,现在才发现太SB了。

     文章最后的彩蛋,是一个有奖竞猜。

     今晚直播间,我会推出一门全新的职场课程。

     主题是关于职场沟通,一共15讲,就15个职场里最常见的场景,专门教大家怎么沟通。

     包括怎么面对领导的批评,怎么面对同事的甩锅,怎么拒绝同事推活儿,怎么要求老板涨薪水……

     包括对场景的理解,还有具体的话术示范,方便你直接抄袭使用。

     现在,我的朋友圈里正在搞有奖竞猜。

     猜对的同学,我把这门付费课程免费送给你!

     下面图片就是我的私人微信二维码,大家添加进去,然后赶紧看我昨天中午12点发的朋友圈,参与竞猜。

     再说一遍,是昨天中午的那条朋友圈哦!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