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西南毒药”,云贵川人都不敢吃!
2023/4/23 8:30:00 极物

    

    

    头图 | 得意小橙子 ?封面 | 叮叮笑笑生 ?

     极物君语:

     折耳根之神会保佑每一个西南孩子。

     来源: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

    

     “春天到了,又到了人们躁动的季节。”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社交平台氛围热烈,各种旅游话题层出不穷。

     山东人不是爬泰山就是吃烧烤,广西人时刻准备着欢庆三月三,西安的朋友欢聚不夜城……

     直惹得人们心痒难耐:建议全国普及,否则这个城市将会增加一个患上红眼病的人。

    图 | 微博

     当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地方的出圈活动让人羡慕嫉妒恨,就会有地方的固定节目,让人退避三舍,直接摆手表示:谢谢,不必,婉拒了哈。

     比如,传说中的云贵川渝“西南F4”。

     天气渐暖,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飙升,西南朋友们对折耳根的热情也蠢蠢欲动,为爱写诗——

     “折耳根,西南人的生命之火,欲望之光。”

     “折耳根,透过寒冷散发春意的头道原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图 | 图虫创意 ?

     尽管折耳根早已声名在外,但这世上总不会缺少没吃过折耳根的人。

     于是,每当有人被西南朋友们“折耳根,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等描述感染,选择闭眼入时,现实总会给他们致命一击——

     “我宣布,所有盲目相信折耳根的人,结局终将逃不过被折耳根暗杀。”

    ▲ 事后想起来都会心有余悸的程度(图 | 微博评论区 ?)

     01

     折耳根,击败全国80%的人?

     折耳根,别名鱼腥草,花名“川渝的呐喊”,诨名“食物的终点”。

     风评无限接近香菜,但又远远高于香菜。

     喜欢它的人,对它疯狂上瘾;不喜欢的人,只觉得“无限接近死亡”,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对它上瘾的人,往往仅限于西南地区的朋友。

    折耳根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28.5亿,背后隐藏无数被“创”的伤心人 图 | 飞瓜数据 ?

     折耳根到底什么味儿?

     据吃过的人评价,折耳根的味道,集人类难以忍受的味道于一身:

     腥,臭,苦,不一而足。

    图 | 小红书 ?

     随着咀嚼动作的进行,它的味道被无限放大。

     尤其如果是第一次尝试,它可能会让你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是不是掉鱼缸里了?

     也可能让人对恐惧的感觉逐渐具体:800年没换过水,还泡过死鱼的鱼缸味儿,开始在嘴里、鼻腔里蔓延。

    图 | 《武林外传》 ?

     传说中,根据做法的不同,折耳根的味道还会发生质的转变。

     凉拌折耳根,取少许新鲜的折耳根,加上酱油、辣椒油、香油、糖、克花椒油适量……

     你就会得到一盘美味菜肴,别名:“谁把泥鳅和香菜捣成泥塞我嘴里了?”

    图 | 四川观察 ?

     折耳根泡水,取新鲜折耳根若干,加水煮制五分钟后取出,然后再加水,煮制五分钟。

     你就会得到一杯独家饮品,又叫:“为什么感觉有股狗儿?”

    

    ▲ 综艺中,孟子义等嘉宾品尝折耳根水后评价:一股狗味儿。网友:差点以为是胡说的……

     看过关于折耳根的评价,会发现再离谱的话,在这里都是毛毛雨。

     “走过南,闯过北,北京豆汁儿灌过肚,鲱鱼罐头下过嘴。”

     可就是在折耳根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图 | b站 ?

     其实,折耳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在激发人类的哲学思考能力方面,折耳根,就在蔬菜界一骑绝尘。

     “倒是不必吐出来,但也没必要咽下去,完全没必要吃进去。”

     除了难闻和难吃,折耳根还有一大杀器:味道能停留在嘴中久久不散。

     盒马app中对折耳根的描述是这样的——

     从苦涩到酸脆再到回甜,微辛回甘。

     估计任何一个除云贵川外尝过折耳根的朋友,都会忍不住吐槽:在说啥啊?

    图 | 《精武门》?

     关于折耳根的味道,早有说法。

     相传越王勾践素有“口臭”隐疾,难以去除,十分尴尬。

     后来范蠡得知城北山上有种野草,叫做蕺(jí)菜,本身就有种臭味,就命令大家都吃它,大家都口臭,省得越王尴尬。

     这里的蕺菜,正是折耳根,可见它那糟糕的味道有多么浓厚。

    

    ▲ 甚至需要抢救(图 | 《是很熟的味道》?)

     也有说法是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带领众人择蕺菜而食之,以充饥废荒。

     只是对讨厌折耳根的朋友们来说:那都不那么重要了——

     有人号称自己“能吃的全炫嘴里”,但自从尝到折耳根之后,这世上又多了一个挑食的人。

    图 | 微博 ?

     还有人因为连续几天被折耳根折磨,乃至于看到小葱都出现了幻觉。

     鲜花都有花语,如果蔬菜有菜语,折耳根的菜语大概是“yue(哕)”。

     ▲ “折耳根yue也没那么yue难吃啦yue!”(图 | 小红书 ?)

     不过,看起来人人喊打的折耳根,其实也有人爱得深沉——

     面对人们列举的折耳根的种种罪名,西南地区的朋友可能只想说:

     您已被移出群聊,折耳根由我来守护。

     02喷香折耳根,更适合西南宝宝体质

     西南地区的朋友有多爱折耳根?从花样繁多的做法中,就看得出来。

     谈起做法来,西南F4甚至可以开展一场辩论赛。

     川渝孩子最爱的凉拌折耳根,做法看似简单,但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它是重头戏;

     喜闻乐见的串串里,也少不了“折耳根牛肉”这道名品。

    ▲ 一桌子菜两道折耳根,这得是啥家庭啊 (图 | 小妹朋友圈 ?)

     热爱豆豉火锅、豆米火锅的贵州人民别出心裁,抛弃麻酱、香油这些常见的蘸料……

     以香草、水豆豉、野薄荷、花生米等调制出独特的蘸水,里面必不可少的,还是折耳根。

    图 |《寻味贵阳》?

     至于云南地区,则往往将腊肉和折耳根结合,做出一道新鲜的折耳根炒腊肉。

     各种喜闻乐见的菜肴小吃,折耳根也必不可少。

     比如狼牙土豆(炸洋芋)里,必须放折耳根,不放根本吃不下去。

    图 | b站 ?

     如果说这些日常的吃法,只是略显含蓄表达着折耳根的重要性。

     那么近来爆火的各种折耳根吃法,则在充分表明西南F4对折耳根爱得深沉。

    ▲ 折耳根闪电泡芙(图 | 微博@天眼新闻 ?)

     比如,网上红极一时的折耳根气泡美式。

     优雅的分层,渐变的配色,上方是海量折耳根,一口下去,回味悠长,川渝朋友试了都说好。

    图 | 小红书@飓风路,已获授权 ?

     再比如,略带小资情调,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灵魂折耳根特调。

     “折耳根两段,青柠涂抹杯口,配上青柠、酸黄瓜、辣椒籽若干。”

     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鱼腥草花园。

    图 | 微博@九肆酒馆 ?

     有人开玩笑:鉴别一个贵州人,检测下他血液中的折耳根浓度就知道了。

    ▲ 折耳根水了解一下(图 | 小红书 ?)

     当然,西南人对于折耳根的热爱,从数字上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出来——

     西南地区一年的折耳根消耗量,仅贵州一省就超过了20万吨。

     这里的折耳根老饕更表示:上街采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他们更喜欢去乡间地头,“那里的野生折耳根,香气更加充足”。

     在西南地区,折耳根不仅是口味的嗜好,还影响着这里人们的“善恶观”。

    图 | 微博 ?

     如果一个朋友十分喜欢你,他大概率会选择送你一套“折耳根全家福”,以表诚意。

    ▲ 2020年初,四川向武汉捐赠的60吨蔬菜里,就有3吨折耳根

     甚至,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吃折耳根,是西南人民朴实无华的愿望。

    ▲ 最好还要生吞

     并且有人已经实现了这个愿望……

     而对西南人最大的恐吓大概就是:对不起,你不能再吃折耳根了。

     此前曾有报道称,折耳根中含有致癌物马兜铃酸,不能再吃了。

    图 | 澎湃新闻 ?

     此话一出,西南地区直接抖了一抖。

     还好后来有澄清,对人体有害的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内酰胺-I。

     但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总0.016g/kg),未见含有马兜铃内酰胺-I报道。

     一句话,适量吃,正常吃。

    图 | 人民政协网 ?

     西南人民这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吃折耳根了,真是不容易啊。

     03折耳根,不需要被理解

     这就是折耳根,让人又爱又恨的折耳根。

     正如北京的豆汁、安徽名菜臭鳜鱼、广西的酸笋一般,似乎每个地区都有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味道,但在本地人眼中,它们是一等美味。

     折耳根也正是如此。

     最近的旅游热中,有人提出疑问:不吃折耳根能去云贵川渝吗?

     对此西南人民往往也只是微微一笑:你不爱折耳根,那也是正常的。

     众所周知,很多人讨厌香菜是基因使然——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OR6A2”这一嗅觉基因,决定着人们对醛类化学成分的敏感程度。

     而香菜叶中含有的40多种化合物中,醛类占比高达82%。

     所以携带OR6A2基因的人,会敏锐地捕捉到香菜里醛类物质,自动成为“讨厌香菜党”。

    ▲ 折耳根同理(图 | 小妹评论区 ?)

     类似的,人们讨厌折耳根,除了单纯的吃不惯,背后也有其生理原因。

     折耳根中含有化学物质癸酰乙醛(又称鱼腥草素),这种物质是折耳根味道的本源。

     部分人会对这种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轻则没有食欲、在产生“干嚼鱼鳞”的感觉;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反胃、恶心、干呕等症状。

    

    ▲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过敏症状要及时送医哦

     所以不必勉强,毕竟自古以来,无数人都无法招架住那奇异的味道。

     《中国植物志》对折耳根的介绍,一上来便是四个大字,“腥臭草本”。

     李时珍第一次发现折耳根时,因为被冲击的太厉害,便直接取名为“鱼腥草”。

     要知道李时珍可是坚定的香菜党,曾赞美香菜:胡荽(香菜)处处种之,冬春采之,香美可食。

     不怪李时珍拉踩,在其他典籍中,它的名号还有猪鼻拱、臭菜等等,足见“恶名”不虚。

    ▲ 折耳根香菜千层,贵州提拉米苏,喜欢折耳根的友友有福了 (图 | 四川观察 ?)

     一生爱美食的汪曾祺先生,更是在《五味》中直呼自己受不了折耳根。

     当然,人们对于折耳根接受程度的差异背后,也有地域原因。

     折耳根能吃,能入药。

     它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对于西南地区的气候来说,很是适合。

     同时《本草纲目》也有提到:“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

     而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好养活的野草野蔓,也是填饱肚子的一大来源。

     到今天,适应了折耳根独特的味道,西南菜谱之中,折耳根已经成为一大重要食材。

     对于西南人民来说,折耳根是美食中的心头好,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

    图 | 图虫创意 ?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思念家乡的诗中称赞:“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

     其中的秃尾,就是鳙鱼,而寒菹,则是凉拌折耳根。

     “我知道,折耳根之神会保佑每一个出门在外的西南游子。”

     对于西南地区的人们来说,它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忘不了的乡愁。

     “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外婆带我挖根根,我是外婆乖孙孙。”

     童年时,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

     到后来,折耳根成了远行游子的必备菜,更多出现在辗转难眠想家的夜里。

     无论折耳根是网红还是网黑,它永远是西南人民的“命根子”。

     在西南人看来,折耳根不需要被理解。

     你只需要去感受,然后爱上它,或者被它征服。

    

    

    图1 | 姑苏小巨头 ? 图2 | 美食杰 ?

     END

     文字为极物转载,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本文转自网易文创旗下公众号“槽值”,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因微信推送规则改版未被“星标”就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如果你想收看更多极物的美食文章请记得点亮“星标”哦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极物商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极物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