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啥?这是画家的笔袋?| 孙英宝
2022/12/27 13:00:00 未来光锥

     2022年11月20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41期“自然之美:变化与永恒”演讲现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科学绘画师孙英宝带来演讲:《大自然真实而永恒的记录——植物科学绘画》。

     孙英宝演讲视频:

     以下为孙英宝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孙英宝,一名植物科学绘画师。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植物科学绘画,大自然真实而永恒的记录。

     什么是科学绘画?

     那么说起科学绘画,大家会比较好奇:科学绘画师和一般的绘画师有什么区别呢?先给大家看几幅我绘制的画。

    

     左:胜峰工蕨(工蕨科);中、右:湖北灯笼蕨(灯笼蕨属) | 孙英宝供图

     这是植物科学绘画的墨线图,画的是蕨类植物化石的复原图。左边是4亿年前的胜峰工蕨,右侧是3亿多年前的湖北灯笼蕨,中间画的是它整个植株,右边是它植株上的一个孢子叶的放大。古生物化石对于古生物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了解现代植物从古到今的演化过程和路线。

     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画,也是墨线图,画的是现在的植物。

    

     左:紫斑牡丹(芍药科);中:泰兰(兰科);右:直立霜泪花(鸭跖草科) | 孙英宝供图

     第一幅是芍药科的,叫紫斑牡丹,我国的特有种。这幅图可以看到,紫斑牡丹嫁接在芍药根上的生长状态。中间这幅图是兰科的一个新种,叫泰兰。画面中,我对泰兰的整个植株和局部生长器官进行了解剖和放大,请注意,科学绘画图上是有比例尺的,所以它还具有鉴定功能。第三幅图是鸭跖草科的直立霜泪花,因为植物太长了,所以整个植株是折叠后展现的,而且要把所有部位在同一个画面呈现 ,每个剖面也标注了比例尺。

     再看看一组彩色图。第一个是菊科的,叫黄花蒿,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屠呦呦先生就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第二个是木棉科的,叫榴莲,是一种热带的水果,又臭又香,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第三就是榆科的榆树,很多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在每年的春季会吃到由榆树做成的各种美食。

    

     左:黄花蒿(菊科);中:榴莲(木棉科);右:榆(榆科) | 孙英宝供图

     下面也是一组彩色的图,第一个是兰科的大花杓兰,非常漂亮,但它的漂亮很有迷惑性,会欺骗昆虫,后面我也会讲到它如何欺骗昆虫。中间是芸香科的橘,它的皮是制作陈皮的主要原料。第三幅是茄科的甜椒,这种植物是一个美味的香料植物,在西餐中经常被使用。

    

     左:大花杓兰(兰科);中:橘(芸香科);右:甜椒(茄科)| 孙英宝供图

     看完了我画的,再看两组国外的科学绘画。这些是国外绘画师比较早期的博物图,大家会发现内容特别丰富,上面还标有数字,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鉴定和标注,让大家认识和了解植物生长的特征。颜色方面都特别真实、特别丰富,而且对植物的整体和局部都进行了完美的展现。

    

     左:罗汉松(罗汉松科);中:长白松(松科);右:欧洲冷杉(松科) | Fl. Deutschl. Vol. 1 t. 22,27,24

    

     左:红石楠叶佛塔花(山龙眼科) ;中:金鱼草(玄参科);右:南洋杉(南洋杉科)| 《The Bible of Flowers》P163 P60 P135

     其实,科学绘画最早就是从博物绘画延伸出的一个分支,专门用于科学研究。

     很多人经常会问我:科学绘画、国画和博物绘画,到底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就以几种裸子植物不同风格的画,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区分。

     下图中最左侧是一个科学绘画作品,是我绘画的油松,我把植物的主要生长器官,果实、球果、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等结构,都进行了科学、美丽的展现,并且标注了比例尺。中间是国画,对植物是纯艺术性的表现,它主要展现画面色彩的渲染效果。第三幅是博物绘画,主要是画单独的一个结构、一个部分,记录和展现了植物的外部形态和颜色,但是它缺少比例尺,所以还是缺失了科学鉴定的功能。

    

     科学绘画与国画、博物绘画的区别:以裸子植物为例 | 左:孙英宝供图;中:金成哲绘画;右:《Alpenpfl.》vol. 2. t. 86

     也就是说,科学绘画是科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不仅可以科学、客观、艺术、真实而完美地展现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还可以记录和表现植物,是认识植物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科学绘画师的作画工具

     科学绘画的绘画工具也很有特点。

     首先,科学绘画师的绘画平台与其他的不一样。平常可能会看到画师可以竖着画,有画架,也可以挂在墙上画等等,但是科学绘画师还是要求画台四平八稳。为什么要四平八稳?因为在绘画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器械,平整的桌面上可以放置立式解剖镜的设备、画纸等等,方便在绘画过程中,完成不同线条效果的绘画。科学绘画的线条很讲究技法,而这个技法主要是靠肘、腕去完成的,所以四平八稳的地方,画出来效果最好。

    

     科学绘画的线条很讲究技法,而这个技法主要是靠肘、腕去完成的 | 孙英宝供图

     另外一个,科学绘画的绘制工具也有点不同。下面我来揭秘一些科学绘画师的笔袋。

    

    

     科学绘画家的笔袋里有啥?| 孙英宝供图

     科学绘画的使用工具大概有两类:绘图工具和解剖工具。

     绘图工具主要就是笔、尺子、橡皮这类。最早,我会用上图左侧这种蘸水笔,就是蘸钢笔水的笔,但是蘸水笔总是容易坏,还容易堵,所以后来为了使用的方便和快捷,我就改用针管笔了,节省了很多涮笔、擦笔尖的过程。无论是蘸水笔还是针管笔,都分不同粗细,用处也不同。一般最细的,主要画毛被这类特别细的线条,第二细的是画一般的线条,第三个用来画粗的线条。

     解剖工具会涉及到刀片、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等等,这类工具一般画师很少用到。

     科学绘画的用途

     植物科学绘画现在是一个濒危学科了,但是其实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首先,植物科学绘画可以辅助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当科学家的研究著作要发表时,植物科学绘画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说明资料。同时,植物科学绘画可以用于科普、传播植物的知识。而且,植物科学绘画在教学上也非常重要,对博物学、本草学、自然教育,尤其是对辅助植物分类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最关键的,植物科学绘画可以真实而永恒地记录以及解读植物的形态。最后一个,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科学绘画是很美的,所以对孩子和成人都能起到一种美育的效果。

     尤其是在辅助科学家工作这块,植物科学绘画的意义很大。中国的植物学方面研究,有几个大部头的著作,例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这两个著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对我们国家整个的植物学科的研究都很重要。还有一些地方书的植物书,辅助了我国的农业、林业、牧业、果蔬业、园林等等,只要跟植物相关的领域或者行业,这些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植物学的专著,会详细介绍植物名字、用途、产地等等重要的信息。除了文字信息,这些著作里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绘画,可以把研究内容非常形象地展示出来。

     对研究古植物的科学家来说,科学绘画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把平面的化石,进行立体而完美的展现,这个是相机做不到的。其实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现在相机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费劲地去绘制科学绘画呢?

     结合下图,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以银杉举例,第一幅图是用仪器拍的银杉的照片,它可以把整个银杉的形态、颜色,包括后面的生境等等,非常快捷地记录下来,但是拍摄者大部分都不具备植物学知识,不了解银杉的生长结构和它有特色的地方。而右边的科学绘画,是经过科学绘画师头脑的认识、解剖、理解后,呈现出来的内容。在同一张纸面上,能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展现银杉的各个器官,还标注了比例尺,所以具有鉴定功能,相当于给植物量身定做了一个身份证。

    

     科学绘画与摄影的区别:以银杉(松科)为例 | 左:徐克学摄影;右:孙英宝供图

     科学绘画背后的科学故事

     我刚从事植物科学绘画的时候,也觉得挺无聊的,植物毕竟跟动物不一样,也不会蹦也不会跳的,你没法跟它交流,但是后来,通过长期地跟科学家打交道,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我发现——打开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首先要意识到的一点是:植物也是生命,而且很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作为植物科学绘画师,我经常会画到植物的花,花的颜色、形状、香味非常多样,但我只是观察到花的形态,跟科学家交流之后,才理解它们为什么长这样。植物的花的形态,跟很多动物尤其是昆虫,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

     例如,下图中唇形科的短柄野芝麻,它的花在开的时候像张开了的口一样,底下还会有突出来的一小块,是给昆虫的一个落脚点。有种熊蜂很喜欢这种花,落在花上后,就会去吸食花蜜,但是在它吸食花蜜时,后背就会粘上很多雄蕊的花粉,等它飞到另外一朵花上,就完成了一个传粉的过程,同时熊蜂自己也能饱餐一顿。

    

     短柄野芝麻(唇形科) | 《Botanische Wandtafeln》t. 2

     无花果樟科这一类的闭花,它的花是隐藏在无花果内部的,生长在内壁上。因为这个特点,无花果和榕小蜂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共生关系。榕小蜂非常小,会在无花果内部繁衍。雌蜂成长为成蜂之后,就会从无花果顶部的通道中钻出来,这时候它身上沾满了雄花的花粉。等雌蜂钻进到另一个无花果中,就把花粉带进去了,完成了传粉。而且,进入到另一个无花果时,雌蜂不仅完成了传粉,同时还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因为雌蜂会在另一个无花果里遇见雄的榕小蜂,交配后进行产卵,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无花果和榕小蜂的生命,也就在这样的行动中得以延续,非常神奇。

     除了昆虫,鸟类跟植物的关系也很密切。蜂鸟非常小,有好多植物会借助蜂鸟去传粉。蜂鸟的嘴是长长的,大家注意看,花的形状也是管状的,所以蜂鸟用嘴吸花蜜时,雄蕊的花粉都粘在嘴的基部,等它去下一朵花吸蜜时,就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传粉过程。

    

     蜂鸟吸蜜 | Flickr,Ekaterina Chernetsova (Papchinskaya) / CC BY 2.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除了昆虫、鸟类之外,也有其他动物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例如壁虎,又称守宫。守宫跟守宫花也是一对非常完美的搭档。在自然界里,守宫会去吸食守宫花的花蜜,因此也能帮助守宫花传粉。有的守宫花成熟、结果之后,守宫还会吃它的果实,就把种子吃进肚子了。过一段时间,种子会跟着粪便被排出来,也因此得到了传播。

    

     守宫吸食花蜜 | Wikimedia Commons,Brocken Inaglory /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还有一种桔梗科的蝮齿花,是针对蝙蝠量身生长的。这花是黄色的,长长的花冠,晚上蝙蝠会吸食它的花蜜,雄蕊的花粉会沾它一头,跟着它去到另一朵花传粉。

     还有的植物,会引诱、甚至“欺骗”昆虫。刚刚讲到了杓兰,开花后,它会散发一种香气,这种香气会吸引熊蜂。熊蜂来了之后,会从入口处钻进去,但钻进去之后就会掉入杓兰的囊状口袋,要想出来,只能从杓兰预设的线路走,而在这条预设的线路上,就一定会粘上一身的花粉。熊蜂出去后,又可能会掉入另一个杓兰的“陷阱”,不知不觉地就替杓兰完成了传粉工作。

     还有另外一种角蜂眉兰,也会设置机关。这花长得特别神奇,很像角蜂,花长到一定程度后,还会散发出雌蜂的味道,雄蜂被吸引来之后,它就会误认为这是雌蜂,特别兴奋,就想进行交配。好多蜂类在交配时,雄峰会把雌蜂抱走,但这个时候,雄峰抱着长得像雌蜂的角蜂眉兰,左晃右晃都抱不动,反而在晃动过程中沾了一身花粉。过了一会儿,雄峰觉得没希望了,走了,如果又被下一朵角蜂眉兰吸引,抱着花晃动,雄峰身上的花粉会碰到柱头,就完成了传粉,非常有趣。

    

     角蜂眉兰 | Flickr, Miltos Gikas / CC BY 2.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这是科学绘画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它不仅是记录植物,更是把植物进行解析、甚至解密,把植物的生存智慧、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诠释。

     但是正因如此,这个学科牵涉到很多的内容,很复杂,从事这个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濒危学科了。不过,近些年,在我们把科学绘画和博物学、本草学、自然教育等很多领域结合后,科学绘画这个学科也有了一些起色。

     现在,大学里是没有科学绘画这个学科的,一般都是老师带徒弟的形式传承,我当时也是有三位老师带我。很可惜,现在这个领域的人少,能带徒弟的老师也不多。所以,为了推动这个学科的发展,我花了15年时间,在王文采院士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之下,编写了一本教材《植物科学绘画:从入门到精通》。欢迎喜欢和感兴趣的年轻朋友加入进来,我们一起学习科学绘画,一起更深入地挖掘科学绘画的功能和应用。

    

    

    

    

     >>左右滑动查看<<

     《植物科学绘画:从入门到精通》 | 孙英宝供图

     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学习大自然,然后用一支画笔去记录大自然,科学绘画是大自然真实而永恒的记录。

     感谢大家!

    

     演讲嘉宾孙英宝:《大自然真实而永恒的记录——植物科学绘画》

     策划/编译:吴欧

     作者:孙英宝

     编辑:小贩儿

     排版:尹宁流

     向“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回复【演讲】,或者点击菜单栏【演讲】,即可看到更多科学家演讲。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iscientist@guokr.com

    

     欢迎填写调查问卷,支持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跳转到下载界面↓↓↓

    

     【扩展阅读】我为科学画海报,让普通人也能看懂顶级期刊论文 | 王国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未来光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