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系列重要成果暨PNAS专辑出版”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8/4/19 18:43:3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月17日下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系列重要成果暨PNAS专辑出版”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简称“碳专项”)之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以专辑(Special Feature)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对成果发布作出批示,副院长丁仲礼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黄铁青,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副所长(主持工作)汪小全、党委副书记曹爱民,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所长于贵瑞,系列成果主要完成人、植物所科技处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周德进主持。

    

     4月17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系列重要成果暨PNAS专辑出版”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PNAS本次共集中发表了该项目的7篇研究论文成果。该专辑是在方精云的组织推动下,历经3年的数据整理、分析发掘、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完成。专辑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响应,量化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强度和空间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和大尺度养分条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

     白春礼在批示中对此次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祝贺,对科研团队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该成果全面、系统获取到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为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供了创新支撑。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团队以需求为导向,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打破壁垒、实现数据统一共享、整理和挖掘,做法值得肯定。希望总结好经验、再接再厉,以更多有影响的创新成果为中科院“四个率先”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切实做出更多贡献。

     丁仲礼在讲话中表示,碳专项是中科院前瞻部署、顶层设计、凝聚全院相关力量推进的重大科技项目,其成果为满足国家在气候变化应对和谈判方面的重大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碳专项的顺利实施和系列重要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对科技支撑的重视,得益于中科院“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得益于参与专项的广大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他希望今后相关研究所和科研人员能更进一步,充分发掘碳专项成果的意义,与我国新时期的国家需求相结合,更好地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讲话

     会上,汪小全代表成果主要依托单位植物所向出席的领导和媒体表示感谢。他说,植物所近年来在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依托于碳专项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回答了相关领域前沿重大问题,也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今后植物所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植物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汪小全代表成果主要依托单位植物所致辞

     方精云向与会嘉宾和媒体介绍了项目相关背景、科学问题、专辑发表历程,重点介绍了项目所取得的4项代表性成果,以及系列成果在解答碳循环领域科学问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培养科技人才、产生国际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方精云及系列成果主要完成人接受了媒体采访,并耐心回答了记者提问。

    

     项目群首席科学家、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院士介绍系列成果

     碳专项于2011年1月启动,下设5个项目群。“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由方精云和于贵瑞任首席科学家,共有来自中科院及高校、部委所属35个研究所的35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在5年内系统调查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灌丛、农田)碳储量及其分布,调查样方17000多个、累计采集各类植物和土壤样品超过60万份,是当今世界调查范围最大的野外调查项目。通过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打破课题间壁垒、实现数据完全共享,项目科研人员从多个层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功能,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

     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为验证和发展相关的生态学基本理论、评估生态系统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本数据,也将为今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提供重要支撑,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愿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该系列成果也为人类干预促进生态系统碳吸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正在经历类似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