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揭晓!楼市利率首度下降,意味着什么?
2019/11/20 21:19:35 金融家

    

     金叫兽:不要被“崩盘论”所蛊惑,也不要被“永远涨”的论调所刺激。

     来源: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

     悬念揭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相比上个月双双下降5个基点。

    

     这是LPR利率登场以来,第一次出现实体利率和楼市利率双双下降。虽然下调幅度只有5个基点,与标准降息的25个基点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这种场景的出现,无疑传达了与众不同的市场信号。

     01

     众所周知,中国的市场利率已经进入“LPR”模式。

     1年期LPR利率,是实体企业参考基准。5年期LPR利率,是房贷的主要参考基准,各地在此基准上进行加点,从而决定最终的实际房贷利率。

     1年期LPR利率,其实不是第一次下调,一直都在预期之内。无论从政策口径还是实际操作来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不仅有正当性,更有迫切性。

     而5年期LPR利率,因为事关房贷利率,一直是市场分歧的焦点。过去几次调整,实体经济利率一路下行,而楼市岿然不动,于是市场出现了“实体定向降息,楼市定向加息”的共存局面。

     这一次,楼市利率出现下调,究竟意味着什么,影响有多大?

     02

     这里的大背景,在央行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报告中,已有体现。

     这份报告的核心主旨可以用这段话来概括:

     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这里涉及三大关键词:稳增长,防通胀,不搞大水漫灌。

    

     显然,经济是第一位的。2020年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2010年要实现GDP和人均收入双双翻番,这就意味着稳增长势在必行。

     不过,由于猪周期的存在,3.8%的CPI创下了近7年的新高。虽然官方认为不存在持续通胀的基础,但也认为要防止通胀预期的扩散。这种现实,无疑会制约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不搞大水漫灌,这是有关部门今年一直在强调的一件事情。事实上,在全球普遍大宽松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依旧“以我为主”,货币政策并未出现大幅宽松,可以说至少在现阶段守住了这一底线。

     在房地产上,央行重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定调。但是要明白的一点是,不刺激楼市不意味着不稳楼市,不刺激楼市更不意味着就要将房地产打翻在地。

     房地产关乎经济,关乎土地财政,还关乎了稳增长,房地产无论怎么稳控,不能拖累经济,这是最后的底线。

     明白这几点,就会清楚这次LPR调整的现实意义。

     03

     那么,LPR利率“双降”,对楼市影响有多大?

     其一,5个基点的下调,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传递了市场维稳的信号。

     众所周知,标准降息一般是25个基点,美联储今年进行的三波降息一共下降了75个基点,而在2015年的全面降息中基本也是25个基点起步。

     不过,任何调整都有趋势性信号,楼市也不例外。LPR利率不同于以往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个月调整一次。相比单次微调,是否会出现趋势性调整无疑更为重要。

     其二,楼市利率的微调,意味着调控正式从“遏制大涨”步入“防范大跌”的新阶段。

     稳楼市,既要遏制大涨,又要防范大跌。如果说前一阶段,遏制大涨一直都摆在第一位。那么从今年年中以来,“防范大跌”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

     目前,已有多地政府出台“限跌令”,更有不少城市以抢人政策之名变相松开限购之口,这一切都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下跌。(参阅《降价不得超10%!释放了什么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方统计数据里,70个大中城市,已有35个城市二手房出现环比下滑,占比一半,下跌城市首次超过上涨城市,代表市场出现了转折信号。

    

     这种背景下,维稳,无疑就显得很重要。

     其三,横盘,仍旧是目前最大的公约数。

     中国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在政策市面前,房地产从来不具备独立性,服务经济才是其存在的最大理由。楼市调控是松是紧,是宽是收,都要随着经济形势变动而变动。

     就现实而言,横盘仍旧是最佳的结果。利用横盘来消化风险、释放压力,同时腾出手来发展制造业,刺激实体经济。稳住,横住,忍住,这可能是2020年中国楼市最大的基本面。

     所以,最后再说一句:不要被“崩盘论”所蛊惑,也不要被“永远涨”的论调所刺激。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标建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告诉朋友,我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