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快逃出你的信息茧房
2022/6/16 22:19:38 逻辑学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万青 责编 / 莹莹

    

     真相

     总有人问我,润总,互联网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争论?

     当发生一件社会级热点事件,网上似乎总有一堆人,吵得不可开交,都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事实。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分享一个由哈佛大学凯斯·R·桑斯坦教授提出的著名概念:

     “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传播中,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

     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现在大数据兴起,算法越来越高级,可以帮你轻易过滤掉不熟悉、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

     你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你学到的,永远都是你认同的那些观点。

     你听到的,永远都是你想听的那些声音。

     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

     “你从此,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也离世界的真相,越来越遥远。”

     每当你看到有人和你持有相反的观点,

     你会下意识觉得,我都知道,我才是大多数,我才是正义的化身,我才是对的。

     而对方呢,只要观点和你不同,就是异教徒、是邪恶的、少数的、反动的。

     我要代表光明消灭黑暗,我要代表正义战胜邪恶,我要代表大多数消灭少数。

     但,世界的真相,却往往相反。

     你,才是人群中的那个少数人。

     你看到的,也许都是你赞同的信息,而绝非世界的真相。

     在信息茧房中,人们相互屏蔽,在自说自话中激化矛盾,固化认知,走向封闭。

     更甚者,演变成群情激愤的互喷、观点撕裂、强制站队。

     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毁掉

     那“信息茧房”的带来的影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吗?

     很显然,存在。

     而且其威力,几乎足以杀死组织。

     为什么?

     因为,一个不愿意听到真话的领导,必然有无数个不愿意说出真相的下属。

     而越身处高位的人反而越自大,因为以往的成功经验,让他越来越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这就会导致企业决策者,离真实信息越来越遥远,束缚在了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从而做出毁灭组织未来的错误决策。

     这像极了作家王小波笔下“花剌子模信使”的故事:

     传说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个奇怪的风俗,

     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

     而那些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最终这个国家的结局,可想而知。

     我每年出差100多天,参访过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做过很多次企业内训,很容易看出一家企业的文化。

     有些企业,自由发表意见,会心之处哈哈一笑。

     而有些企业,笑之前,所有人的眼睛偷瞄向一个方向,而那个方向的人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你明白,这就是文化差异。

     第二种企业的文化,所有人表达之前,即便是要不要笑一下,都要领导事先首肯。

     而且,员工在公司但凡持有反对的意见或建议,就会被认为在讲困难,不积极主动推动事情,遭受到严厉批评和惩罚。

     长久以往,大部分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员工们开始拉帮结派,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甚至连头都不敢抬。

     毕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也生怕说错话,更不敢表达观点,说出真实的想法。

     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组织内部,所有的创新想法都会被浇灭。

     然后,一步步滑向毁灭的深渊。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公司实际情况,下属开始一层一层隐瞒过滤,甚至美化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中层向高层汇报呢? 报喜不报忧。

     信息,被刻意筛选,坏消息都被屏蔽,组织真正的问题被掩盖。

     为了KPI,人们甚至开始造假,高层被蒙在鼓里,缚入“信息的茧房”。

     核心的决策层呢?

     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真空。

     几乎完全丧失了对环境的基本体感,不清楚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也不知道组织内的真实情况,当然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日常工作中,老板从上往下看,都是笑脸,顺从,一片认同的声音。

     听不到一丁点建议和反对,没有任何刺耳的声音。

     员工更多的工作状态是:

     “一言不发,沉默执行。”

     唯一说的那句话也是:

     “老板,你说了算”。

     老板说,大家明白了吗?不说话。

     有问题吗?没人点头,也没人摇头。

     结束之后,大家都不干。

     谁爱做谁做,反正我没说要做,也没说自己不做。先这样吧,再说。

     事情,就停在原地了。

     员工鼓起勇气提出的建议,也会被这种文化扼杀在摇篮。

     在这种企业中,你觉得员工能够自由创新吗?

     相反,有一次,我和某美国上市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吃饭,感叹美企在中国训练了一批人如何待人。

     他说,他还是个经理时,新总裁上任,他忍不住批判现状。

     几天后,人资通知他涨薪50%。

     为什么?你很优秀,我想提高竞争对手挖人成本。一句话,彻底拿下。

     如果通知:我们不喜欢抱怨的人!估计就失去了今天的中国区总裁。

     这种“创新文化”起点,是允许不同,更允许犯错。

     当员工创新做法出错的时候,当员工提出相反建议时,

     大家更关心的是从错误中学习新的经验,复盘、学习、总结经验,形成知识库。

     而不是去追究犯错的责任,你的观点和我不同,你在违背我的意志。

     很多人都读过《皇帝的新装》,里面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赤裸裸地在百姓面前游行,还自以为穿着有史以来最精美华丽的衣服。

     然而,没有人敢说出来。

     除了一个不懂得等级、权力以及后果的孩子。

     你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能够收到的反馈就越少,

     你就越有可能是“赤裸着身体在工作”,也越容易犯除你之外所有人都看得见的错误。

     再小的公司,也有江湖。

     如果你在乎别人对你评价、喜欢听好话,别人就能利用这一点来影响你,甚至掌控你。

     你喜欢听好话,你身边就会围上来一圈说各种甜言蜜语的人。

     你离真相就会越来越远。

     当你再也听不到组织真实声音,缚入“信息茧房”时,

     恭喜你,再优秀的组织也足以被毁掉。

    

     逃出

     那么,面对“信息茧房”的可怕影响,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才能逃出“信息茧房”?

     我有3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多读书

     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

     听书是快速获取书籍精华的方式,推荐使用得到app。

     如果你对某本书深有感触,应该再把全本找来,仔细阅读。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建议每年至少读20本书,并做笔记;有志气的人,可以考虑读50本以上。

     第二个建议:多见人。

     每个人,也是一套“思维模式”。

     认识的人越多,你会越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另外,不要独自吃晚饭。

     只要名单上还有人,一个人吃晚饭就是可耻的,你损失了理解别人思维模式的机会。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适合各行各业的高手聊天,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而不是单一路径依赖。

     成功的人、失败的人、努力的人、落魄的人,不同的人生场景、个体的迷惘,欲望和挣扎,积累出不同的经验。

     这些经验,将非常有助于你走出“信息茧房”。

     第三个建议:多旅行。

     旅行,也能给你逃出“信息茧房”带来巨大的帮助。

     有次我在美国商场买了样东西,标价83美元。我拿了张100美元,和3张1美元,一共103元,递给了售货员。

     那个售货员,一脸茫然。她把3美元还给我,说不需要。

     然后把商品递给我,说:83;接着一张张钞票数给我,说:93,98,99,100。

     我立刻理解了她的思维模式:你给我100元,我连商品带找钱,加在一起还你100元。

     我的思维模式是:我给你103元,商品83元,减下来你找我20元。

     她居然不理解我的思维模式,我也没用过她的思维模式,但我们各自幸福生活了几十年。

     想要逃出信息茧房,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

    

     怎样获取靠谱的信息?

    

     那些热点事件里被众人拥护的言论,都是怎么违背说理规则的?

    

     中国减肥神药的疯狂40年

    

     有的网民,就像婴幼儿

    

     真实的谎言——我们是如何被事实和数字欺骗的?

    

     中国智商税简史

    

     “韭菜”简史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是什么让人们丢掉了思考

    

     比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傻

    

     关弹幕,保智商

     ▌更多阅读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更多文章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力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殷海光:逻辑为什么重要?美国小学作文,不止是组词造句,更训练说理丘成桐:训练逻辑思考是中学最重要的科目中国缺乏的是逻辑启蒙

     美国大学怎么教学生说理、论证?| 逻辑学

     说理、辩论的几大误区,你能避免吗?

     中国学校的必修课:讲理!

     逻辑思维对孩子有多重要?从美国天才班甄选标准说起…常见逻辑谬误的破解之道,果断收藏吧!

     请对照这24种逻辑谬误自行打脸一堂实用的逻辑课:高效评估你的说理是否可靠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即可关注“逻辑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逻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