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神柯布西耶最好读的一本书
2018/12/12 7:28:00 冰川思享号

    

    

    

     1966年出版的《东方游记》,是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写的一本旅行笔记,也是世人了解这位建筑巨匠自我养成的珍贵实录。

    

     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提出了“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让住房回到居住的本质”等概念,并设计出可以批量生产的楼房,人类的居住模式因他而改变。

    

     除此之外,他还是画家。

    

     以及家具设计师,一生创造了400多件艺术品。

    

     马赛公寓,1952年建成

    

     萨伏耶别墅,1930年建成

    

     朗香教堂,1955年建成

     2016年,柯布西耶设计的17个建筑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建筑师和建筑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在小木屋里创作的柯布西耶

     1965年,是柯布西耶生命的最后一年。在去世前的数周里,他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编校并出版《东方游记》上。

     书里的“东方”,是相对于他所在的欧洲而言,主要是波西米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希腊等国家。

    

     东方之行前的柯布西耶

     当年,24岁的他和好友一起,从柏林出发,一路向东,途径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一直到达君士坦丁堡,然后再折向南方,从圣山、雅典,到庞贝、罗马……整整“穷游”了5个多月。

     那些壮美的建筑、异国的景象,无不刺激着这个年轻人敏感的神经。

    

     《东方游记》手稿

     他把自己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用纸笔记录了下来,写成一篇篇生动有趣的随笔,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柯布西耶来说,这本旅行笔记,记录了自己成为建筑师和画家的灵感来源。

     于是,晚年时他坚持要求出版这本作品,并亲自编辑校对。

    

     柯布西耶绘帕特农神庙

     1965年7月17日,当修订完书稿的最后一个字,柯布西耶眼前又浮现出46年前第一次见到的雅典帕特农神庙:

     那天傍晚,大海被晚霞烧得通红,远山已经罩上阴影,空气中透着海水的咸腥气。天地间,除了山冈的峭壁和高耸的神庙,再无其他。

     “突然一下,两千年的历史就被抹掉了,一首粗粝的诗一把将你攫住。你把头埋在掌心,无力地倒在神庙的一级台阶上,听凭那诗将你猛烈地摇撼,于是你周身开始震颤。”

    

     图书封底印:1965年,柯布西耶在书稿上的签名

     交稿40天后,柯布西耶在游泳时心脏病发,骤然辞世。1966年,《东方游记》出版。

     《东方游记》,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33元

     优惠结束时间:12月12日23:59

    

     瑞士拉绍德封

     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的“钟表之城”拉绍德封,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中。

     从19世纪起,拉绍德封就是瑞士最大的钟表制造基地,整个城市的布局也像棋盘一样,整齐有序。

    

     从小就生活在“机器之城”的柯布西耶耳濡目染,因此,他后来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理论,不足为奇。

     早年柯布西耶在家乡的艺术学校学习设计和雕刻,后来又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建筑。

     自嘲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发誓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每一分钟都要竖起耳朵,擦亮眼睛,吸纳每一条建议,留心每一次交谈,力争把所看所听所想都记录下来”。

    

     旅行中的柯布西耶

     他还写信给老师,说自己要去旅行,去直接向那些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学习,直接与它们进行心灵对话,获得最直观的教育。

     1911 年,柯布西耶开启了一次“东方之旅”。这次旅行带给他莫大的震撼,也对他日后的建筑和设计生涯影响深远。

    

     柯布西耶东方之旅路线图

     怀着对古典建筑的崇敬之心,柯布西耶在帕特农神庙、万神庙、苏莱曼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庞贝古城里流连忘返。

     他顾不上二等舱里拥挤的环境、旅馆里咬人的跳蚤和臭虫,只是“贪婪”地四处观看,勤奋地画画、写日记,记下沿途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并这般许下了自己的终身志向:

     “在肃静的圣殿里流连几个钟头,让我生出一股青春的勇气和坦诚的意愿:做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柯布西耶绘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老城

     得益于绘画的训练和天赋,柯布西耶的文字有一种电影画面般的即视感。

     当旅行的船只行驶到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河水流经一片不毛之地,四下只是土丘。柯布西耶把此时的多瑙河比作被“被长浪推举的忧伤灵魂”。

     “突然,一个土丘轰一下流动起来,崩塌了。我们以为是褐色的沙丘塌陷了,其实这是一大群绵羊,被牧羊人在后面一赶,就忽地一下散开,奔跑起来。在天幕的背景上,牧羊人是一个小黑点。”

    

    

     柯布西耶绘苏莱曼清真寺

     除了用速写和文字描绘见闻外,柯布西耶还开始关注建筑和日常文化的关系,试图从根本上理解传统建筑。他这样解读为伊斯兰信仰而造的清真寺:

     “需要一个静穆的地方,正面朝着麦加的方向。空间必须高大宽敞,让心灵觉得自在,让祈祷觉得轻松。光亮必须充足,四处漫射,不留一个阴暗的角落,而在整体上,又必须十分简朴。建筑形式必须体现空间上的浩瀚广大。大厅地面应该比一个广场还要宽阔,这倒不是为了容纳众多群众,而是要使前来祈祷的人置身于巨厦,感到舒服快乐,从而生出敬畏。”

    

     当然,还有一些讽刺和幽默的地方,比如他吐槽普通游客的审美:

     “‘假钻与包金’总是强烈地扣动他们的心弦。他们对做工着迷:‘多么精美的做工!’‘这是罗马人的做工!’‘完全是手工做的!’对材料着迷,‘没有刷漆,没有贴马赛克!’他们下结论:‘天啊!这可得花不少钱吧!’他们走开了:‘是啊!真好看!’”

     当看到这段文字,你甚至能读到柯布西耶内心翻起的白眼。

     《东方游记》,现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33元

     优惠结束时间:12月12日23:59

    

     此次最新出版的《东方游记》,是由管筱明先生翻译的中译本。同时参考了1966年法文原版,以及2002年的柯布西耶东方旅行笔记影印本。

    

     书中插入了32幅柯布西耶在旅行途中的速写图,有的是铅笔画,有的是水彩画。

     看到这些图,仿佛与作者同行,亲历柯布西耶百年前所见的东方。

    

     采用双封面设计,纸面封套下,是黄色精装内封。

     封面上以烫黑工艺印着勒·柯布西耶的本名——夏尔-爱德华·雅内莱。

    

     封底则印有柯布西耶1965年7月交稿时的签名。

     这个设计,暗藏了正是经由东方旅行的学习和历练,爱德华才“蜕变“成为柯布西耶的意思。

    

     柯布西耶之墓,王瑞智摄

     中国人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一点,大概也是柯布西耶想要在《东方游记》中告诉我们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最近更新

     冷入骨髓的江浙沪,一条超轻的羽绒被让我彻底暖和了

     300年黄杨木手制茶具,雅!

     1小时卖出20000袋的卤猪蹄,到底有多好吃?

     阿富汗空运来的松子,个大,皮薄,超好剥!

     ▼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东方游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冰川思享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