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2018年度重要科研进展之四——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系列特征
2019/3/1 15:00:0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中科院于2011年率先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中国各类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进行系统调查,深入揭示其碳收支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国家政策的固碳效应。
在植物所学术所长方精云院士组织和推动下,植物所多个研究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系统深入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功能,在2001-2010年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而农田和灌丛生态系统分别贡献了12%和8%的固碳量。
同时,研究人员还首次在国家尺度上验证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植物养分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植物氮磷元素的生产效率;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PNAS专辑封面
系列成果以包含7篇论文的专辑(Special Feature)形式在PNAS发表,为推动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也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相关成果见于:PNAS, 2018, 115: 4015-4056。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