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存指南 | 除了裁员缩招卖房,科技公司还能怎么过冬?
2019/1/11 7:28:00赵周贤 冰川思享号

    

     赵周贤

     冰川思想库主编,媒体人。曾在深圳报业集团晶报任评论编辑,现同时在国内多家智库机构担任特约研究员,致力于互联网经济、地方政府媒体形象领域方面的研究。

     专栏文章:

     《当科学原教旨主义者遇上娱乐脑残粉》

     《我花了30年学说普通话,才看懂央视春晚》

     《滴滴出行与美国Uber,为何价值主张与盈利模式日益趋同?》

     ▼

     去年12月,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了一个听来的段子: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美团创始人王兴(图/图虫创意)

     尽管有网友调侃称,王兴你大概就是在说美团吧,但王兴之所以是王兴,皆因这个来自福建龙岩的富二代比普通人更能感知未来的细微变化。

     这一点,相信素有“风投女王”之称的徐新最有体会,她曾经公开说过,王兴是一个“洞察力很强”的人,拥有“杀手的直觉”,够快够狠。

     果然,随后多家互联网公司接连爆出裁员、缩减招聘规模的信息,小黄车ofo出现押金挤兑潮,很多人纷纷惊呼: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寒冬真的来了!

     01

     派不上大用场的职场菜鸟,

     只好先裁为敬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这股经济寒潮的来袭,反正我已有所闻。

     朋友在深圳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上个月中,在聊天时,他有点悲伤地告诉我,他们公司最近在调整组织架构。

     大公司炒人,对外说得好听一点就叫“组织架构调整”,说白了就是公司要“瘦身”裁员。

     你想想,部门都被“调整”没了,多余的人往哪里放?还不得炒掉。

    

     图/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2018年至少有17家公司被曝出裁员、缩减招聘规模,其中包括魅族、锤子、趣店、斗鱼、知乎等8家互联网公司,以及6家房地产企业。

     其实,这一波经济寒潮的来袭是全球性的。在更早之前,福特、大众、通用汽车、宜家、威瑞森电信、庞巴迪、拜耳等都爆出裁员计划。

     跨国行业巨头们早已预感到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寒潮即将来临。

     面对汹涌而至的裁员潮,难怪知名自媒体人“万能的大熊(宗宁)”会发出这样的忠告:

     “对竞品好点,失业了还得找人家收留……”

     哪些人最容易被开掉?通常认为,名校的毕业生应该都比较保险,但是朋友的话却让我大跌眼镜。

     “我们公司最近开掉的这一批人大多是今年(2018年)夏天新入职的员工,有不少还是清华北大交大等名校毕业的呢。”

     这些人为什么容易被裁掉?

     因为是名校毕业的,他们进公司的起薪点都比较高,甚至比一些工作了两三年的老员工都拿得多,存在“薪酬倒挂”的现象。一旦经济不景气,公司业绩不好,这些暂时派不上大用场的职场“菜鸟”,就很容易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

     而且,由于这些新人的入职时间大多不足半年(有的甚至还处于试用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成本也比较低。

     02

     如此大数量的毁约,

     金融危机后已经非常少见

     新年伊始,离朋友公司大概只有两三公里之遥的迈瑞,传出了一则大新闻。

     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的迈瑞医疗,在2018年的最后几天,强制解约了254名秋招的2019届高校毕业生,而且均为985、211高校生,解约比例达52.4%。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被迈瑞解约的应届生涉及西安、武汉、广州、深圳、成都、哈尔滨、南京、北京、湖南、天津等地。其中,西安地区被解约的人数最多,有104人;广深地区秋招45人,被解聘26人。

    

     《经济日报》分析认为,“一般企业最多会对个别学生毁约,如此大数量的毁约,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已经非常少见”。

     对此,迈瑞医疗回应称,新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短期内无法胜任和匹配业务需要,为保障公司持续稳健发展,不得不做出解约部分学生的决定。

     尽管迈瑞表示“将依法解约并对所有解约学生支付违约金每人5000元,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向有需要的学生推荐其他企业的机会”,但是,高校秋招的黄金期已过,区区5000块的赔偿,对于这两百多名被强制解约的毕业生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一般而言,大学校招雇主如果违约(不违法,只是不道德),对于企业品牌和之后的校园招聘效果都会有很大的伤害。目前就有被解约学生所属的大学公开表示,未来3-5年将禁止迈瑞再来校招。

     可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徒增,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只要不违法,也就考虑不了那么多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

     迈瑞总裁成明和曾经感慨:

     我们做传统行业生产制造的,行业老大一般都是跨国公司……每个人都要胸怀大志,但是你必须对前五年、十年,能把公司做到哪一步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这对于你规划现金流,需要多少融资,烧多少钱,达到什么目标,都很重要。

     在对外的宣传上,名校毕业生的确是可以给公司加分,但是如果暂时用不上,在这个特殊时期也唯有忍痛舍弃。

     这个时候如果老板心软,不对员工狠一点,那么企业迟早会出大问题。

     03

     裁员、缩招外,

     还有奇葩一招——卖房

     寒冬来临,科技公司要想渡过难关,除了上述裁员、缩招的法宝之外,还有一招就是“卖房”。

     这是上周末我在深圳南山海岸城的星巴克里闲坐时无意中听到的。

     说起海岸城的星巴克,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高楼林立的深圳南山后海总部基地夜景(图/赵周贤 摄)

     大约一年前,百度地图曾发布过一个“全国十大热门购物中心”的榜单,其中深圳海岸城位列第四——前三名是北京的朝阳大悦城、广州的正佳广场和北京的蓝色港湾。

     这里不但靠近深圳后海金融总部基地,毗邻被誉为“中国硅谷”深圳软件产业基地,而且还位于BAT在深圳的三角带——百度国际大厦、深圳阿里中心和腾讯新总部腾讯滨海大厦在这里组成了一个金三角,且三巨头相互间的距离仅在一公里左右。

    

    ▲在深圳南山后海总部基地的人才公园附近,可以看到不远处的腾讯滨海大厦(图/赵周贤 摄)

     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海岸城的星巴克内总是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和VC投资人在“密谈”,老板在面试猎头带来的求职者……在2018年上半年区块链最热的时候,我经常能在这个星巴克的座位上,看到一堆投资人走后丢下的白皮书。

     当然,现在的海岸城星巴克里已经很少能见到老板在面试求职者、听到旁边的人在说区块链,更多的还是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谈论公司正在进行的裁员瘦身,以及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开源节流,渡过寒冬:

     “最近我们公司内部出了一个通知,说打算把那些公司原来只是出租给员工的人才住房卖给我们员工。价格倒不是很贵,只有同地段商品房市场价的一半左右,一次性付清全款公司还可以给不少优惠,就是这个房子有一定的产权封闭期,而且可贷款的年限比一般的商品房时间短很多。”

     “啊!?难道你们公司的资金链现在也很紧张吗?要卖房子了?我们公司的财务前几天也建议老板,把正在后海这里兴建的公司未来总部大楼卖掉一两层呢。”

    

     ▲神奇的深圳南山海岸城星巴克咖啡店,旁边就是腾讯(图/赵周贤 摄)

     在深圳,能拿到人才住房又或者是能在后海兴建总部大楼的企业都不是普通的小公司,要么是国家、省级的重点企业、行业头部公司,要么是在国家、省、市获过奖的科技企业或者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卖房来粉饰业绩,算是中国股市里的一个奇葩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当下企业经营的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些年来楼市的疯狂,常听人说“一个上市公司的利润还抵不过卖一套房挣来的钱多”。

     其实,最近年底缺钱的不止是上市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即使是一些原来“不差钱”的银行、券商也好像陷入了“钱荒”。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对楼市的后市不看好。

     像去年底就有新闻报道,中原证券、国元证券、华西证券等券商发布公告,大举抛售手中房产,而且多不接受以贷款方式支付交易价款;浦发银行也一口气在上海联交所挂出了14处房产,转让底价共计6190万元(约为市价的七折),同样是要求交易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

     一些在往年较为少见的现象,如今看来都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或许来的这一波寒潮真的比想象中更冷。

     04

     寒冬来临,

     中国科技产业的出路在哪儿?

     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成本低,创意强,山寨(这个词我认为现在不应该简单理解成一个贬义词)能力无穷。

     原本走产业升级的道路是中国企业转型的一个出路,但是,现在寒冬突然就来了,升级不了,很多地方的“硅谷梦”遥遥无期,中国科技产业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在不久前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是这么回答的:

     最重要的不外两条。

     一条就是通过改革来创造一个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国十几亿人,人才有的是。不是人才难得,而是人才能够发挥的作用,它的环境建造是有相当的困难。

     第二条,就是开放,要和业界各方面的人士一起,在竞争中又有合作,把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推向前进。

     历史上,华为曾经有三次比较大的转型,其中第三次大概是在2004年,华为从运营商市场转型进入终端市场。

    

     ▲华为三次的转型:研发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从企业市场进入终端市场(图/图虫创意)

     原来华为手机都是由诸多运营商包销,基本不打品牌,只在电池某个角落贴上华为标志,大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华为手机。

     当然,那个时候手机只是用来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在这个时期作为终端的手机功能也比较简单,价值链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设备系统。

     据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任正非很悲观,认为电路板、电子器件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硅,硅不就是沙子嘛,地球上沙子多的是,而通讯需求却非常有限。

     那时的任老板觉得,华为的发展已经撞到天花板了。

     后来苹果手机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手机传统功能的认识,智能手机的出现也使整个通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任大刚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一个观点:

     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就是10年前的台式电脑、手提笔记本、手机、短信、QQ、msn、照相机、摄录机、收音机、游戏机、电视、电影院、碟片、影碟机、计算器、小说、杂志、报纸、钱包、小卖铺等等的集合体,而绝不仅仅是通讯工具。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生产手机的公司都喜欢将手机部门称为“智能终端部门”。

     这时我们就能明白吴敬琏说的“改革”,还有“开放”。

    

     ▲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改变了整个通讯行业,全球开启移动互联时代(图/图虫创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危机原因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一个“再制造业化战略”。

     例如,美国的再制造业化战略着眼于通过创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本着眼于研发与新兴产业,法国“工业振兴新计划”中的七大战略产业主要是知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

     有观点认为,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战略正在发生作用。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福特汽车公司等一些美国企业已经在考虑将部分生产环节回迁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基于6家企业的分析,认为企业回迁美国将带来每年1000亿美元的产出。

     虽然目前西方各国的再制造业化战略推出时间尚短,缺乏足够数据来判断其成功与否,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个启示:

     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弃制造转向服务业,比如像ofo这样,大搞所谓的“共享经济”,而是要高度重视制造业本身的价值链升级,并以制造业为基础延长和提升服务价值链。

     毕竟实体经济才是服务业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好了,服务业才有可能繁荣兴旺。

     另外,最近有一个“下半场”的概念很火。

     我原来是做体育新闻报道出身的,对这个词很熟悉,也许创造这个概念的人和我一样,是搞体育新闻出身的,又或者本身就爱好足球。

     但是,现在我知道时代赋予了这三个字一个新的含义。怎么理解?这里引用一下Pony的发言也许是合适的。

     去年,在腾讯全球合作大会上,马化腾发表公开信称:

     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小马哥说了,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希望通过裁员、停止校招、卖房等多种手段,顽强活下来的那些科技公司,在熬过这个寒冬之后,能悟透这些道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冰川精华

     不确定的年代里,我们谈谈祈福、凶兆和预感

     全日本最有名的小学生是她!

     2018,向每一个肯干的人致敬

     上海富贵地图变迁史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冰川思享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