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低估喜欢木棉花的人
2023/4/11 8:30:00 极物

    

    

    封面、海报|图虫创意 ?

     极物君语:

     三四月,是属于木棉花的春天。

    

     你知道吗?今天是木棉花的生日

     这朵红如火焰的花,热烈的盛开在春天,花语是珍惜。

    

    

    图片1|图虫创意 ?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南越王将一棵烽火树进献给汉帝。

     从此“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的植物,便在南国多处落地生根。三百多年前,岭南七子之一的王邦畿,一抬头看到“漫天红霞”。

     细细探寻,大如火炬的奇花立于枝头,无需绿叶的陪衬,便将天色尽染,绯色漫如云霞。

    

    图片|网络 ?

     而大多数人知道木棉,是因为四十多年前,诗人舒婷,将那首《致橡树》写下。

     从此,曾纪念老英雄吉贝而得名的木棉,更多了一丝英气。开得轰轰烈烈,一寸丹心,又堂堂正正,昂扬独立。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如果你观察过木棉,就知道在它开得最盛大的时候,五朵花瓣如杯,盛放金黄花蕊,无需叶片点缀,就足显其美。

     古人诗里写“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今人歌中唱“红红的花开满了木棉道,长长的街好像在燃烧”。

    

     图1|厦门广电 ?;图2|图虫创意 ?

     独特的木棉,不光有着红艳的美,更带着文化底蕴。

     在两广、福建、海南、四川、台湾等地皆有种植,更是广州、崇左、攀枝花、高雄的市花。寓意着英雄般的傲骨与拼搏向上的朝气——

     开,便不遗余力;

     落,就掷地有声(啪~被砸过头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一生向着朝阳,精神抖擞,内心的理想永不褪色,红得炽热而敞亮。

    

    图片|中山纪念堂 ?

    

     据说在广州,有一首歌谣唱:“木棉花开,冬天不再来”

     入春后,如果你来到广州街头,看见有人提着花;

     图片|网络截图 ?

     看见有人晒着花;

     图片|网络截图 ?

     还有人吃着花;

     图片|网络截图 ?

     不好意思刚刚放错了,是这张↓

     图片|网络截图 ?

     不必惊讶,春光为花城带来的不止是五光十色,更是千滋百味。

     人人皆知在云南,有着春来吃花的风雅,却不知道在岭南、四川等地,也藏着花宴汤色的芳华。

     图片|南普陀寺 ?

     广州粤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

     刚被“天气之子”从回南天中拯救的广州人,早已将祛湿带入灵魂。

     味甘性凉的木棉花,正中下怀,与金银花、鸡蛋花、菊花等化为五花茶,成为阿妈优选凉茶。

    

     图片|网络 ?

     懂得养身又善于寻味的老广,会将新鲜掉落的木棉捡起,拆分后去掉萼片,晒干后洗净,将它的风味通过食谱诉说——

     和茯苓、猪骨煲个靓汤,或尝一口肉骨粥香

     就连大学食堂,都有木棉花汤免费赠送,可见祛湿在老广心里的重量。

     图片|网络截图 ?

     广州有一棵最老的木棉,已经368岁了,每逢花期,新鲜掉落的木棉,总是手速更快的人才有份“抢”。

     除了红色,黄色的木棉也在春日明亮。不过论煲汤的口感,还是越红的花越香。

     图片|网络 ?

     四川以花为名,拌炒出鲜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里写——

     “木棉有草木二种……结石大如拳,其实有子,今人谓之斑枝花,讹为攀枝花

     这或许就是攀枝花的来源。

     图片|fotoe ?

     在四川,木棉花又名攀枝花,一座阳光之城也以此花为名——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图片|图虫创意 ?

     不同于四川其他城市的丰富日照,让攀枝花坐拥水果的丰饶,也在味蕾上玩出新的花样。

     当地人会用木棉花芯炒过油肉、或豆豉腊肉,口感鲜香;有的则将木棉花芯凉拌,口感脆滑,有点像金针菇。

    

     图1|奥莉奥她爹地 ?图2|金融民工啊包 ?

     和土豆泥加水焖炒,很是入味。

     裹着面糊炸,口中一声声脆香,也很有风味。

    

     图|奥莉奥她爹地 ?

    

     如果说木棉入馔,算作实用主义的优雅。

     那么以絮为衣,则创造了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法——黎族木棉衣。

    

    图片|海南省博物馆 ?

     海南采絮成棉,制布作衣

     如今被北京飞絮吓到的外地人,见到木棉的飞絮,大约也会虚惊一场。

     它白软一团,带着小小一颗种子,因着种植密度不算太高,尚算是可爱的一员。有些人会收集木棉絮,用来做布偶、枕头。但其实早在宋朝时,它就已作为“吉贝布”制作成衣了。

    

    图片|网络截图 ?

     那时,苏东坡刚流放海南。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顿顿食薯芋,凄苦悲凉。他穿着原来的衣物,质地单薄,样式也与当地相差甚远,不但惹来路人嘲笑,还把他冻得冷飕飕。

    

    图片|网络 ?

     他沿着海岸,孤独的走在寒风中,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周身环绕一种飘零的叹息。

     忽然,肩上一暖,原来是路过的黎族少年,赠了他一件木棉布做的外衣。

     湿咸的海风仿佛被衣物隔绝,又将东坡,带回了他曾为之炽热的人间。

     于是他通透间开悟,在异乡找到归处。曾经”海风今岁寒“的感悟,也化为”无限春风来海上“的期许。

     他就像永远炽热的木棉一般,从断裂处又长出新的生命,逾越生命里的寒冬,迎来春风中的从容。

    图片|网络 ?

     用一首《狮子山下》赠予许多人力量的罗文,也曾唱过一首《红棉》。

     歌词里写——

     “英雄树,力争向上,志气谁能挡。红棉怒放,驱去严寒,花朵竞向高枝放”

     我想,或许木棉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图片|中山纪念堂 ?

     它能傲然枝头,也能融于烟火日常。

     开花时,用红妆点染视野;落地时,用味觉抚慰人心;出棉絮时,给予人们温暖……从春到冬,又从冬到春,生生不息。

     不论形态如何变化,都能教会我们活在当下,学会珍惜。

     图片|图虫创意 ?

     参考资料:

     穷游网《这可能才是广东人的辣椒》海南日报·李公羽《苏东坡与吉贝布》中国乡村·林东洋《木棉花的坠落》天人天水《植与你说|奔赴木棉盛开的春天》

    

    

    图 | 图虫创意?

     END

    

     文字为极物原创,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因微信推送规则改版未被“星标”就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如果你想收看更多极物的美食文章请记得点亮“星标”哦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极物商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极物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