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和错的人结婚?
2024/4/1 格总在人间

     这是 格总在人间的第713篇原创

     上周直播间专门讨论了:

     “35岁职场人如何规划未来10年?”

     立刻有年轻的朋友给我留言,格总,能不能聊一聊24到35岁的呢?

    

     这就给大家安排上,明天晚上6点半,直播间的话题就是:

     24-35岁如何规划职场生涯?

     我准备了精彩的PPT,给大家聊点干货。

     直播没有回放,所以大家千万别错过,点击下面预约按钮,我们明晚直播间见!

     如下是今天的正文。

     我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听过身边太多男女对婚姻的懊悔。

     但是今天不谈婚姻,或者说,不止谈婚姻。

     我们谈谈人生的选择。

     看完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你会和错的人结婚,也会明白为什么你总会做出错误选择,还有,如何才能把选择做对。

     很多时候我们回忆起当初的某一个决策,或者某一个动作,经常说“要是当时我不走A这条路,而是选择B路就好了”。

     没错,我也说过这句话。

     有时候,我回忆起10多年来职场里的点滴,我想说如果用现在的视角去看,其实选择还可以更多,更聪明,收获更大。

     可是如果诚实的回忆,我会不得不承认。

     承认回到当初的那个时点,我的决定已经是在“综合了已知所有信息”之后,可以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因为当时的我,并不是今天的我。

     我是这样,你们一定也是这样。

     人的选择怎么来的?

     不管什么人,选择一定是由了解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两方面构成。

     价值判断先不提,如果你得到的信息没有变化,回到过去,你的选择也不会有变化,命运的齿轮依然不会转动。

     所以,与其在技术细节上懊恼,不如诚实的(再次出现这个词)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说如果,要做出一个不同的B选项,在那个时点,你必须了解到今天的你知道的哪些信息,才足够?

     我的答案是,“前瞻性”。

     周围人在做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周围做成过的那些人,当初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成的?此刻的他们又正在做什么?

     对于一个发展正常(或者叫缓慢)的领域来说,了解到周围做成过的人的行为,你大概就已经具备一定前瞻性了。

     比如20年前看到香港房价,去深圳买房的人,这叫基于地域的“时光机”。

     15年前看到国外互联网的风起云涌,回到国内创业,赶上国内互联网第一轮大发展的人,这叫基于产业发展的“时光机”。

     不需要什么学历,知识,背景,绝大多数前瞻性不靠什么洞察,看到了你就知道了,知道了去做就容易做成。

     当然,时代发展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每一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变得没那么慢了,大家对于信息的获取正在逐渐趋同。

     这时候比的,更多是价值判断或者说认知。

     诺基亚被苹果淘汰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我一个朋友,我最近才知道他当时和两个团队都走得很近。

     前不久他跟我讲,说那会儿当诺基亚的团队还在讨论手机怎么设计,才可以更耐摔时,前来交流的苹果工程师讨论的重点却是苹果的美观,至于屏幕会不会摔碎并不重要。

     这里的认知区别在于:

     诺基亚还在注重手机的功能和耐用程度,苹果已经把手机看做是一种对审美有追求的工艺品,来思考它的设计了。

     在苹果的构想里,面对一件价格昂贵的工艺品,用户摔碎手机屏幕做出的反应不应该是“为什么这么不经摔?”而应该是“为什么我这么不小心?”

     正是因为屏幕的脆弱,才体现了工艺品的精致和稀缺(昂贵)。

     最赚钱的商业模式,是对消费者的PUA。

     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苹果在满足用户需求上,比诺基亚领先了一整个时代的事实,至于身躯巨大的诺基亚即使理解,也无法转身,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这就是关于选择的两点提示。

     一点是信息,另一点是价值判断(认知)。

     我个人认为在相对低层次的竞争里,可以认为大家的认知是雷同的。

     人和人对于某一件事的反馈更多取决于信息的多少,和稀缺程度。

     比如说求职。

     你之所以找不到好工作,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不知道还可以去那里,用那样的方式来找。你知道了,你就能做到,就这么简单。

     再比如婚姻,我们假设同一阶层认知接近。

     你的错误并不在于当初要不要选择对方,而是,你有没有让自己认识更多可能的人。

     从而增加信息输入,和选择的多样性。

     许多悲剧的发生,恰恰是在还没来得及认识足够多人,并且通过对方的反馈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就匆匆做了决定。

     而在更高层次更复杂的领域,比如商业,信息尽管也非常重要,决定结果的还是人和人的认知。

     真的就像马云说的“从看不到,再到看不起,再到看不懂,最后看不见”,别人当初对你高攀不起,后来一骑绝尘将你甩在身后,这背后是人家一出手就高你一等的价值判断。

     张一鸣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和人的唯一区别在于认知”。

     之所以平时我们都在比拼学历,比拼资历,证书,职级,还是因为大家层级差不多,所以认知都差不多。

     看不见的认知谁也不比谁高明,自然拼看得见那些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小故事。

     前几天我看段永平的专访,他说他们当初给手机“oppo”取名的时候,花了很多钱,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做名字的语音调查。

     也就是说,当这个手机品牌来到别人国家的时候,要让普通人读起来都不违和,朗朗上口,这样才可能好卖。

     最后他们选择了“oppo”。

     来看oppo今天的国际化,段的团队当初认知已经达到怎样的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是正文。

     下面我通知一件事,我上周新推出的职场课程【职场经典场景沟通课】还有最后2天,就要涨价了。

     目前的价格是69元。

     到这个周四中午12点,会涨价到99元,还没有下单的同学请尽快完成下单。

     这门课程,专门解决职场人“沟通”的问题。

     我结合过去10多年职场生涯亲历的种种体验,和曾经有过的300多次咨询经历,选出职场里最常见的15个沟通场景。

     每一个场景,拍一讲视频专门分析。

     每一讲都从人和人的关系开始,到沟通的底层逻辑,到错误示范,再给出正确的沟通思路,表达公式,乃至可以直接照搬的话术。

     再说一遍,可以直接照搬的话术。

     这是【职场经典场景沟通课】最大的亮点。

     课程里15讲,分别是:

     1、如何跟老板提涨薪水?

     2、被领导安排非份内工作,如何拒绝?

     3、当老板批评时,如何应对?

     4、如何汇报工作,容易获得老板认可?

     5、如何向老板提出不同意见,体现自身价值?

     6、如何夸奖老板,获得好感?

     7、老板表扬时,如何应对更加分?

     8、面对越级领导,如何沟通比较加分?

     9、跟老员工初次合作,如何得到接纳?

     10、内向的人如何跟同事沟通?

     11、如何拒绝同事的推活儿?

     12、如何面对同事抢功劳?

     13、如何面对同事甩锅?

     14、如何赢得跨部门同事的配合?

     15、如何组织跨部门的活动?

     当你掌握了这15个经典场景的沟通方式,你就进入了职场沟通的快车道,你会得心应手地输出情绪价值,让领导对你“又惊又喜”,同事对你“又爱又敬”。

     可以说这门课,就是一份职场沟通的SOP。

     这门课含金量很高,但我希望它尽量超值,因为我知道我的读者里还有很多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也有经济不那么宽裕的职场人。

     所以课程最开始的定价,是69元。

     但是等我把课程做完,团队看了之后,他们对此意见很大。

     他们认为就算是119,169,课程也值这个价,于是妥协之后最后的定价,是99元。

     只不过,为了给大家足够多的反应时间(很多人不是在第一时间看我的文章),99元的价格,会在这个周四才生效。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1月23日中午12点,课程价格都是:

     69元。

     如下是购课链接,现在点开,即可下单。

     再说一遍,69的优惠价格,只有最后2天了。

     我建议你不要再等。

     因为我还为学员准备了专门的学习群,下单后,你添加(课程页面上的)助理子源的微信,他会拉你进专门的学习群。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往期话题

     你们小看三胎政策了,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35岁之后,不太建议你再进大公司

     人在低谷时应该做的3件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格总在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