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女人的性爱传说,启蒙了几代人
2017/8/30 财评天下
作者:W姐
来源:W姐
谨防失联,请关注财经云观察(直接点击蓝色字体)

高考终于结束了。
高考太重要,我们都用“解放了”来形容高考结束的这一天。
对于姐来说,这天是人生的一条分水岭。
从这天起,终于有大量的时间真正属于我自己,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都由我自己决定。我开始真的生发出对世界的好奇与疑问。并习得了此生最重要技能之三:翻墙、搜索与下载。
当时偶尔找到了《欲望都市》的资源。于是在成年之后,我才终于开始了解性与爱,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一面窗口,让我看到了丰富的、边缘的、从所未见的、趣味盎然的人与生活样态。三个晚上撸完,我的世界已被悄然改变。
欲望都市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不陌生。1998年,它在HBO开播,播了6季,2004年完结。

这部剧以在曼哈顿生活的四个30多岁的女人为主角,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大律师米兰达、画廊经理夏洛蒂、作家凯莉、以及公关莎曼珊。
这部剧大胆、出位地挑战传统对性与婚姻的看法,播出后影响巨大。四位女主甚至一起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封面上写着:谁还需要丈夫?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仍然会在美剧或者脱口秀里,看到女生按照这四位女主给自己归类——夏洛蒂型:总是幻想会有白马王子踩着五彩祥云来接我,把结婚看作人生第一大事;莎曼珊 :把男人当作性爱工具,财务自由的不婚主义者;米兰达:女强人,独立幽默毒舌,对爱情感到悲观;凯莉:时髦的浪漫主义者,耗尽心力追求真爱。

六年里,四个女人在曼哈顿这座小岛里与至少上百个男人约会,被伤害、被热爱,在一起又分开,尝试找到相爱一辈子的秘诀。其中性与婚姻是被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这两个在女性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教育里却频频缺席。
我们一向谈性色变,从未有过完整、健康的性教育。至于婚姻,虽然一旦大学毕业,围绕在你身边的亲戚就开始催婚,但却从未有人和孩子先讨论、思考何为婚姻与婚姻为何的问题。
“你必须承受”——关于性与婚姻,这是中国女性被灌输的观念。
但是在《欲望都市》里,这都被打破了。
1、性
长达六季的《欲望都市》就是一场强劲的性启蒙。
四个女性都有五花八门的性爱故事。
萨曼珊奉行高潮至上的原则。公共厕所、电梯、办公室、沙漠、海里,都曾是她的战场;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已婚的、单身的,都可以成为她的性伴侣;前插、后入、SM、群P,她也都尝试过。在性爱中,她拒绝任何限制和成见,是自由、大胆的冒险家。

凯莉、夏洛蒂、米兰达虽然没有萨曼莎开放,但都非常看重性。
凯莉把性作为衡量一段关系质量如何的重要标准。
米兰达曾经因为观念保守的管家移走她的按摩棒而生气——自慰和高潮都是我的权力,他人无权干涉。

渴望婚姻的夏洛蒂在婚后,因为丈夫不举而最后离婚。她从不认为自己是和莎蔓珊一样的性狂热分子,但是性却成为了她婚姻幸福的最大阻碍。这一点大概很少人在婚前会考虑,我们考量对方的学历、房产、背景,但唯独忽视性和谐的重要性。


这部剧刻画出性爱万千世相,四个女主每个人的性爱主张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都承认性爱的重要性,并都认真的、努力的享受性爱。做爱是女人的主动赋权,而不是取悦男性的工具。
性在她们的生活中不是需要小心躲避的阴暗角落。在卧室、餐厅、出租车上,她们热烈的讨论性。
最精彩的一次发生在第一季第四集。夏洛蒂的伴侣向她提出肛交的请求,不知所措的夏洛特在出租车上向三位密友讨意见。
米兰达表示,你要搞清楚,当你给出你的屁股时,他会更加尊重你还是轻视你,这标志着亲密关系中权力轻重的转移。

莎蔓珊则认为,前面、后面,都是洞,既然生理设计如此,就都应该尝试。

刺激的(但并非不常见)、富有争议的性议题,贯穿《欲望都市》的每一集。
从千滋百味的性实践,到这样火花四射的讨论,性被直接、翻来覆去、饶有趣味的摆在观众面前,它不再是阴暗角落里的鬼魅。一旦去魅,你与她们一样,进入了光亮而丰富的世界。
2、婚姻
四个30岁+女主从第一季开始,就已经感受到被催婚的压力。
米兰达在买房子时,因为自己单身,在填写各种资料时受尽歧视。
在周日的纽约时报上,有一版是结婚通告,全是胜利者姿态的宣示。


凯莉参加了一个又一个婚礼、babyshower、满月酒,然后发现,社会习俗从来只庆祝结婚人士的选择,如果你单身,那么这辈子送出去的份子钱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婚姻作为一种主流的生活形态,必然对未婚者、不婚者造成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四个人展现出不同的婚姻态度。
夏洛蒂热烈的渴望结婚、成为胜利者阵营中的一员。
莎蔓珊成为了不婚主义者。为什么一辈子要和一个人绑在一起,疯了吗?追求性爱和激情的她,永远不理解这个逻辑。

至于凯莉和米兰达,则视结婚为需要谨慎考虑的选择。结婚与否,没有定数。
在第4季,凯莉已经35岁时,她高大善良工作稳定的设计师男友艾登向她求婚,凯莉没有接受,尽管当时他们的确是相爱的。但相爱是一回事,结婚是另外一回事,它意味着你的情感、生活状态从此进入另外的模式,享受恋爱并不意味着都适应婚姻。

但另一边,一直愤世嫉俗、对爱情感到悲观的米兰达,在最后一季结婚了。
那并非她处心积虑的安排,只是有一天与伴侣从超市买完东西回来,偶尔路过一个花园,里面有一颗挺拔、粗壮的大树,静谧简朴、草地上铺满金黄的落叶——花园就像他们的关系,成熟、坚定、经历过风霜。于是米兰达提出,不如我们结婚吧,那时他们已经相爱了两年,一起养育着一个两岁的小孩。

她从未把婚姻看作必然的路径,或是人生的避风港,而是意识到,他们的状态应该结婚了,并已做好承担婚姻随之带来的责任与负担。
有些女人缺乏安全感,很害怕一个人面对生活,所以想早早进入婚姻,她们把下半生的幸福都投注在她千挑万选的“丈夫”身上。但事实上,婚姻是下半生磨炼的开始。结婚后,米兰达经历了婆婆老人痴呆、小孩教育、丈夫出轨等更多的问题。
婚姻从来不是人生痛苦的解药,它没有那么伟大,但同时也没那么可怕——它不过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共同签订的一个契约,从此共同承担契约关系中的种种责任和义务。
米兰达显然清楚这一点。在六季中,不管单身有多苦,她都未曾把婚姻当做苦旅的出口,也从未屈从社会主流的压力而紧忙走进婚姻。

而当那天真的来到,她穿着一套简单的礼服、在一个简朴的公园就嫁了。礼服超丑,现场几乎没怎么布置,但那是姐看过的最让人羡慕、最有力量的一场婚礼。

四个女人的性爱故事与婚恋观,对从未就性、爱与婚姻进行过积极思考与讨论的我们而言,是一场很好的启蒙课。
不仅因为它塑造的角色对这些话题具有独立的、逻辑清晰的思考与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六季的《欲望都市》里,编剧没有着急地去为现代女性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下判断,而是通过四个女人的复杂、纠结的故事,展示出丰富且不可简单分出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和生活选择。
当艾登求婚、凯莉拒绝时,两人都没有做错。艾登对婚姻的渴望是对的,对婚姻关系的合理与必要性存疑的凯莉也是对的。

莎蔓珊可以在楼梯间与刚打了个照面的人做爱,夏洛特只想把性留给丈夫,两人对性的态度截然不同,同样无对错之分。

当凯莉为了追随男友,抛下在纽约拥有的一切飞去巴黎时,米兰达反对这样做、认为不应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职业与人生规划——此时,她们也都是对的。
每个选择都生发自合理的背景。
米兰达是女强人,她所拥有的房子、事业都是靠自己打拼下来的,在职场与私生活里遭遇的性别歧视与挫折,让“靠自己”成为她最大主张。



而凯莉是性爱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让她远离人际关系复杂的职场,约会是她与外界产生联结的最重要方式,“追求耗尽心力的爱情”是她的人生重点。

莎蔓珊刚成年就离家来到纽约闯荡,从酒吧女服务员开始做起;夏洛蒂在纽约富人区长大,接受正宗的精英教育,从小就被调教成一个淑女,好嫁人。
来自不同的背景,每个人有不同的主张,它们对应各自生活中的痛点,道德高地不属于任何人,面对这些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存在一个不可置疑的真理。

因此,在《欲望都市》里,你可以体会到,一方面,性、爱与婚姻的选择事关个人,选择权应该掌握在女性自己手里;另一方面,这些选择可以多么的不同、复杂又难分对错。它不断拓展着你对亲密关系的感受、理解与包容的能力。你不是被教化去认同某种观点,它把多样且都有缺陷的抉择放在你面前,并dare 你去为自己做出选择。
十年后,当我再认真回想这部剧时,同时也发现不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缺点。
譬如说,四位女主整天参加派对、晚宴,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吃饭聚餐、就是在逛街聊天。除了恋爱,“消费”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对工作中的苦辛谈之甚少。

而且她们的“消费”只是消遣活动,无法从中吸取什么养分。恋爱是她们成长的途径,六年来她们的变化都是通过与伴侣的交往产生的。
那么单身的女性如何成长呢?我们如何主动向内与自己对话,这是成年后需要习得的重要能力,却被这部剧忽视了。
甚至于,在第六季的大结局里,与艺术家男友吵架之后在巴黎落寞难过、蹲在酒店里啜泣难堪的凯莉,也是通过另一位白马王子Mr.big的打救,才重获新生。

当时被这个大团圆结局感动得不行,如今却更加希望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Mr.big没有出现,而已经辞掉工作、被艺术家男友伤透了心的凯莉,要在不识一人的巴黎,独自找到出路。
她愤怒、悲伤、孤独,她前路未知,但她不会不知所措。她应该在啜泣之后,抬起头,换上另一身时髦、迷人的衣服,搭配好高跟鞋与包包,体面的离开,她知道,前面还有生活在等她。
欢迎大家扫码加入“财评天下读者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财评天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