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女科学家的幸福密码|所庆展望
2018/11/26 13:40:1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方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免疫遗传学博士学位。2003-2008年在美国福克斯肿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8-2012年先后在该研究中心担任ResearchAssociate及StaffScientist。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要从事感染免疫及免疫衰老等研究。

     “要学会享受科研这个过程,而不要太看重最终的结果是否跟预期一样;在这个创造性的过程中,你敬业了你就会喜欢它。”——方敏

     初识方敏老师是在她的实验室里,她有着江南女子一般清秀的面容,骨子里却透露着北方人豪爽大方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因为回国不久,实验室还在建设进程当中,她带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介绍了实验室的初期规划,眼神中满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信心。

     多数人幼时的梦想都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偏离,她是如何做到执着如一?作为杰出的女性,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又是如何把握的?随着答案的逐一揭晓,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入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女科学家和她的世界,对她的钦慕之情也愈益增加了。

     乘着梦想的翅膀

     方敏从小学一路读到博士,学业是一路畅通的,当然是天资聪颖,更因为后天勤奋,她始终对知识有着强烈饱满的好奇心,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滋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对她来讲,都是件轻松、快乐的事。

     高中时代,身为班级化学课代表的她就对生物和化学这两门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她的理想是考上一个师范院校,毕业后当老师,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高考填志愿,她还有些懵懂,不太清楚选什么专业,当发现有生物化学专业时,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从此与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她在陕西航天制药厂工作了四年。工作是稳定和安逸的,她却不满足起来,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1998年,她再一次踏上了求学之路,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基因工程抗体方面的研究,偏向于肿瘤的免疫治疗方向。稳固的学习基础,为以后的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8月,她来到了美国福克斯肿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病毒免疫方面的工作,并在此一直做到Staff Scientist。

     2012年,她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让她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国内科研环境已经逐渐追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仪器设备还是科研实力都有了飞跃发展。数年前,国际上这些顶级的期刊NATURE,CELL,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来自中国本土的研究还很少;如今,差不多每期都会有一两篇中国科学家的文章。中国的科技力量正在崛起。

     “要学会享受科研这个过程”

     她始终将科研工作当作一种享受。虽然有辛苦,有磨砺,但乐趣更是不可言说。她说:“要学会享受科研这个过程,而不要太看重最终的结果是否跟预期一样;在这个创造性的过程中,你敬业了,你就会喜欢它。”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从设计实验到实际操作到后期分析结果都要非常严谨,不可苟且放松。科研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糊弄。不管实验结果和预期是否一样,她都选择相信事实,因为实验结果的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必须得“尊重事实”。

     记得在国外做博士后时,第一次做实验是载体构建表达蛋白,当导师看到电泳图时的第一句话就是:“woo!Sheruns beautiful gel!”这个受到盛赞的结果背后,是她不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刚去国外的她,由于动物实验做得比较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她毫不畏惧,迎头而上,凭借着锐意探索和刻苦学习,将困难逐一化解,逐渐成长为一位胆大心细手巧的科学家。

     当你真正走进她,你就会发现,她的一切成就都不是幸运两个字就可以涵盖的,背后凝结着长期的坚持和超常的努力。她的每一个实验周期都耗时甚长,通常都会花费5年到6年的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研工作的极大热情,没有超乎常人的恒心和坚强,就没有她如今的科研事业。

     事业与家庭同样重要

     做科研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耐得住寂寞的勇气,不随波逐流、坚守理想和信仰的笃定,因为往往需要付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而女性从事科研还需要付出更多,因为她们还要兼顾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平衡更多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挑战和压力。在方敏的眼中,科学与家庭并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关系,合理安排的话,还是能够促成一种平衡状态。

     在美国工作期间,她拥有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两个可爱的孩子。虽然工作如此繁忙,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她并没有让父母在国内帮忙抚养孩子,而是毅然自己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这一责任背后所承担的艰辛,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当时她爱人的工作也很忙,她的时间安排就格外的紧凑和高效率。上班时间通常是马不停蹄,安排得满满的,经常一天安排好几个实验,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下班后,又立刻抖擞起精神,投入到陪伴孩子的“工作”中。这样紧张的连轴转,她没有任何怨言,相反,却收获了极其纯净丰满的幸福感。科学家的角色固然重要,但做一位普通而快乐的母亲,也是她另一个伟大事业。

     回国工作的目标是做好科研、带好学生

     王国维形容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谓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方敏老师在科研工作中也曾有过同样的体会。从激情满怀、到现实砥砺、到埋头奋斗、到初见端倪,一步一步,都是收获,都是财富。

     平稳的阶段过后,她就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往更高的境界发展,因此她开始“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在科研的路上不断挑战尖端,挑战自我。 她告诉我们,她回国工作的目标简单而明确:做好科研、带好学生。做学问方面,她希望学生有“弄斧必到班门”的胆略,希望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报告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很好地表达出来。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她的眼里,科研都有一个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刚开始一点点积累,当有足够的积累时,就要及时的总结整理,升华变薄。

     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在方敏老师眼里,速度和加速度同样重要。她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对于科研的态度也十分严谨,这使得她的每一项工作成果都是速度和加速度的完美结合。

     在国外期间,她主要从事病毒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所作的工作涉及到T细胞免疫和抗体方面的工作以及疫苗的制备等。近几年,她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自然杀伤细胞(NK)上,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效应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及抗病原微生物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工作揭示了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Plos Pathgen, JEM,Immunity)。面对成就,她有着科学家一贯理性的特质,并没有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一分耕耘,有半分收获已经很开心了。因为在她的世界里,科学家是一种职业,做科学研究则是一种生活方式。她今后长远的科研目标是揭示天然免疫系统特别是NK细胞在传染性疾病和肿瘤中的免疫调控机制;寻求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方法和途径。

     这就是她,一位普通而执着的科技工作者。她以她的卓著的成绩诠释了铿锵玫瑰的异样美丽,她的美丽同时来自于她的幸福。实验室的一个新发现,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均是她幸福的密码。

     (作者:微生物所研究生会。采访时间:2013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