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刚刚,又一国外零售巨头跌落神坛!
2018/11/1 21:19:33 商界洞察
编辑 | 政军
来源 | 蓝经财经(jrzxnet)
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总是让人措手不及,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继沃尔玛、家乐福之后,世界第三大零售巨头,也开始跌落神坛。
麦德龙退出中国?

无风不起浪!
近日,市场疯传,麦德龙正在寻求出售业务,退出中国。
据《路透社》消息,麦德龙正在与银行洽谈,评估中国业务,评估包括出售股份和寻找合作伙伴。此前更是传出,复星国际正在洽谈收购麦德龙股份。
虽然均被麦德龙否认,但不得不说,这家德国第一、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巨头,在中国并不顺利。
虽然麦德龙进入中国已经23年,在国内拥有92家门店,营收高达213亿元,但和同时期进入中国的家乐福、沃尔玛相比,实在相去甚远。
2013年,家乐福在中国已拥有的门店就超过236家,沃尔玛更是惊人的超过400家。
而麦德龙则步履缓慢,不仅店面数量远远落后,销售额增长也开始日渐停滞。
2014年,麦德龙中国销售额仅189亿,增速缩减至8%,2015、2016更是连续两年增速只有1%。
整个市场形势日渐倾颓,麦德龙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开始寻求转型,试水日渐兴起的便利店,却不料只在上海开了4家,便又泥足不前,2017年草草收场,又关闭4家便利店。
在便利店一片火爆的大潮中,令人一声叹息。
与此同时,麦德龙总体营收也开始日渐下滑。自2008年达到顶峰655.29亿欧元之后,便开始迅速跌落,2015年只剩下592.16亿欧元,2016年暴跌63%,只剩下218.70欧元,衰落之速,令人咂舌。
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麦德龙强劲的实力和多年的经验 ,还不足以致命,但江河日下之势,早已势不可挡。
世界第三大零售批发商
成立于1964年的麦德龙,至今已有54年的历史,成立之初,便在世界商业领域掀起一场旋风。
与传统零售商不同,它采取的是一种现购自运模式,即仓储式商场,卖场即仓库,由顾客自行挑选商品,付款后运走,并且主要针对企业客户。
这种模式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企业客户大爱它的自主选择权,个人消费者大爱它的批发价格。
更重要的是,作为别具一格的仓储批发式卖场,与传统批发相比,麦德龙不仅性价比高,品类更是数不胜数。
仅食品品类就高达17000种以上,非食品类更是超过30000种以上。
庞大的品类、优势的价格、新颖的模式,让麦德龙开始扶摇直上,发展迅速,此后又相继进入大型百货商场、超大型超市折扣连锁店、专卖店等领域。
巅峰时期,麦德龙在全球28个国家建立了超过2300个商场,拥有员工多达24万以上,成为典型的巨无霸,盛极一时,冲进欧洲第二,全球第三。
1995年,麦德龙开始来到中国,与上海锦江集团合作,建立了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
并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可以在中国多个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商场的合资企业。
1996年,麦德龙上海普陀区第一家商场成立,瞬间填补了中国仓储业态的空白,并获得惊人的成功,市场一片火热。
喜迎开门红的麦德龙,此时可谓野心勃勃,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志得意满。
然而,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后在中国的日子里,并不顺利。
水土不服
在国际上呼风唤雨,踌躇满志的麦德龙,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却并不顺利。
初来乍到,麦德龙并没有急于扩张门店,而是下足了功夫,把德国模式搬到中国来。
从商品品类,到卖场布置、管理、经营模式,无不尽量精细耐心。
然而,看似稳健,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处于卖方市场,产品匮乏,有货就不愁卖。
麦德龙缓慢的脚步,到2013年才开了63家店,同时期的家乐福已达236家,沃尔玛更是超过了400家。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你想认真经营,做到极致,市场却不买账,市场要的是速度和效率。
更麻烦的是,麦德龙在中国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很多消费者抱怨,麦德龙的会员制过于死板,不办会员不能购物,第一次去的消费者,买了一大堆东西,柜台却因你没有会员卡而不让消费,即使你有现金也不行,简直哭笑不得。
而且,麦德龙的会员要求有企业资质,对很多人来说,极为不便。
如今,麦德龙虽然有所妥协,允许办理临时会员,但也依然未在门口提醒会员准入制,让很多消费者大为不满。
此外,麦德龙的发票,也饱受吐槽,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

在麦德龙购物,直接是机打发票,一张大大的A4纸,透明真实,精确地记录了你的实际消费情况,而不是购物小票,顾客根本没有机会搞腐败。
对于上至机关单位,下至学校食堂的采购们来说,实在是……你懂的,实在是太不懂中国国情了。
同时,麦德龙在国外靠着有别于其他大型卖场的错位经营,大获成功,在国内,却面临着广泛的竞争。

与传统卖场相比,麦德龙货架中间走道宽达2米以上,墙上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虽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但销售效果却并不如大润发、家乐福等卖场疯狂的广告营销更实用。
与其他批发商相比,既无法和线下大规模的小批发商比成本,也无法和线上电商比市场,甚至比不过一个地区总代理,地位可谓异常尴尬。
如此种种,可谓不胜枚举,看似很德国,实则很不中国。
很多人无奈的叹息,高贵冷艳的麦德龙,注定孤独一生。
如今,麦德龙业绩扶摇直下,市场上更是屡屡传出售,退出中国的传闻,似乎并不意外。
结语
人是经验的奴隶,你的经验能让你成功,也能让你失败。
我经历过的东西,总在环绕着我。
我曾经利用商场的简洁、开阔,获得了消费者的体验提升;
我曾经利用发票的透明,获得了社会价值的认可;
我曾经利用会员制,获得了消费者的忠诚;
我曾经利用……
我相信很多事情,也不相信很多事情,我踩过很多坑,也过过很多桥,我相信这样一定能成功。
然而,世界纷繁多样,人们从来善变。
麦德龙在德国那一套,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行不通,他们固执的推行着会员准入制,固执的采用着德式简洁的管理、固执的以不变应对着万变的市场……
在进军便利店时,不仅起了个“合麦家”这样拗口、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名字,在前期遇挫之后,便开始踌躇不前,错失便利店的风口。
不得不说,麦德龙的很多经营方式看起来不尽合理,甚至还略显高大上,也很受西方人的欢迎,但在中国却并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因此,虽在中国历经20多年发展,却依然不温不火,难以大成。
对企业来说,经验固然弥足珍贵,但勇于突破经验,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消费者为核心,灵活多变,无疑才是成功的关键。
来了,就聊聊。评论区等你!

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QQ:2881339675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商界洞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