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你还要“买买买”吗?从花呗、借呗开始进化
2020/11/5 20:24:45 金融家
01
今天11月5日,本来是蚂蚁集团上市的日子,本来我们将见证A股“老大”的更替。
可惜没有如果,蚂蚁在前天被暂缓上市。
不管是圈内还是圈外,蚂蚁暂缓上市都成为火热的话题,很多文章、视频都开始了对花呗、借呗的口诛笔伐。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刷了一会儿B站的视频,就有好几条相关的推荐。
社会上对蚂蚁的批评主要是两点:
杠杆太高躺着赚钱、诱导式消费放贷。
前面一条主要是和国家金融系统相关,影响国家系统性风险,与我们生活还较远;后面一条应该和大家切身利益相关,我们多多少少有所参与。
恰逢双十一就要到了,大家估计都要“剁手”买买买了。
看了诸多文章、视频的观点,不知道大家购物车里躺着的宝贝,路上飞奔的快递还香不香了。
02
我们虽然是自媒体,但我从不敢乱讲话,上面两点其实在11月2日《金融时报》上发布的文章《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有过精彩的描述,我截取了其中一段:
我最开始用借呗的时候日利率是万三,换算成年化利率是10.95%,文中的15%应该是万四,但是不知道24%怎么算的。
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都是万三,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和我同样的水平。那银行贷款利率为6%,借呗利率为11%合理吗?
一般来讲,利率的背后反映的是风险。
比如说,如果我们把钱借给一个高收入人群或者是有房有车作抵押,那我们肯定就放心很多,要的利息也会低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把钱借给“无业游民”,那我们肯定不放心,要么不借,要么就的索要更高的报酬。
另外,对于借款人来说,如果能随时随地借钱,有钱就能还上,而不是去银行走手续,我们也会倾向于付出更高的费用。
这里面就涉及到利率定价中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如果大家同时有在银行借款和在借呗借款的经历,可能会觉得借呗利率似乎也可以接受。
可问题是,在这个借呗借贷过程中,银行却是主要风险承受方,放贷给你的是银行,蚂蚁的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
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蚂蚁却拿到了风险溢价的大头,以前躺着赚钱的是银行,现在蚂蚁。
03
再谈谈大家抨击比较多的消费主义,其实消费没什么不好的,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下滑,已经步入“6”时代,但消费对GDP的贡献比例却在逆势增长,消费已经成为GDP增长最大动力。
数据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
对个人而言,人生苦短,消费享受也无可厚非。现代年轻人压力这么大,苦中作乐可以改善自己的心态,提高幸福度。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合理消费,过度消费会使得自己陷入债务陷阱,反而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
所以,就像上面文章中的质问:
有没有进行诱导式、掠夺性放贷,造成借款人超出其债务承受能力、还款能力和意愿多度负债;需要考量有无过度营销、有无充分披露信息、有无捆绑销售等等。
在消费中,本来花呗、借呗作为工具是无罪的,但是如果主动进行诱导式放贷,宣扬消费主义,就没有承担一个金融机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反正对当代社会弥漫的消费主义反感已久,昨天看到一个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的片段,真是令我三观稀碎。这个节目以一群女明星帮普通人打造全新的自我、改善她们的生活为噱头,结果完全是在赤裸裸的宣扬消费主义。
消费说白了是愉悦自己,满足自己的合理的需求,而不应该是被所谓的氛围、潮流绑架。
我们国家的发展很早就转变成可持续发展,不希望竭泽而渔。消费也是一样,消费确实对我们国家GDP贡献很大,但是国家还是坚决的对无止境膨胀的消费主义说不,对妄图吹大消费者欲望的金融资本说不。
那我们普通人能做到吗?健康的、能够持续下去的消费才能带给我们可持续的愉悦,过度消费不能。
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开源节流,这潭水才能长久流下去。因此,在合理消费的同时还要保持收入合理的增长。
那怎样保持收入合理的增长呢?
除了工资外,还应保持资产的增值。在诸位消费者尽情买买买下,300消费指数近六年涨幅都名列前茅,有4年排名第一,是少数能穿越牛熊的行业。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10月16日
从2015年到现在,公募基金中涨幅前三的就是两只消费分级基金和一只主动混合基:食品B、消费进取和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抛开风险大的分级基金,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涨了4倍多。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0年11月4日
这可能真的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声明:本号所写文章,均出于兴趣爱好,并非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盈亏自负。本号不荐股、不推荐基金,谨防假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金融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