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两对离一对”!北京进入高离婚数时代,年轻人成“易放弃一代”?
2019/10/24 20:25:25 金融家

    

     金叫兽:值得注意的是,离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要离婚,但还有一部分只是政策性离婚。

     21财闻汇、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陈洁

     每日经济新闻、中新经纬、燃财经等

     10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在第821条增加一款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同时,在该条第二款中增加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关爱的规定。

     01为何会提出“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关爱”?

     以北京为例,北京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北京共有13.8万对登记结婚,7.4万对登记离婚,这使北京一年的登记离婚的数量对比登记结婚的数量再次超过50%大关,达到53.6%。

     在2017年,北京有15.1万对登记结婚数,8.1万登记离婚数,登记离婚数/登记结婚数比例也为53.6%。

     而仅仅在数年之前的2010年,当年北京的登记结婚对数为13.8万,登记离婚对数为4.4万,当年登记离婚数/登记结婚数比例为31.9%。

     尽管这一数据并不等同于离婚率,但是它的上升从侧面说明了离婚率的高企。

     “现在确实有一个趋势,就是很多年轻人会一冲动就去离婚。有一些人今天死缠烂打要办理结婚,明天一早就来说要离婚,这种情况偶尔我们也会看到。”广东省婚姻家庭建设协会秘书长、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师叶英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02不断上升的比例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当年登记离婚/登记结婚的比例,就经历了“连续跳”。

     1990年,北京当年结婚对数为9.3万对,离婚对数为1.47万对,登记离婚/登记结婚的比例为15.8%。而步入1995年,当年登记结婚的对数为8.55万对,登记离婚的对数为2.02万对,登记离婚/登记结婚的比例为23.6%。

     步入新世纪的2000年,这一数据又快速上跳到33.2%,当年共有8.02万对登记结婚,2.66万对登记离婚。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就逼近了50%,并在随后的2016、2017和2018年都保持在50%以上,真正进入“两对登记结婚就有一对离”的时代。

     叶英扬表示,离婚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去民政局办理离婚的,一部分是法院判决离婚的,这两部分的数据结合就是最终的离婚数据。“从民政系统来说,我们不会单纯用当年的离婚与当年结婚的数据来对比,因为当年结婚的人,并不是当年就离婚。”

     尽管当年登记离婚数量与登记结婚数量的对比,并不等同于离婚率,不过,这一数据的上升,也很明显的表现出离婚率的上升。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这一数据不能下降,那么,最终北京的离婚率将逐步向50%逼近。

     不过,在大城市中,还有另外一种离婚的原因:由于大城市有很多针对单身的“优惠”规定,一些人出现“政策性离婚”。

     叶英扬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离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要离婚,但还有一部分他们只是政策性离婚,所以很难说的。“因为有不少人是因为政策性离婚的。”

     03年轻人成“易放弃一代”?

     10月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这意味着,结婚年龄并不会被降低。而此前,出于刺激生育率的考虑,有专家提出降低结婚年龄的建议。

     为何不降低结婚年龄?在这背后,也有一些现实的因素。

     叶英扬指出,现在年轻人有一个趋势,一冲动就会离婚。“很多年轻人生活在一起,突然发现我们生活习惯不一样,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忍让你?我不需要啊,所以就离婚。”

     她认为,年轻一代离婚决策更轻易,观念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红树林高级咨询师周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很多婚姻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人建立的,这是一个少子化的时代,大家都追求自己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因此,也不愿意在婚姻中受太多委屈。

     她同时指出,在一线城市中,很多人的工作繁忙。“一些人认为自己出钱就行了,对家庭的其他事务没有合作的意思,不会一起把这个家庭经营好,也不会考虑我需要付出一些什么,我需要调整一些什么,达到我跟双方都满意的这种态度。”

     04

     结婚率创11年新低,7700万成年人独居

     在浙江某三线城市工作的小伊最近有点郁闷。即将迎来30周岁生日的她,面对家人和亲友的频繁“催婚”,感觉越来越难以应对。

     小伊坦言,以前觉得一个人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也没有对家庭尤其是孩子的负担和责任,所以很享受单身的状态。“但长期一个人生活,现在觉得孤单了,想找个人一起生活,但又苦于交际圈太小,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事实上,跟小伊境遇相似的人不在少数。按照民政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近日,《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外发布。《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比上年下降4.6%,结婚率为7.3‰,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

    

    图片来源: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05

     你的孤独撑起了万亿市场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人加入孤独经济的大潮,其背后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诱人。脉脉发布的《2017孤独经济白皮书》显示,每月因孤独消费1000-5000元的人占到七八成,这已经构成了一个数量不小的市场。

     此前,网上曾流传一张孤独等级表,一级到十级,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做手术。

    网络截图:国际孤独等级表

     阿里巴巴2017年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也显示,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半亿,且孤独人口多分布于高薪职业,其中金融、互联网IT、教育位居前三,这说明大部分孤独人群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而在中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市仅有10个,如果把“空巢青年”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中国第11大省市规模。

    

    阿里巴巴《中国空巢青年图鉴》配图

     如果空巢青年按5000万人计算,月人均消费5000元,这个市场将达到约3万亿。而咨询企业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独自生活的成年人已达7700万,且有望在2021年增至9200万,可以预见,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宠物经济作为孤独消费的代表,其所带动的宠物主粮、零食、保健品、用品以及医疗产品市场都包含了巨大的消费潜力。狗民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宠物(猫狗)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同比增长27%。白皮书还显示,养宠省市的繁荣程度也和独居人口分布最多的城市成正比。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独居女生小刘称:“即便养宠物又累又费钱,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都在养,其实不是猫狗需要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它们。”

     迷你KTV也是单身一族排遣寂寞的“良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规模增至35.2亿元,其中单身人群占比高达35.6%。在传统KTV市场疲软的背景下,迷你KTV正是抓住了孤单经济和碎片化消费的需求。

     除了宠物经济和迷你KTV,孤独经济还出现在现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一人食餐厅、胶囊酒店,一人旅行等吃住行的孤单消费都应运而生。

     不过,专家认为,孤独经济最重要的亮点,不在于孤独经济本身,而在于孤独经济所向往的团圆经济,孤独是有一种内在的需求,是寻找一种不孤独的方式,所以孤独经济的拉动点,其实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些不孤独的方式,比如一些团体活动,让不认识的人接触,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孤独经济。

     【你留言,我送书】

     在图文底部在看+留言

     留言点赞第1名,以及最佳留言用户

     都将可以获得下列书籍一本

     (截止到10月26日18:00 点)

     送定价59元

     《高财商:轻松实现财务自由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金叫兽推荐:本书从新财富观出发,深度解析新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股市、互联网经济、单身经济等各个领域中的投资理财新思维和新手段,强调对投资风险的把控,揭秘风口投资论和复利理论的深刻内涵,私人定制属于你的理财方案。

     适合在校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及有孩子的父母等每一个想实现财务自由、掌握赚钱思维、提高财商的人。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标建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告诉朋友,我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