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爱屋吉屋!又一个互联网神话破灭
2019/2/20 20:41:02 商界洞察
编辑 | 政军
来源 | 首席财经观察
商场如战场。
赢,则通吃一切;败,则一无所有;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商场之上,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稍不留神,就将被淘汰。
刚刚,突然一声巨响,曾经最快的独角兽,一代“革命者”,爱屋吉屋轰然倒下了。
一、域名被卖!再见,爱屋吉屋
平地一声惊雷!
近日,有消息称,爱屋吉屋,彻底停运了。

打开爱屋吉屋的官网发现,原来的页面已经不见了,跳转到了一个叫一楼房东的网站,域名已经被卖。
而爱屋吉屋的app,也已停运,页面始终处于迷路状态。
也就是说,爱屋吉屋已经切断了和用户沟通的所有渠道,名存实亡。
只剩下一个尚未被注销的主体公司,虽然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完全倒闭,但要在资本寒冬下,想要重新拿到巨额投资,从零开始,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以往所有的押注她的投资人,个个亏得底裤朝天,早已欲哭无泪,意兴阑珊,只等它彻底轰然倒下的那一天。
这意味着,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创造世界记录,二手房行业的颠覆者和革命者,已经彻底倒塌了,拼搏一世,什么也没有留下。
二、创造世界纪录,盛极一时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爱屋吉屋,短时间内,便曾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堪称互联网神话:
最快完成五轮融资,从A轮到E轮,仅仅用了一年零三个月,便拿到3.5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生长最快的独角兽,没有之一。

疯狂之势,令人咂舌。
之所以如此受投资人青睐,是因为爱屋吉屋讲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故事。
1、买房信息不对称?那就用互联网模式链接房源和客户,线上对接交易;
2、传统中介佣金太贵?那就用互联网模式降低佣金,只收一个点;
高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瞬间击中二手房交易市场的痛点,更击中了无数投资人的心窝。
想一想,近十万亿的二手房市场,是多么庞大的需求,多么广阔无边的前景。
同时,加上创始人黎勇劲、邓薇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先后创业过互联网广告,网约车大黄蜂,土豆网等,创业经验丰富。
有人、有项目、有前景,顿时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大肆拥趸,有投资者甚至拖了很多关系才拿到了1500万的投资名额,资金如流水般倾泻而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着这一阵东风,2015年,爱屋吉屋仅成立一年,便创下一个奇迹,GMV达到400亿元,房屋成交量超过2万套。
这一数字,链家用了十年,爱屋吉屋仅用了不到一年。
然而,变化来得如此之快,2016年,就在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业一路突飞猛进,市场成交量大增之际,本该扶摇直上的爱屋吉屋却突然急转直下,成交额爆降,越来越低,直至消失在无数人的视线里。
它犹如昙花般,开的绚丽,败得突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留下一片唏嘘。
三、客户第一?你错了
人是经验的奴隶。
经验能帮你躲过一些子弹,也可能让你踏进坑里。
黎勇劲、邓薇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在互联网广告、视频、网约车领域战果丰厚,靠着资本的集中出击,大肆抢占用户,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再开始探索盈利模式。
这套打法,几乎是互联网界的独孤九剑,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腾讯、阿里、滴滴等莫不如是,无往而不利。
但在房地产市场,似乎失效了。

爱屋吉屋虽然费尽心机,通过大量广告造势,对客户只收1%的低佣金,对经纪人高薪+补贴挖人,迅速打响了知名度。
但先天的不足,却让爱屋吉屋难以弥补。
由于只在网上交易,没有实体门店,经纪人无法提前看房,对接手的二手房几乎毫不知情,无法像那些实体门店的经纪人那样,能够清晰的说出房子的具体情况。
即使房东答应让你看房,当你去别家中介拿钥匙时,往往也会遭到各种刁难,无法顺利成行。
导致爱屋吉屋很难真正帮助客户买到房,让客户仅凭网络图片和视频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买房是中国人一生的大事,极其低频,低频到一辈子只有一两次,用户买了之后,便再也不回来了,等于一次性买卖,爱屋吉屋费尽心机拉拢用户,指望有回头客,最后全部被浪费了。
作为房地产业门外汉的黎勇劲、邓薇,虽然对互联网业极其精通,但对房地产业却几乎一窍不通。
他们不知道,对中国人来说,买房买得好、买得到才是最重要的,省钱只能排在第三位。
令爱屋吉屋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全力血拼的市场,最后实际是为对手做嫁衣。

爱屋吉屋的低佣金模式,在无数房地产中介之间掀起了价格战,很多中小中介纷纷中弹倒地,使得爱屋吉屋的最大对手——链家,轻易便以低价收购了大量中介门店。
与爱屋吉屋不同,链家虽然也获得了大量融资,但并没有去补贴用户,甚至还收取高额的佣金,大量资金只用来买买买,收购中小中介,抢占房源。
让大量消费者买房,想要买得好,买得到,只能向链家的高价低头。

等到爱屋吉屋意识到问题,开始大量铺设线下门店,准备争抢房源的时候,资本的寒冬突然不期而至,爱屋吉屋已经很难再拿到投资重新开始了。
而且,过快的融资,让创业团队被资本架在了火上烤,业绩压力山大,难以掉头重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以消费者为核心。”
这似乎是所有成功企业和营销教科书中最推崇的圣经,但在这个消费者没有话语权的房地产行业,掌控房源才是王道,在这里讨好消费者,并没有前途。
四、结语

与其说爱屋吉屋败给了行业,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
两位创始人虽然是互联网业的骄子,但对房地产业却一窍不通,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缺乏对消费者买房低频,无法支撑高投入低回报经营模式的认识。
更不知道在房地产行业,掌控房源才是王道,其1%的低佣金抢占客户的模式,并没有引发行业的跟风。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从一开始,爱屋吉屋就因为对房地产业的无知,犯下了重大战略性错误,致使后续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很多投资者也仅仅因为创业者响亮的名头和梦幻般的故事,便疯狂投钱,最终血本无归,令人唏嘘。
以2015年为例,爱屋吉屋虽然不到一年便实现了400亿元的GMV,走完了链家十年走的路,但员工也从2014年的不足3000人,迅速猛增到了13000人。
由于实际成交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其他城市寥寥。
这意味着,13000名员工的爱屋吉屋,一年只成交了2万套房,相当于每名员工一年只卖了两套房,上半年一套,下半年一套,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靠着补贴维持一个低效率的增长,这种模式注定无法持久。
爱屋吉屋在留给无数人一生叹息之际,无疑也留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深刻的教训。
做任何行业,想要成功,都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深刻的洞察和了解上,如果仅仅靠着一个惯用的打法,便想一招通吃一切,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也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打法,只有顺势而变,因循而为的企业。
谁能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冷眼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谁就有机会站在成功的浪头,拥抱时代,收获未来,谁被教条所束缚,假象所迷惑,谁将被滚滚而去的时代浪潮所抛弃。
来了,就聊聊。评论区等你!

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QQ:2881339675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商界洞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