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FM 在洪灾现场:一个江西村庄的安置与撤离
2020/7/28 22:02:30 大象公会

    

     爱哲按:

     2020 年毫无疑问是个多事之秋,疫情还没有平息,洪水又接踵而至。从 5 月下旬开始,南方普降暴雨,很多省市都开始洪灾告急。

     7 月 12 日凌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暴涨,甚至超过了 1998 年洪灾的最高水位,江西多地受灾,灾情紧急。

     于是,我们的制作人也卜立刻在第二天赶往洪灾一线 —— 江西省永修县。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亲历者自述 ▼

     -1-

     2000 只鸭子,全飞了

     青年志愿者协会 王秘书长:

     从这个地方往前不远,就是三角乡的集镇,是最豪华的商业区,往右拐就是三角乡中学,三角乡政府。水进来以后呢,乡里的人就把一些贵重的东西都搬到高的地方去了。

     7 月 14 日下午,我前往永修县三角乡,亲眼看到了洪水侵袭后的一片狼籍。

     空气中弥漫着洪水过境留下的腥臭,路边还冲上了几条死鱼。通向闹市的主路被洪水截断,所有的商铺、学校全部淹没在水下,只留下屋顶上几根晾衣服的架子,勉强还能辨认出这里有人生活过的痕迹。

    

    · 划船进入被淹地区的三角乡民们

     几个村民们乘着老乡的船,缓慢地前往这片泽国的深处,他们急迫地想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两天前,因为鄱阳湖的水位抬升,流经九江市永修县的修河水突破了圩堤的防洪能力,三角联圩溃堤,源源不断的河水涌入三角乡。

     洪水来势极快,村民们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撤离,很多人连收拾衣服的时间也没有,更别说抢救财物。

     有位大姐向我哭诉了家里的情况。

     我家养的 2000 多只鸭子飞了,都被洪水冲走了。

     大姐家还承包了 100 多亩田,今年眼见着要颗粒无收了。她家去年因为养鸭已经欠了几万块,水灾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 三角乡被淹的养殖中心

     撤离的时候,我老公死活都不愿意走啊,他一直在说,完蛋了,这辈子完了。

     他现在一个人留守在老房子里,他和我说,他要自己去找那 2000 多只鸭子,找不到就不回来。

     但是现在村里断水断电,我已经好久没有他的消息了。

     -2-

     「我们不缺物资,缺的是秩序」

     三角乡常驻人口大约 2 万 3000 人,除去投亲靠友的人外,其余的乡民都被安置在永修县的湖东学校。这所 2018 年刚刚投入使用的学校成了当地最大的安置点。高峰时,全校 96 间教室安置了受灾居民 2000 多人。

     直到洪水退去,他们将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

    

    · 安置点外停着老乡们的摩托车

     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堆在教学楼的空地上,中庭广场的两侧支起了十几顶蓝色的救灾帐篷。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棚子里忙着接收捐赠物资,登记受灾居民。

     洪灾来了以后,他们也一直没合过眼。

    

    · 来自社会各界捐献的衣服和鞋子社会服务中心 程大姐:

     我们这些人是连轴转的,前天晚上和昨天晚上通宵的人都有。自己家乡倒了呀,我想睡我也睡不着。是这样子说的不?(是这个道理吧?)

     虽然我家里没有一分钱,没有一分地,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哎呦,说多了我就要掉眼泪。

     程大姐的老母亲就住在三角乡,把她安全接到县里以后,她自愿来湖东学校参与整个安置点的启动和运转。

     「现在安置点有什么问题吗?」

     「原本我们安排的是 20 个人一个房间,但现在发现有的房间住了快 40 个人。因为都是熟人,都是一个村里的,他们不愿意分开。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我们现在不缺物资,缺的是秩序。」

    

    · 志愿者正在搬运行军床

     在我们和陈大姐了解情况的同时,广场上熙熙攘攘聚集着很多老乡,他们三三两两攀谈,聊天,许多孩子穿梭自如地笑啊,跑啊,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欢乐。

     还有什么问题呢,男人们笑得都比较开朗,没心没肺一样。昨天有个男的,一边抖腿,一边和我说他家冰箱什么的都没了,几万块没了。

     这可能也是洪灾很特殊的一个地方。水一涨,人的情绪跟着涨,会有大片的人去围观。现在他们在安置点有吃有喝,还挺开心的,等回家,看到家里一片狼籍,所有东西都没了,情绪上才会反应过来。

     三角乡还是永修县最大的粮仓,因为水土丰饶,几乎家家种田,还有不少养殖大户。

     这一次的洪水不仅比 1998 年来得凶,还挑了一个一年里最坏的日子。

     洪灾的前两天刚过小暑,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里,庄稼人要收割,犁田,插下一季的秧,现在本应该是他们一年里最忙碌的时间。

     我昨天听我老父亲讲:小暑吃菜,大暑吃粮。这间隔的 10 天之内,粮食就要全面收进来了。现在是这一季收不上,下一季栽不了。等于今年一年全完了。没有了。

    

    · 7 月 14 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溃堤后的三角乡各村 图/中青网

     -3-

     悬而未决的未来

     离开广场,走进一间间由教室改造成的临时宿舍,学生的课桌椅全都堆在角落,十几张蓝色的简易行军床散乱地摆放在教室中间。虽然有六台吊扇昼夜不停地旋转,但江西夏季的炎热还是让乡民们坐立不安。

    

    · 三角乡居民正在安置点睡午觉

     当你开始倾听每家的故事时,你会对程大姐所说的「完了」有更深刻的体会。

     里港村 彭大哥:

     我心里好烦,烦家里的事。房子全部泡在水里了,水稻也淹了。等下洪水退了,我们也不知道下半年该怎么办。

     孕妇:

     我不是快生了吗,如果要在这里坐月子的话,真的很不方便。亲戚家也不好意思去住。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 下个月就要生产的孕妇

     红星村 戴家母子:

     「我心里好着急啊,我听人家说把水排掉以后,还在家里住,那怎么住得下去呢,土房要倒诶。」

     「1998 年房子倒了一次,相隔 22 年又倒了一次。你都去采访下,在农村,哪家有能力建两次房子嘞?建一次房子,都要问亲戚家借好多钱。老百姓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 有乡民抢救出了珍贵的双人床,只能放在教室里

     嫁到永修的重庆大姐:

     我担心家里,听说那个岸上有强盗偷东西。把人家家好的冰箱啊、电器啊,都偷走了。

     不仅是大人,我采访的那几天恰逢江西省中考,我遇到一个刚参加完中考的女孩,但她拒绝了我的采访。我看到她默默回到教室,躺在简易行军床上,偷偷抹眼泪。

     她姐姐和我说,这次考好考不好,都是命了。

    

    · 安置点的学生

     三角中心小学 蔡老师:

     我们班学生百分之八九十家里的房子都淹掉了,有些孩子现在就在安置点生活。

     我之前听一个家长说,洪水至少要两个月后才能退,所以下个学期开学会特别困难。今年小孩子上学真是太难了,上次新冠肺炎延迟了三个多月,这次又是这么长时间。

     我今天还在群里安慰了一下家长,受灾是一回事,但是孩子们的作业还是要按时完成。但现在家长们都沉浸在痛苦之中,都在想我的家没了,小孩子肯定也会受苦。

     不过在这儿能感受到这么多社会的好心人去帮助他们,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吧。

    

    · 喂两个孩子吃饭的妈妈

     根据粗略统计,安置点现在的学龄儿童一共 205 个,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洪水,也天真的觉得和这么多陌生人住在一个学校里,新鲜又有趣。

     但同时他们也很敏锐,特别是当你听着一个 11 岁的小姑娘唱着《旧梦一场》,你就会明白,他们心里其实什么都知道。

     早知惊鸿一场,何必情深一往,昨日人去楼空泪微凉,道不尽缘本无常,情如风过水淌,红尘难逃几次人瘦花黄。

     -4-

     每顿饭都是一场「战斗」

     让一座容纳 1600 人的安置点正常运转,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

     除了要安抚灾民的情绪,保证安置点居民的一日三餐,满足他们随时出现的紧急需求,这是安置点建立后的当务之急。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志愿者,依赖于来自各地,闻讯而来的每一个普通人。

    

    · 志愿者正在每层楼发饭

     志愿者 林小姐:

     我是个妈妈,嫁到永修已经 10 年了,一直在带孩子。

     这次看到这么大的灾情,所以想过来帮帮忙。我现在的任务就是组织所有的志愿者,安排他们工作:物资搬运,帮厨、送饭,还有打扫卫生。

     一天可能需要 200 位志愿者。

     我们厨房的组长,他是坐了两天车子从陕北过来的。晚上没有地方住,只能睡在签到处的帐篷里。其他的志愿者里有大学生、高中生,还有一些本身就是受灾居民。

     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 7 点一直忙到晚上 12 点。我在这里忙,两个小孩只能丢在家里自己管自己。肯定会担心他们中午吃得好不好啊,晚上有没有洗好澡,头发有没有吹干,两个人会不会打架。

     他们也知道妈妈是来做好事的,但毕竟年纪还小,有的时候回家也会闹一下。

     我自己有孩子,上面也有老人,将心比心吧。看到这么多老百姓流离失所回不了家,每顿温饱都成问题,心里特别难过,就想来帮一下他们。

     湖东学校本身没有食堂,安置的第一天居民吃的是附近餐馆捐赠的盒饭,后来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第二天就建立起了临时食堂。

     你能想象超过 1000 人的饭是什么样的吗?简单举个例子,当天晚上光一道菜就用掉 1800 个鸡蛋,整整 5 个不锈钢大盆。

    

    · 志愿者们在打鸡蛋

     但林小姐最忙碌的时候,应该是在每顿饭做好以后,她要组织学生们将饭菜分装成 1600 份盒饭,然后分送到各个楼层。

     你会看到十几个柔柔弱弱的中学女生戴着口罩,在闷热的厨房工作台前,一勺一勺地打,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男孩们的工作更加简单枯燥,他们要把超过 1 吨的盒饭分送到 4 层教学楼的每一间教室,这一趟下来每个人都精疲力尽。

    

    · 正在紧张准备晚餐的志愿者们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在一些高的楼层,漏发的现象也会发生。比如这位住在高层的大哥,他们那间今天就没及时拿到饭。

     每天都是一层一层发过去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前两间都发了,就是跳过我们,不发了,直接就上去了。我喊他们了,回复说「这个不归他们管」我就纳闷了。

     志愿者回复的「不归他们管」其实是源于安置点的一条规定。

     三角乡 14 个村落,人员复杂,住在安置点的人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流动。所以,为了不引发慌乱还有造成浪费,每一次发放物资前,志愿者都要和驻守在每栋楼里的村干部对接。

     一天 24 个小时驻守,有些村干部隔几天还要轮换到圩堤上去守夜。他们自己其实也受了灾,在高强度的工作下,难免会出现摩擦。

    

    · 正扛着物资上楼发放的村干部

     我遇到过一个村民和干部因为一条毛毯,在走廊里争执起来。

     「发生什么了?」

     「这个大哥说,他前天晚上就来这儿登记了,但是昨天睡觉的时候他没有发到毯子,他就和他们的村干部说了,但是村干部可能没有及时给他解决。

     然后他又发现同房间的人不在儿住,却拿到了毯子。所以他情绪就有点不好,昨晚也没睡好。」

     「你觉得出现这种问题是什么原因呢?」

     「没有人手,忙不过来。他一个村干部要负责整栋楼。

     比如说今天我们在派饭的时候,我们志愿者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去发,我们不知道人数,不知道姓名,要等到村干部来,他要一层一层,一间一间的来发。所以他们很辛苦的,实在是忙不过来。」

    

    · 安置点大门口的液晶屏上用红字写着「众志成城共抗洪魔」

     -5-

     尾声

     安置点的人们就这样忙碌地等待洪水的退去。

     我和很多老乡聊过天,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里很好,但是我想回家。」

    

    · 安置点条件有限,洗衣、洗澡都要在厕所完成

     我知道有些老乡会耐不住牵挂,从安置点跑出来,去乡里等船,想回家看一眼。如果运气不好,没等到船,就只能在水边眼巴巴地看上几眼。

     我们在三角乡水灾现场的时候,正好遇到永修县的消防队,正将最后一批留守的村民转移出去,一位从安置点跟来的大姐恳求他们带自己进去,消防队员拦住了她。

    

    · 永修县消防队队员正在转移留守的乡民

     大姐:

     我走得急啊,电器啊,一样都没捧出来。

     消防员1 :

     刚刚有个人进去的时候,前面有条电线已经搭到水上了。他真的连命都不要了,想去弄那根电线,结果抱着那个木头船,直接栽下去了。70 多岁一个老人家。

     消防员2 :

     我们人出来就好,人出来就好,不要想这么多。现在政府也安置你们有吃有穿有喝,是不是?

     我们一行人站在洪水边,谁都没有再说话。

    

    

    Staff

     讲述者 | 江西省永修县三角乡人主播 |@寇爱哲制作人 | 也卜声音设计 | @故事FM 彭寒文字 | 也卜运营 |翌辰

     BGM List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头曲)

     02. 双喜 - 彭寒(三角乡)

     03. The Awaited Little - 彭寒(安置点的人们)

     04. 虫见月 - 彭寒(片尾曲)

     故事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FM | 喜马拉雅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均可收听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象公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