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枯竭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骗局
2019/9/24 8:18:00 冰川思享号

    

     关不羽

     专栏作家。人称“两脚书橱”,其实是个胖子。人生理想码字,平生所误贪吃。

     专栏文章:

     《复仇的神话与真相》

     《哪吒归来,拯救这个夏天!》

     《<上海堡垒>犯了中年大叔的毛病》

     《Costco,你的对手是上海大妈》

     ▼

     环保主义,是一个当代的黑暗神话,充斥着谎言、误解和谬见。

     01

     被高估的人类

     上世纪80年代,西伯利亚针叶林即将消失的科学预言一度引发全球焦虑。原因是在酸雨作用下,针叶林发黄、落叶的“异常”情况,看上去像是某种不祥之兆。

     显然,这个预言并不准确——西伯利亚针叶林并没有消失,甚至也没有衰退的迹象。照例,这会被归类于环保成功案例,但是苏联到俄罗斯,在减少酸雨方面的努力对辽阔的西伯利亚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事实是,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危机,因为西伯利亚针叶林的古老树种曾经经历过“酸”得多的地质时代,这是植物学、古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遗憾的是,“唱衰”针叶林时没有人听得进怀疑的声音。

    

     ▲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带(图/视觉中国)

     北极熊受到关注,就在针叶林之后,这一次的故事背景可比酸雨的来头要大得多——全球变暖。从此,北极熊要消失的传闻成了多年老梗,各路家养专家、野生专家纷纷以预言这种庞然大物的灭亡期限为能事。

     然而,过去二十年间,北极熊的数量正在增加,从1981年的2.5万头上升到了3.1万头。去年加拿大甚至在考虑提高捕猎配额,因为熊多成灾,影响了因纽特人的社区安全。

     北极熊安然无恙的原因和针叶林差不多,它们经历过远比现在温暖得多的地质年代,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北极地区更长、更温暖的夏季只会促进这一种群的繁荣——几乎所有的北极动物都是如此。

     北极熊会在更温暖的地球活得更好,这是个好消息。可是,真实的科学数字阻挡不了病熊、饿熊的照片被媒体拿来传播“北极熊”灭绝的谎言。最近一次就是《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照,相关视频还在网络上引发了25亿围观,这一病毒式传播引发了科学界罕见的反弹,以致于作者不得不出面澄清。“熊灭绝”比“熊没事”更能吸引眼球,人类的心理已经被环保主义毒害何种程度?

     人类的境遇其实也差不多。全球变暖总是被宣布为人类的灭顶之灾,可是历史上的暖期都是人类的繁荣期。

     商周时的黄河流域水草丰美、森林密布,大象和鳄鱼徘徊。这个暖期不仅属于中国人的文明肇始,也是整个轴心时代的环境动力。更温暖意味着更多的降水、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北极熊和人类对繁荣的基本需求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仅此而已。只是人类时常忘乎所以。

    

     图/视觉中国

     科学投下第一缕曙光的17世纪,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征服自然”的呐喊震耳欲聋。300多年后“保护自然”的口号取而代之,这只是“征服自然”的镜像。显然,人类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如果人类灭亡,80%的人造物将在一百年内消失。只有极少数地下军事掩体和核设施可能支撑两千年,这是最后的极限。两千年,在漫长的自然进程中不过是打个响指的时间。

     关于时间,在环境话题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表达话术,那就是“有史以来”和“有历史记载以来”以突出事件或数据的严重程度。可是,即使以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诞生开始计算,“有史以来”不过五千余年。而“有历史记载以来”,如以人类开始精确记载环境数据的历史计算,不会超过三百年——摄氏温标要到1742年才被提出。与自然的气温变化周期相比,人类的“有史以来”、“有历史记载以来”微不足道。

     02

     无一兑现的预言

     环保领域的“科学预见”多如牛毛。可是,兑现率并不令人满意。

     “北极熊灭绝预言”已经岌岌可危,与之相关的还有“极端天气多发论”——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说,全球变暖——不管是不是人为的——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可信度低。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也许对“环保危言耸听者”而言不是好消息,2000年到2016年的气温变化模式并非他们预言的极端模式。当然,“全球变暖”的戏码还没结束,还不可整体定论。但是,上一台大戏的系列预言可以盘点一下,那就是一系列的“自然资源枯竭论”。

     “自然资源枯竭论”有一套固定模式的表达模式:“XX资源因为人类过度汲取将要在XX年内枯竭,人类社会将会面临崩溃”。这张名单上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需要的所有大宗自然资源,但第一个出现的名字显得有些冷僻,那就是锡。

     直至十九世纪,锡是最重要的金属之一,从炮弹到餐盒,锡的应用随处可见。于是“锡资源枯竭”流行一时,甚至在东南亚锡产区发生殖民地争夺战争。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大量替代材料的涌现,锡资源储备已经没有什么话题性,但事实是远未枯竭。

    

     ▲开采油田矿井(图/视觉中国)

     锡之后是煤炭,还有石油、铁矿、磷矿,等等。和锡一样,无一兑现。引发全球恐慌最成功的要数石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多位权威人士给出了石油资源的大限是二十年。为此,时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不仅在多次演讲中大谈八十年代将面临石油枯竭的危机,甚至专门拨款数百万美元,成立了替代能源的对策委员会。1981年,全球石油产量突破11亿吨,2018年,全球石油产量是1981年的4倍。

     数十年流行的“自然资源枯竭论”应该列入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骗局。

     其实戳破这一骗局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不过是一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资源的发现、利用和替代升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也有充分的历史经验为佐证。

     石器时代,青铜不是资源,煤炭、石油都不是,当时没有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而石器时代的结束,也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后来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是一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寻找替代品、利用新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因资源枯竭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环保主义者恰恰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充满了敌视,这构成了环保黑暗神话的另一重要分支。

     03

     “回到伊甸园”的返祖想象

     环保主义有一种“回到伊甸园”的返祖想象,把人类文明的进步视为对自然的冒犯和敌对。他们为此编制很多神话,最典型的是物种灭绝是人类技术水平提高的结果。

     事实是,90%的物种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消失,剩下的10%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和人类活动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人类只需要为少数物种消失负责,其中大部分是史前人类的杰作。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精准的狩猎技术,史前人类的狩猎活动才会采取无差别的赶尽杀绝策略,比如利用火把恫吓,将大批动物赶下悬崖。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猛犸、北美野牛、马都是这样走向灭亡的(也有新的说法认为,人类活动依然只是辅助作用,北美物种大灭绝仍然是气候因素引起的)。

     在狩猎技巧更成熟后,猎人们可不会这样浪费。此外,史前人类低劣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他们选择食物的自由。欧洲兔猴的灭亡,有可能就是史前欧洲人的盘中餐。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以灵长类动物为主的食谱极为罕见。

    

     ▲渡渡鸟(图/视觉中国)

     农耕技术的发展,才让人类摆脱了对野生动植物食源的依赖。但是,失去了技术支持,人们不得不退回到更为原始的状态时,有的物种又要遭殃了。比如渡渡鸟的团灭,就是欧洲水手们饥不择食的结果。假如他们拥有现代冷藏技术,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这种肉质粗老、肥腻的呆萌大鸟——难吃,是这种可怜物种留下的极少数记载。

     进入文明时代,人类真正犯过的错误是粗心大意与虚荣心作祟。前者是无意中把老鼠、猫狗这样的入侵物种带到了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后者则是为了奢侈性消费而作孽,比如欧洲人热衷的海兽皮毛、中国人热爱的鱼翅。这和技术进步没有直接的联系。

     真正有关的是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捕鲸。捕鲸有数百年悠久历史,而真正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工业化时代短短二十年。鲸油照亮了爱迪生的书桌,也照亮了人们的未来——其中就包括电力照明取代了鲸油制品。技术进步也是解决对自然资源依赖的手段,这比技术进步造成环境损失要普遍得多。

     04

     繁荣与发展才是环境改善的根本出路

     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的技术条件,才是环境改善的根本出路。

     世界上最好的生态环境都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地区,那些被环保主义者夸张赞美的“伊甸园”,连基本的环境宜居都很成问题——有几个环保人士移居到新几内亚的雨林,不丹的高原?他们都在大都市中痛斥现代工业文明的罪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电力、品尝和鉴别千里之外运输过来的绿色食品。

     这些欧洲老爷们绝对不会同意放弃工业文明的成果,让欧洲回到90%森林覆盖率的“理想状态”。但是,他们会真诚地恳求、歌颂处于饥荒威胁中的肯尼亚人拒绝转基因种子。2014年,肯尼亚农民确实拒绝了。2015年,饥饿的人群不顾政府阻拦,冲进港口仓库,把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和食物都分掉了。2016年,饥荒影响的人群从250万降低到了120万,该国政府开始松动“反转”立场。这是“胡不食肉糜”的现代环保版,但没有智商不在线的晋惠帝。

    

     图/视觉中国

     我们确实不知道转基因作物到底会对肯尼亚的自然生态产生什么作用,但是确实知道大航海时代传到欧洲的土豆是其成功实现工业化的重关键因素,而不那么重要的番茄也成为了意大利披萨的法定配料。欧洲人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当年没有疑神疑鬼的环保主义者。

     发达的工业化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与发展的最高产物,人类在工业化时代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不可否认的是,达到这样的成就必须付出发展的代价,其中也包括相应的环境代价,这没有捷径。没有烟囱林立的雾都伦敦,就没有今天的现代英国,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也一样。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会适得其反。

     05

     谁从环保主义中获益

     人类追求幸福、舒适的生活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也包含了环境需求。比如说,人类本来就不喜欢酸雨,和西伯利亚针叶林是不是被“酸”死没有什么关系。环境需求的正当性并不需要什么“主义”来包装。更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更为宜人的环境,这才是人和环境真实而简单的关系,也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的作为。环境是个问题,但“主义”给不出答案。

     环保主义并不是人类环境需求的正确表达,只是歪曲和利用了人类正当的需求,创造出的意识形态准宗教。它建构了一套虚幻的信仰,信仰的对象是“自然”。在这套信仰中,“自然”是至善至美的,人被异化为自然的对立面——破坏者和威胁者。这套准宗教的戒律是,“自然的需求”是最高的,人的需求是最低等的,中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插入任何比人类“更自然”的物种。这是对人本主义的倒退——“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当地时间2018年2月25日,墨西哥瓦哈卡州,环保主义者参加“嫁给一棵树”活动。她们按照印加人的风俗举办象征性婚礼,以感恩大地。(图/视觉中国)

     可是,显而易见的是,“自然”没有人格,当然也没有所谓“需求”。既不可战胜,也无从破坏,更不会提出任何戒命。“需求”、“戒命”只是祭司们的权力。为了维护这种权力来源的信仰体系,五花八门的谎言就出笼了。这些都和古老宗教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那些宗教把戏——世界末日的预言、不祥之兆的警告、牺牲人类利益的献祭都经过了现代科学术语的包装,看起来煞有介事。

     但是,谎言终究是谎言。迄今为止,人类获得宜居的环境,到底是祭司们祈祷、诅咒、预言的功劳,还是人们辛勤劳作、技术进步、创造繁荣的成果?这些问题一目了然,失败的预言家只是假装有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还在为这套准宗教意识形态付出沉重的代价。大量人力物力被投入到徒劳无功、毫无效益可言、甚至后果严重的“环保事业”中。只有少数利益相关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其他社会成员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议题被权力绑架,正在成为危害人类前途最严重的潜在危机,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百年常识:人体写生课不是教人吃花酒的

     “3万套别墅被中国人买走,如今全成鬼屋”,假的!

     榨菜销量暴增,这不是消费降级

     你没有索罗斯一样的水准,休想坐收黄金暴涨的红利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冰川思享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